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核磁共振的优缺点
在临床上,CT和核磁共振作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能够给医生提供很多疾病诊断上的帮助。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检查方法,都具有不同的应用领域和作用。
成像原理上的区别
CT和核磁共振在成像原理上,具有完全不同的检查方式。CT是在计算机控制下,用X线球管和探测器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进行旋转,通过对人体组织在X线下呈现出来的不同密度来完成检查成像。CT在检查过程中,经过计算机重建可以在任意层面对组织信息进行显示。
而核磁共振成像原理是把人放置在一个强大的磁场当中,通过射频脉冲对人体的氢质子进行激发,产生核磁共振,然后对质子发出的核磁共振信号进行接受,通过梯度场的3个方向定位,利用计算机的运算,对图像进行呈现。磁共振在检查中能够呈现出横断、冠状、矢状以及任意切面图像,检查比较全面。
总之,CT和磁共振的原理不同,其所应用的优势也就具有差异,不过这两项检查的优势可以互补,一些不典型的疾病还需要同时结合两种检查达到临床诊断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CT具有一定辐射,临床上对病情需要进行反复诊断评价的时候,需要将这种辐射性充分考虑在内,但是为了更好地发现和鉴别诊断,一些临床扫描还需要增强,这是CT检查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适用范围上的区别
总的来说CT属于密度成像,虽然射线对人体具有一定危害,但CT所带来的优势也很明显,即不仅检查速度快,密度分辨能力也较好。目前来看,CT主要适用于以下检查范围。
首先在神经系统病变的相关检查上,CT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检查方法,其可在临床检查中对脑挫裂伤、急性脑血肿以及颅内金属异物等进行清楚显示,而且要比其他检查方法更加敏感,检查效率更高。
在心血管系统上的检查,也是CT的适用范围,CT经常用于心包肿瘤以及心包积液的诊断,尤其是增强扫描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性表现,对冠脉病可以做定性诊断。
CT在胸部病变上也具有不错的检查效果,对于肺部病变的显示十分高效,对于肺部创伤和感染性病变都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如在肺癌诊断上,一般都会选择CT。而且CT对骨骼钙化以及骨骼畸形也具有较大的检查优势,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而磁共振作为一种对人体没有明确伤害的检查方式,在临床检查上对软组织滑膜、血管、神经、肌肉以及透明软骨的分辨率比较高,一般常用于以下诊断范围。
首先在肌肉骨骼系统上,磁共振具有非常明显的诊断优势,对肩关节、膝关节受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以及骨骼炎症,都具有很好的诊断效果。
其次在腹部检查上,也是磁共振应用比较广泛的检查领域。对肝囊肿、血管癌、肝癌、炎症以及前列腺增生等可以进行很好的诊断。
此外,在五官科的检查上,磁共振检查效果也比较突出,适用于眼眶内炎症、肿瘤、舌部肿瘤以及腮腺病变等临床疾病。磁共振在检查过程中,还能够对活体组织功能和代谢过程中的生理化信息进行反映,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
由此可见,CT对密度较差的人体组织辨识度不高,如关节,而且对软组织的分辨力也不高,如椎间盘等。而磁共振则对软组织具有很好的分辨能力,但是同样其也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不能够利用磁共振进行检查,这是其应用的局限性。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西北首例!我院成功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乳腺癌根治重建术
2025-04-29 -
new专家心声 | 郑劲平教授专访:小气道功能检测的标准化挑战与未来方向
2025-04-03 -
new超越减重,再启“心”程!诺和盈®中国说明书纳入心血管获益结果
2025-04-22 -
new六位一体护脊柱,三年追踪见成效 | 全国青少年脊柱与视力健康专项行动(日照站)
2025-04-21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