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1年4月23日
当前位置:首页/ 第五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2021年4月23日/详情

【即时报道】青年论坛:临床思维 答疑解惑

时间:2021-04-24 10:34:18来源:未知作者:上海呼吸青委 阅读: 152482

作者: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青委会

4月23日上午,第五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青年论坛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师面对面报告会由商艳教授、吴凤英教授和张苑教授主持,邀请到了慢阻肺、肺癌、肺栓塞等领域的众多大咖,为青年委员们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北京医院的孙铁英教授介绍了慢阻肺分级诊治新观念,为青年委员们介绍了目前慢阻肺的分级诊治的概况,并详细阐述了慢阻肺的诊断分层、分级治疗、分级预防以及康复的现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陈智鸿教授介绍了一项华东地区8家不同级别诊疗机构的648名COPD慢阻肺患者以及161名临床医生的横断面调查研究,阐述了目前华东地区慢阻肺分级诊疗背景,分享了诊疗数据并提出应对措施。

随后,孙铁英教授和各位青年委员对慢阻肺治疗过程中存在的疑惑进行了解析和探讨。

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的周彩存教授介绍了目前靶向治疗治疗和免疫治疗治疗NCSLC的最新进展,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应答效果及其可能机制,并认为靶向药物耐药后使用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能是对EGFR突变的NCSLC患者的较好治疗方式,但仍需进一步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的钟润波教授介绍了免疫检查点PD1与PD-L1抑制剂药物的工程化开发相关进展,阐述了其之间的差异以及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

中日友好医院的翟振国教授介绍了一些特殊情况下如VTE、近端及远端DVT等患者并发肺栓塞的抗凝治疗治疗的最新进展,阐述了各大指南对于特殊情况下肺栓塞急性期、恢复期的抗凝治疗原则以及相关临床证据。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刘岽教授介绍了抗凝和溶栓在中高危肺栓塞患者治疗中的选择策略。通过临床证据,对不同分层的中高危患者在应用系统性溶栓、导管内溶栓、抗凝治疗后的心功能变化、复发率、不良事件等临床指标进行对比,阐述了其各自的优劣。


随后黄绍光教授、刘岽教授、翟振国教授和各位青年委员对疑难病例以及肺栓塞治疗中存在的疑问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大会随后进行了临床思维训练营,训练营由施劲东教授和梁硕教授主持,解析A组由李锋教授、冯耘教授、罗旭明教授和张苑教授组成,解析B组由徐镶怀教授、宋小莲教授、包婺平教授和葛海燕教授组成,双方对于疑难病例各抒己见,激烈争锋。

最后,黄绍光教授、孙铁英教授、万欢英教授、秦兴国教授和李惠萍教授对选手们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