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支架变七百 还要严把适应证
近期通过全国集中采购,支架从过去虚高的12000元左右(之前曾高达2万元以上,进口支架3万元以上)剧降至中位数700元左右。这对遏制医疗趋利、过度不恰当使用支架可能有一定实效。
支架治疗本身是一项好技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支架是最重要的措施,优于溶栓治疗。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做得越早,挽救生命的几率越高;做得越及时,挽救的心肌范围越大。这方面支架的应用仍需进一步推广:一是需要技术推广普及;二是通过健康教育,发动患者了解这项技术的价值;三是大幅降低支架虚高价格,让更多贫困患者做得上、做得起,也让医保支出更为合理。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一组数据:过去10年,国内每年支架植入量从23万增至100万。支架这一种高质耗材消耗的医保占所有科室高质耗材总费用的10%,成为急需治理的不恰当使用、过度使用,甚至滥用的重灾区!
这次集采结果发布后,个别过度支架使用的既得利益者打着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支架使用需进一步推广为幌子,有意用“我国支架平均每位患者使用数为1.5”来掩盖在稳定冠心病患者大量严重存在的支架过度使用真相。首先,这个平均1.5数字近6年没有变化;其次,100万名患者支架的平均数怎么可能掩盖大量单一患者做3个以上或多个支架的问题?
支架过度使用主要集中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群体,包括以下几类患者:
☆无心绞痛症状,因冠状动脉CT体检做得过泛,而查出的临界血管狭窄(70%-80%)患者。
☆无心绞痛症状,可正常运动工作,有丰富侧支循环的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患者。因看到一支血管完全(100%)闭塞了,患者与家属很容易被误导接受支架治疗。
☆有心绞痛,但病情稳定,最近一个月与以前对比,心绞痛程度、频度、诱发的运动量、含服硝酸甘油的效果均平稳,甚至有所减轻的患者。
☆因焦虑/抑郁导致胸部、后背不适,心悸、疲乏,他们担心心脏出问题,到心内科做CT后,发现有血管狭窄,或狭窄不严重,或虽严重但已有丰富侧支循环,但被医生误认为“心绞痛”,被不恰当放了支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往往仅需1个支架就能开通血栓闭塞的血管,获得挽救心肌、抢救生命的效果。而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往往被植入多个支架。最近找我看诊的一位1986年出生的自主创业者,一次被放了8个支架,术后患者精神崩溃。
从COURAGE到ISCHE-MIA一系列针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支架与保守药物治疗对比研究一致显示:支架不减少心肌梗死,不降低心血管死亡,不减少卒中,不降低总死亡率。支架仅可能减少药物治疗无效的心绞痛症状。而动员诱导这些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做支架的伪科学说教是“不做支架随时心梗,随时猝死”。这种欺骗语言违背医疗道德底线,违背循证医学原则,毫无证据地扩大了支架适应证,即把支架当成可在稳定冠心病患者预防心梗、预防猝死的“神器”!而且把许多毫无症状体检CT意外发现的血管狭窄患者有意在出院诊断上黑纸白字写上“不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都没有,何谈“不稳定”?!
稳定的冠心病患者预防心梗或猝死,不可能靠支架!靠什么呢?一靠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二靠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与烟草。吸烟者应果断戒烟。应坚持用他汀类药物,必要时加上依折麦布,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8 mmol/L以下。降得低一些更安全。同时,做好心脏康复,落实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双心医学处方,做好睡眠管理,才是预防心梗或猝死的长久之道。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历时16个月,散异有道·中西论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病例演讲大赛全国总决赛闭幕!
2025-07-01 -
new络以通为用 中西医结合攻坚心血管慢病防治
挖掘临床诊疗新进展、新挑战与中西医结合破局思路,为推动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专业视角与实践参考。
2025-06-25 -
new瞿佳教授:打造综合防控体系 跨越近视“早发”与“高发”双重关卡
2025-06-23 -
new周新教授:吸入治疗是基础,三联是生物制剂使用的前提
2025-06-20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