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20多年前的一封信

时间:2020-07-30 14:27:40来源:未知作者:杨进刚 阅读: 115717

从1978年起,阜外医院陈在嘉被批准为硕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她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对待学生,陈在嘉多了一份细致的关怀。如今已是阜外医院副院长的杨跃进教授至今仍记得20多年前的一封信。

原本是一名普通军人的杨跃进,在1977年因恢复高考进入大学,毕业后服务于南方某部队基层医院。1983年,杨跃进报考了陈在嘉的硕士研究生。

报名之后,杨跃进却失去了信心:自己以大学的一点基础与基层医院薄弱的工作经验,报考招生名额只有1人的国家顶尖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院所。他“贸然、冒昧”地给“准导师”陈在嘉写了一封“求助信”。一方面,他以询问心内科复习重点教科书为名,实则求教有无“捷径”;另一方面则直言询问,作为一名基层考生,在录取中是否会受到“不公正”处理,作为一名军队系统的考生会不会受到庞大的地方考生队伍的“挤压”。

两周后,杨跃进收到了陈在嘉的亲笔回信。回信中,陈在嘉欢迎他有志于心血管病研究,并明确表示考试没有教科书,而且研究生录取历来按成绩择优,之前有先例录取了来自基层的研究生。杨跃进想,对自己这样一位素不相识的年轻人,陈在嘉都给予了无私的关怀与鼓励。他立誓要尽最大努力考取这位“准导师”的研究生。

1984 年,杨跃进如愿以偿地成为陈在嘉的研究生。这封信使他成功跨出了人生与学术征途中的关键一步。

(来源/《不忘初心 ——讲述·见证

阜外医院60年历程(上)》  杨进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