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置入介入: “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曾有文献报道,一位患者因血管不断出现狭窄,在过去10年中共进行了28次导管介入手术,心脏冠脉放入67枚支架,并且经过冠脉搭桥,桥血管也放入3枚支架。
“这位患者才56岁,这种情况在临床上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葛均波院士感慨。
第一例冠脉支架的置入成为冠脉介入器械的重大突破,随着医学的发展,各支架不断问世,介入治疗领域历经了球囊扩张、裸金属支架、药物洗脱支架(DES)、完全可降解支架的变革。然而,支架内血栓再狭窄等问题引发人们思考,无置入物策略是否为介入心脏病学的未来?
无置入介入理念及技术:第四次革命
支架置入后急性血栓形成发生风险逐渐降低,但异物相关问题(如聚合物残留及炎症反应等)及晚期支架失败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支架发明的目的并不是抑制再狭窄,而是为了防止血管内的急性闭塞。如今,我们已经有了非常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是否一定要在血管内放入相关器械?”葛均波院士指出,“未来我们的路可能要重新走,不再需要置入这么多的支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认为,无置入介入理念及技术可谓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的第四次革命。目前来说,比较有发展前景的无置入介入技术主要包括药物涂层球囊(DCB)或药物洗脱球囊(DEB)和生物可吸收支架(BVS)。
药物涂层球囊尚无法完全替代药物洗脱支架
钱菊英教授介绍,DCB实际上并非是一个球囊而是一个独特的冠脉局部药物输送系统。DCB具有可在短时内实现局部药物释放,在血管内停留时间短,不会影响血管的结构等优势,因此,2014年ESC/EACTS指南强力推荐DCB用于治疗支架内再狭窄。
目前,中国DCB的应用也越来越多,《DCB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专门就其临床适用人群作出相应推荐。总体来说,目前对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可放心应用DCB。
但钱菊英教授指出,从现阶段来看,DCB尚无法完全替代药物洗脱支架。展望未来,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改善DCB的设计、探寻其更广泛的适应证。
BVS被寄希望于在置入早期(3个月内)发挥类似DES的作用,在置入晚期有助于恢复血管自身功能、改善长期预后,能在置入2年后自行完全降解、不留痕迹。然而,目前来看,现有BVS尚未能达到置入2年内完全降解,在置入3年或4年后仍有残留。
有关BVS的早期动物实验得到了较好结果:BVS有助于恢复血管弹性,减少心绞痛发生、改善远期预后,但现实世界临床研究却发现,其血栓事件发生率较高。后来发现,优化置入技术(充分预扩张病变、选择合适的支架尺寸及正确的后扩张)对于BVS取得良好的临床结果至关重要。
无置入介入策略:心脏病学的未来
钱菊英教授指出,现阶段在介入治疗中BVS还无法取代药物洗脱支架(DES),仍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但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有可能进入“介入无置入”的时代。
在霍勇教授看来,介入理念的变革充分体现了华山论剑的理念,从“手中有剑,心中有剑”,到“手中无剑,心中有剑”。他认为,无置入介入是种新的理念,关键是如何来实现这种理念。
现有证据显示,DCB对金属裸支架的再狭窄非常有效。尽管对于药物洗脱支架后的狭窄效果相对较差,但仍然有效。
霍勇教授表示,未来研究中,要更多关注DCB的药物本身及球囊本身,真正使药物和血管相互作用,使临床介入过程中不再放入过多的支架,即没有置入物的理念。
近期,葛均波院士团队正在研究如何将DCB的药物(Sirolimus)更有效地释放到组织中去,以观察其能否抑制再狭窄,目前正在临床观察中。
“无置入物理念不仅在于血管介入方面,还包括封堵器、其他介入等,是未来介入治疗发展的方向。”霍勇教授指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7-072025
减少血友病患者多种类型出血事件有新策略
-
07-052025
卒中急救有新选择!打造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新标准
-
newCSD 2025|皮肤科中青年医生实战能力提升项目总决赛收官
2025-07-03 -
06-302025
非小细胞肺癌联合疗法有新突破
-
独辟蹊径!易俊林团队发现缩小鼻咽癌患者放疗靶区新方法
2024-03-10 -
《2023中国高脂血症诊疗现状与疾病管理调研报告》在第六届进博会发布
2023-11-07 -
传承百年创新征程,攻坚糖尿病未竟之业
2023-04-12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泛肿瘤TRK抑制剂罗圣全®在中国获批,开启个体化医疗新篇章
2022-07-29
-
聚焦世界脑健康日五大核心目标,携手同行共促脑健康,2023中国脑健康大会成功举办
2023-07-27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县域医疗机构消化专科精准能力提升项目湖南试点启动会在长沙召开
2023-05-30 -
全球首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国发布
2023-06-12 -
【5·11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天,大声喊出“我要瘦”!
2016-05-17 -
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医学领域儿科、麻醉、神经病学优先增选推荐!
2023-07-27 -
长期肥胖增加食管癌和贲门癌风险
201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