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粪便的多靶点分子诊断技术助力结直肠癌早诊早治
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 丁克峰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在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位于第五位和第四位。与欧洲和美国相比,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总体偏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患者的生存和治疗。因此,建立正确的癌症早筛理念,应用精准高效的早筛方式,有助于癌症预防工作的开展,最终提高患者生存率。
树立筛查意识,明确筛查方式
2020年6月9日,《中华医学会杂志》刊登了由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撰写的《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其中对于结直肠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技术,以及不同人群的筛查方案,给出了重要建议。
1. 多靶点粪便检测。共识详细介绍了该技术为免疫化学测试(FIT)FIT与粪便DNA相结合的检测技术,检测粪便中肠道肿瘤脱落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并与FIT相结合。该方法极大提高了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的筛检敏感性和特异性,推荐应用于无症状人群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筛查周期为3年1次或1年1次。这是唯一被推荐用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分子诊断技术,并纳入筛查流程。此外,传统的免疫法便隐血以及结肠镜检查也被推荐用于结直肠癌筛查。
2.对于筛查的建议,《共识》中提到,结直肠癌早诊筛查可针对不同的个体和人群选择适合的技术或综合应用不同的技术,达到最少的成本和最大的获益。好的技术方案不仅需要高效发现早期肿瘤,同时需要获得受检者的高度认可,提高受检者的依从性。筛查人群分为普通人群和高危人群。
对于普通人群:筛查对象为40~74岁一般人群。
推荐筛查方案:推荐每5~10年1次结肠镜检查;如筛查对象拒绝接受结肠镜检查,可采用问卷风险评估和免疫化学法粪隐血试验进行初筛,对初筛阳性者(高危人群或FIT阳性)行结肠镜检查。如筛查对象依从性差,对初筛阳性者或拒绝初筛患者可行多靶点粪便DNA检测,阳性者建议结肠镜检查。
对于高危人群推荐筛查方案:只有一个一级亲属<60岁时被诊断为结直肠癌或进展性腺瘤,或者两个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或进展性腺瘤,推荐的筛查方法为从40岁开始或比家族中最早确诊结直肠癌的年龄提前10年开始,每5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对于疑似为腺瘤性息肉综合征等人群,筛查方案也做了明确安排。
创新技术在结直肠癌早筛中的价值
在2015年和2018年的美国外科医师学会(ACS)指南、2016年美国预防服务特别工作组(USPSTF)指南以及2017~2019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中,多靶点粪便FIT - DNA联合检测技术是唯一被推荐用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分子诊断技术。结合本次《共识》的推荐,中国需要多靶点粪便FIT - DNA联合检测技术,进行我国结直肠癌筛查。
由诺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创新研制的“常卫清”采用多靶点粪便FIT - DNA联合检测技术,根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等单位科研人员最新发表的临床试验研究数据显示,该项技术肠癌的检测灵敏度在97.5%,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为53.1%,特异性为88.1%,检测技术性能优异。
同时,多靶点粪便FIT - DNA联合检测技术诊断肠道肿瘤的优点体现在:①其检查结果能够反映整个结直肠的状态;②对于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检测具有极高的敏感性;③这项检测技术属于非侵入性,检查前无需导泻等肠道准备措施,且对饮食或药物摄入限制较少,受检者的依从性得到显著提高。
落地临床实践,提高结直肠癌早筛成功率
由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办、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诺辉健康支持的《2020年重庆北碚结直肠癌研究队列》研究,共计入组近5000例,粪便隐血居家自测器阳性结果的受检者会接受多靶点粪便FIT - DNA联合检测技术,阳性结果的受检者会进一步接受结肠镜的检查,其肠镜依从率高达57.1%。
该项目中,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6位受检者里2例确诊为肠癌、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例息肉,结肠镜的异常检出率高达56.2%。国家癌症中心在全国16个省份22个城市开展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数据显示,筛查出的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其肠镜检查依从率仅为14%,结肠镜的异常检出率也仅为15.82%。
通过多靶点粪便FIT – DNA联合检测技术,结肠镜的依从率和异常检出率超过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4倍,有效浓缩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提高结直肠镜的异常检出率,为探索适合国人结直肠癌筛查路径和模式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真实世界数据支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西北首例!我院成功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乳腺癌根治重建术
2025-04-29 -
new专家心声 | 郑劲平教授专访:小气道功能检测的标准化挑战与未来方向
2025-04-03 -
new超越减重,再启“心”程!诺和盈®中国说明书纳入心血管获益结果
2025-04-22 -
new六位一体护脊柱,三年追踪见成效 | 全国青少年脊柱与视力健康专项行动(日照站)
2025-04-21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