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髋部骨折的治疗和预防

时间:2020-05-07 17:02:46来源:未知作者:伍锐 阅读: 68659

髋部骨折是骨科常见的疾病,髋骨部位出现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髋骨骨折的特点是年纪越大越容易骨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髋部骨折呈现年龄递增的高发态势。股骨粗隆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是两种常见的髋部骨折类型,尤其以50~70岁的老年人居多。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后,有50%以上的患者会在一年内离世。在中老年人群中,髋部骨折属于高发病症,严重者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对髋部骨折的预防与治理工作需要引起相关医护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数与骨质疏松有关,是指在股骨头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对于辅助支撑有很强的依赖性,尤其是行走时的辅助。粗隆间骨折部位很少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和骨折不愈合的现象,粗隆间骨折部位血运丰富。这类的骨折多因外伤所导致,在患者受伤后,局部会有肿胀、疼痛以及受伤肢体功能受限等特点。股骨粗隆间骨折局部严重血肿,皮下的淤血范围较广,通过X光片可以明显地看到。

在治疗方面,股骨粗隆间的血运丰富,能最大限度的进行修复愈合,该位置具有较强的修复能力,可能会出现不治自愈的情况,愈后效果也很好。但若患者的年龄较大,其他风险性发生的可能性会随之增高。一般的老年患者在骨折前已身存很多疾病,再加上骨折创伤的影响,任何的治疗方法都有风险。骨牵引治疗方法一般用来针对这种类型的骨折疾病的治疗,保守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带来废用性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患者若是骨折后,长期卧床休养,很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关节挛缩、泌尿系和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

股骨颈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上股骨颈骨折一般分为基地型、经颈型、头颈型和头下型。前两型比较少见,后两型在临床上见得较多。在临床表现和诊断中,股骨颈骨折都具有外伤史,伤后肢体活动受限,不能站立,髋部疼痛等情况。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手术,可通过CT明确骨折位置,对不完全骨折及常见外展镶嵌的骨折类型加以重视,患者在股骨颈骨折后容易出现局部疼痛的并发症,肢体活动不受限制。

现阶段在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方法依然采用手术治疗,该位置的手术存在不易愈合的高发风险。为此,即便是患者存在无移位的骨折,同时也有发生继发移位的风险。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固定治疗,根据患者的发生骨折年龄,通常在低于65岁以下的患者,建议采用空心螺纹钉先行固定。超过65岁以上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可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一般分为人工半髋或全髋关节置换两种,根据患者的年龄及骨折发生未知而定。

中老年人髋部骨折的预防

中老年人群中髋部骨折是高发性的骨科疾病,当人到中年以后,随着反应迟缓、骨质疏松及四肢协调能力降低,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跌倒、绊脚等情况。为了有效降低骨折发生风险,中老人要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尤其要在雨天路滑及冬季道路结冰的天气中减少外出活动。家中的厨房、厕所装饰中尽量选择防滑材料。同时,调亮屋内光线,及时收回地面摆放物体,外出锻炼及在家活动选用防滑材质鞋,避免跌倒损伤造成骨折。

老人在日常锻炼中加强肌肉耐力及提高骨骼强度的项目,可有效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和损伤程度。同时,做到定期检查骨密度和退行性关节验证等手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