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看的是病 救的是心

时间:2020-07-23 09:47:16来源:未知作者:胡大一 阅读: 94423

医者,德为先,技为本,魂为镜。作为一名医生,要坚守的东西无论在什么朝代、什么社会制度下都是不能变的。当医生,首先需要有同情心,需要有责任心。因为,医生每天面对的都是疾苦的患者,甚至是濒临死亡的患者。作为医生,应该保持时刻考虑患者利益、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初心。

谈到行医初心,我们当年学习白求恩,从家乡高考,走进北医,从河北宽城、兴隆,走过北京密云的山山水水,走进阿里高原和河西走廊,并参加了当年周总理派遗的医疗队。之后到北京友谊时装厂、北京白石桥皮鞋厂培养“红医工”,教工人如何测量血压。每天都会早到一小时,把温开水送到工人工作台前,用一口水、一片药这样的最低医疗成本,取得了很好的高血压控制效果。

在纷扰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下,一名医生如何才能保持一颗初心?第一,医生需要不断地学习掌握知识,积累经验,让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包括症状的缓解和愈后的改善。第二,医生需要重视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因为目前患者在大医院就医的主观体验不佳,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行医过程中,患者的主观体验经常被忽略。第三,医生应多替患者考虑,体现患者的利益最大化。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更低的成本让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效果。“如果结果是一样的,能不能用更少的药,更适宜的、成本更低的技术?

我的母亲胡佩兰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她一直坚持为患者看病,直到98岁。曾当选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当时的颁奖词为:“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我认为医疗的目的不是趋利,医生有责任做好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推动医疗服务的公平可及。医生有这个责任,这就是他要当志愿者、不忘初心、始终坚守的原因。“宁可药发霉,但愿人无病”,没有这种情怀,就当不了医生。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