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十五年有彷徨更有笃定

时间:2020-09-10 11:11:35来源:未知作者:王跃 刘俊玲 赵晓刚 阅读: 72526

近日,《医师报》社主办的“十五年,肺癌治疗的成长与感悟”活动进行中,该活动主要面向全国肺癌医生征集抗击肺癌过程中的临床故事、成长感悟,讲述他们在临床工作中与肺癌斗争的不懈努力、百折不挠,留住每一个充满回忆与感动的瞬间,倾诉对抗击肺癌的起伏心路和治疗心得。

从仁心出发   以严谨护命

▲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王跃

高中时代,我便立志学医,治病救人。现从事胸外科临床工作25年来,已经从一名年轻的医师成长为一名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医以来,我始终坚守一个原则:患者第一,以患者受益为宗旨。在我的名片上印着八个字“仁心良术、厚德载物”,时刻警醒着自己要做一名良医。

医生的成长之路就是不断的学习之路,多年来,我先后在国内多家顶级医院的胸外科进修和进行观摩学习,不断完善精进着自己的医疗技术。在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后,仍不断地奔走于国内顶级专科医院胸外科进修学习复杂单孔胸腔镜技术和剑突下胸腔镜技术,作为一名医生,我始终坚持不断学习。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医学模式在现代医疗工作应用中被逐渐重视,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种医学模式的中心是”人”而不是疾病,比“生物-医学”模式更具人性化。因此以疾病为中心,把“人”看作是机器的生物医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出现是必然的。

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第一位,且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体检时磨玻璃结节的发现率日益增高,它常常引发人们的过度担忧和恐惧。作为一名胸外科医生,在临床中遇到该类疾病该如何为患者规范化诊疗,同时解决患者心理的恐惧是我们要面临的问题。

随着胸部CT检查的普及,肺部磨玻璃结节的发现率上升,尤其是新冠疫情时期,网络上相关知识真假参半,使人们对肺部磨玻璃结节的恐惧心理不断地加深。经过多年的学习和临床工作积累的经验,磨玻璃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成为了我的优势所在。近3年来,在400余例肺部磨玻璃结节病例中,平均直径3~20毫米,我在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达99%,为许多患者解除疑虑,让他们重新健康的回归到社会和家庭中。

科学不能仅限于此,为进一步研究早期肺癌诊疗的难题,我作为负责人牵头申请成立吉林省早期肺癌诊疗和快速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并得到了获批资格,目前中心已进入筹建阶段。此中心包含胸外科、影像医学、核医学、呼吸科、麻醉科、病理科、肿瘤科等多个科室的医生专家,共有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37人、正高级职称54人,副高级职称68人、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研发等课题200余项,经费达到20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400余篇;获国家级奖项4项,吉林省科技进步奖40项、吉林大学医疗成果奖40余项,专利10项。本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将以肺部磨玻璃结节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为切入点,探寻病因、规范诊疗流程及术后的快速康复、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解决社会心理问题。

《爱丁堡宣言》曾讲道:“合格的医生应该是一名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治疗某些疾病。”作为一名医生,其行为要守住初心,从仁心出发,追求精湛的技术,用真诚守护生命。

在人生的归途上

交出一份内心无愧的答卷

▲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刘俊玲 

我出生于医学世家,父亲是外科医生,母亲是口腔科医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作为医生的子女,绝大多数都是在医院里玩着长大的。医院里,“医生妈妈们”总把我们放在医院哺乳室,稍大一点会跟着父母上夜班,或很晚跟着他们一起下班。急诊室、注射室、病房和手术室是我们小伙伴之间常常玩耍的地方。现在回想起来,我们从来不怕注射针,反而觉得它“很熟悉”,这可能也为我长大后选择医生作为职业埋下了伏笔。

尽管如此,在高考前我从没有想要当医生,在那个时代当一名科学家是所有学生的梦想。高考前我填报的7个志愿都与理工科有关,其中第一志愿是清华大学。但父亲觉得医生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他希望女儿长大后也能像他一样做一名医生。所以当时父亲以商量的口吻,帮我选了中国医科大学日文班。冥冥之中,有些事情可能已经安排好了。阴差阳错,后来我真的做了一名医学生。

毕业时,我希望能尽快回到医院工作,尽早获取足够的临床经验,然后再考研,我希望日后能去更高、更远的地方工作;也希望能效仿一些榜样,留在故乡,报效养育我的父老乡亲。后来,机缘让我结识了日本肿瘤界专家,与他们相处的日子让我的身心获益匪浅。

不久后,我选择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它成立于1964年,是国内最早的肿瘤医院之一。从2002年在肿瘤内科工作至今,回想参加工作的这些年,前辈和老师们的言传身教,给我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包括临床经验。我真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老师这种行医之道传承下去。

我的老师是一位坚强乐观的人,他是我的偶像,18年来一路指引我前行。我深知自己的性格,有时会倍感无力。但我的老师在治病时大胆探索的勇气,不唯书、不唯上但为实的精神,就像茫茫黑夜中的航标灯,这盏灯为我悲观的时候照明光亮,鼓励我不断前行着!

《我要当老大》

▲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赵晓刚 

肺部磨砂玻璃影是我的大名,

朦胧的身影披着神秘与诡异,

你看我云中望月、雾里看花,

我在云雾深处清晰地打量你。

                       

当老大是我一生中最大梦想,

我的手下遨游你的各处血管,

我的子明遍布你的各个器官,

那大权在握的感觉令我颤栗。


你笑称幼时的我不典型增生,

你憎称青年的我为原位腺癌,

你咆哮壮年的我为浸润腺癌,

而你忘了我老大之路的艰辛。


我也是从弱小逐渐变得强大,

我也是从隐忍逐渐走向狂放,

幼时纯、淡的身影没人在意,

长大后壮实身躯才引人侧目。

我喜欢呼吸纯馥幽香的雾霾,

散发着甘甜徐徐融入我身心,

我更喜欢抽烟喝酒熬夜的你,

创造着惬意的家园令我成长。


小于8毫米的我非常孱弱,

等待成长契机,渴望岁月孵化,

大于8厘米的我将迈向成熟,

处事谨小慎微,奉行大智若愚。


继续成长的我有机会成为老大,

突破层层壁垒、跨越千山万水,

每一根血管都有我的手下子民,

每一处脏器都有我的旌旗招展。


当老大的梦想之路充满崎岖,

要忍受你对我幼小时刀割之痛,

要煎熬你对我成熟时烈焰之灼,

要捱住你对我成功时的毒药之伤。

痛苦之后有快乐,风雨之后有彩虹,

手术、放疗、化疗是我人生三劫,

但再多的劫难也不会动摇我的梦想,

只要给我时间,我就一定要当老大。


我喜欢当老大,

手下子民千千万万,

我喜欢当老大,

登高一呼万民拥戴,

我喜欢当老大,

你的身躯以我为主宰,

我喜欢当老大,

你的灵魂以我为上帝!

(来源:英文全文首刊于CHEST杂志)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