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重点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重点关注/详情

科学确定区域疫情风险至关重要

时间:2020-05-14 09:20:20来源:未知作者:高强 阅读: 90070

最近武汉、吉林、哈尔滨等地陆续发生局部疫情,出现少数新增病例。其实,对于境内局部地区发生的个别病例,只要紧紧依靠专业力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并严格追踪密切接触者,就不会出现重大疫情风险。我认为,完善“分类分区”管理,科学确定各地区疫情风险级别,尽快修订区域疫情风险标准,才能使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融合、相得益彰。

疫情风险标准该改改了

此前标准是:低风险地区是指无确诊病例,或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中风险地区是指14天内有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不超过50例,或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高风险地区是指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并且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

由于累计确诊病例数量主要反映疫情发展的历史过程,不能反映疫情的现实威胁,不宜再作为确定区域疫情风险级别的标准。对于出现新增确诊病例,包括聚集性病例,也不能简单地按病例数量来确定风险级别,还要全面评估流调和追踪能力,看传染源和传播渠道是否明确、密切接触者是否被全面掌控并接受医学观察。

建议新标准为:连续14天以上没有发现本土新增确诊病例,对境外输入病例也实施了严格隔离、控制和治疗措施,疫情的传染源已经被切断,对民众的安全威胁已经很小,可定为疫情低风险区;14天内发现新增确诊病例(包括境外输入病例),但已经掌握了传染源和传播渠道,并全部控制了密切接触者,疫情可防可控,扩散蔓延的风险不大,可定为疫情中风险区;14天内既发现新增确诊病例(包括境外输入病例),也没有确定传染源和传播渠道,没有全面掌控密切接触者,疫情防控存在较大漏洞,对民众安全构成现实威胁,应定为疫情高风险区。如果一个区域存在隐瞒疫情不报或者不及时向社会公布的情况,应一律定为疫情高风险区。

分级确定开放权限

为了避免地区间出现宽严不一、畸轻畸重的情况,不宜将确定权限完全交给地方。对于疫情高风险区,应当由省级政府主管部门审核,报国家主管部门确定;对于疫情中低风险区,应当由地级市政府主管部门审核,报省级政府主管部门确定,以形成上下结合、共同负责的工作格局。

对低风险区,应当将疫情防控的责任主要交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放宽对健康人群和普通民众工作与生活的限制。在验证居民健康码和核酸检测的基础上,减少对外来人员、车辆、物资的隔离与检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

对中风险地区,在强化疫情发现、追踪、隔离、治疗能力的同时,对重点人群和异地流动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并推动区域间检测结果互认。

对高风险区域,应当强化对重点人群的检测和控制,尽快查清传染源和传播渠道,并对社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保持较严格的防控措施,但不能将普通健康人群再实行居家隔离措施,也不能对高风险区健康人群的外出,实行歧视性政策。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