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共合作 共推动 共燃中医药希望之灯火

时间:2019-07-11 10:00:00来源:未知作者:郑真真 阅读: 117822

我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其中缺血性卒中占60%~80%。6月29日,在“中国卒中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9”召开期间,梧州制药举办注射用血栓通卫星会,以期为脑血管领域一些尚待解决或仍需优化的问题献策献力。会议由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安定教授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康宁教授担任主席。专家表示,中医药在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已有20余年,作用突出,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循证证据来支持中医药的发展,更好地为患者造福。

blob.png

急性缺血性卒中抗栓新视角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立安教授指出,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率较高,并且相当比例的卒中患者因残疾不能独立生活,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中医药为卒中抗栓治疗提供另一个选择,三七总皂苷具有多靶点治疗的特点,其与西药联合后,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目前已有一些临床证据。

抗炎、抗氧化有效减少急性缺血性损伤

缺血后的一系列炎症反应是导致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卒中后的炎症反应发生较快,在缺血早期就有大量炎症介质在缺血性脑组织中表达,并且炎症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持续至少180 d。氧化应激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重要环节,抗炎、抗氧化是有效减少急性缺血性损伤的重要措施。

三七总皂苷:抗炎抗血小板

黄立安教授介绍了暨南大学药学院最新的基础研究,三七总皂苷不同成分发挥作用的机制研究。

三七总皂苷通过多靶点治疗,带来抗炎、抗血小板多重获益。如人参皂苷F1 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血管生成、维持血管稳定;增加缺血后血管生成、改善脑血流灌注。人参皂苷可通过多种激动剂抑制血小板聚集。三七总皂苷有效抑制缺血区域炎症因子的表达。体外研究显示,三七皂苷R1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减少再灌注损伤。动物研究显示,人参皂苷Rg1能够调节 Ca2+ 通道,抑制  Ca2+ 内流、减少神经损伤。

blob.png

多靶点治疗获益已有一些临床证据

黄立安教授介绍,临床研究显示,104例急性期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加用三七总皂苷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水平。86例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三七总皂苷有效降低患者脑梗死体积。60例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阿司匹林+三七总皂苷组与阿司匹林单药组相比,能显著改善NIHSS评分,提高总有效率。

三七总皂苷可有效抑制血小板凝集、减少缺血区域炎症反应、促进缺血后血管生成、改善脑血流灌注,有效降低脑梗死体积,减少神经损伤。其与西药联合后,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给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而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的优选。

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评估与多靶点干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刘俊艳教授指出,我国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总发生率高达80%以上,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对于PSCI,临床医生要早期识别,及时干预,综合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也要充分发挥祖国医学的优势。中药制剂在临床中无论是对于急性脑卒中的肢体功能恢复,还是认知功能障碍都有不错的效果。

应对高危人群进行标准化筛查和评估

PSCI的临床表现有:感觉运动症状,僵直、痉挛等;认知功能的改变,信息处理缓慢,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改变,淡漠、无动性缄默。患者初期甚至认知能力下降之前可表现为步态异常、排尿障碍,之后可频繁出现运动觉异常。

刘俊艳教授介绍,一项针对中国PSCI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发现:卒中后痴呆(PSD)的1.5年死亡率为50.0%,显著升高。2016年5月,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美国卒中协会(ASA)联合发布《成人卒中康复指南》,建议所有卒中患者出院前进行认知障碍筛查(1级推荐)。我国推荐对于PSCI的高危人群进行标准化的筛查和评估。住院期间尽早评估认知功能,卒中后每3个月进行认知评估随访。

blob.png

PSCI防治策略

刘俊艳教授介绍,缺血后的炎症反应、Ca2+内流超载成为PSCI的重要发病机制,氧化应激是引发细胞凋亡导致PSCI的重要环节。因此,抗炎、抗氧化、阻断Ca2+内流是治疗PSCI的有效措施。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药物成份明确,可有效防治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基础研究显示,血栓通中三七总皂苷具有抗血小板、抗炎、改善认知,减少病灶大小、减低发作次数,减少神经损伤的作用;人参皂苷Rg1具有抑制Ca2+内流/减少神经损伤的作用;人参皂苷Re/Rd,具有调节胆碱能标记物基因表达,促进胆碱能神经元分化,改善认知等作用。

120例临床研究显示,卒中患者常规治疗+血栓通可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图3)。

刘俊艳教授指出,PSCI应早期识别,及时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治疗中应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包括针对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与针对临床表现的治疗,如缺血性卒中治疗(平衡出血与缺血风险)、认知和情感障碍治疗、WML和CMB治疗等。

中药制剂在临床中无论是对于急性脑卒中的肢体功能恢复,还是认知功能障碍都有不错的效果,但目前中药制剂缺少大样本RCT研究。刘俊艳教授表示,希望临床医生能开展RCT试验验证中药血栓通对PSCI的多靶点作用及机制,也希望通过生物标记物检测,证实血栓通对PSCI患者的“多靶点”干预疗效,以更好的发挥中医药对PSCI的防治效果。

blob.png

blob.png

梧州制药作为血栓通的原研企业,生产的注射用血栓通历经25年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获得了广泛好评。

缺血后的炎症反应是导致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抗炎和抗血小板治疗同样重要。而以血栓通为代表的三七总皂苷多靶点的特点,使其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兼具抗炎、保护神经系统的功效,值得临床进一步加强实践。

PSCI近年来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缺血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Ca2+超载是PSCI的重要发病机制,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均显示血栓通在改善PSCI方面具一定治疗优势。

中医药是祖国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应花时间、精力去关注其发展,加大对中医药产品的循证医学研究和学术支持。希望梧州制药的注射用血栓通进一步完善大规模循证医学证据以更好地造福患者。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