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1年4月24日
当前位置:首页/ 第五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2021年4月24日/详情

【即时报道】肺癌专场:肺癌诊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时间:2021-04-25 14:27:47来源:未知作者:上海呼吸青委 阅读: 138630

作者: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专科分会青委

4月24日,第五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肺癌专场顺利召开,会议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由来自华东医院的李向阳教授和来自长征医院的唐昊教授共同主持,下半场由来自上海市肺科医院的任胜祥教授和来自瑞金医院的项轶教授共同主持。会议内容主要涵盖了分子检测、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领域。

【分子检测】:

胡洁.jpg

来自中山医院的胡洁教授分享了分子诊断在肺癌精准治疗中的应用和展望。在驱动基因领域,从不同基因层面回顾我们现有的检测方法,如RT-PCR、免疫组化和FISH方法等。如要发现一些少见的突变或融合基因形式,NGS可能为一种更佳的选择,另外MET 14外显子点跳跃突变,RNA的NGS检测可能更佳。在免疫biomarker检测上,免疫组化检测PD-L1的表达是目前临床中接受检测方法,TMB目前临床的应用仍存在很多争议,如检测panel、cutoff值、预测效能等仍有争议,对于免疫检测,多维度检测可能为更好。最后胡教授提出液体活检的应用,并对免疫治疗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及如何应用检测方法来精准指导肺癌治疗等提出展望。

【靶向治疗】:

白冲.jpg

姜丽岩.png

来自长海医院的白冲教授分享了精准靶向治疗时代NSCLC的一线优化选择,回顾了我们目前一线靶向治疗的策略:单药一代、单药二代、单药三代、联合治疗。从治疗疗效、副反应、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考量,单药优于联合,相对来说三代药物略有优势。但联合也有它的适用人群:如合并抑癌基因突变,也有相关研究报道,具体在临床选择,需结合患者的肿瘤负荷、基因状态、合并突变、患者的需求等综合考量。

来自胸科医院姜丽岩教授对EGFR-TKI耐药后选择进行分享,详细描述了一代药物和三代药物耐药机制的不同,一/二代耐药患者中一半以上的患者会出现T790M突变,多种因素可能会影响T790M发生率,如用药时长、用药选择、用药方式等。而三代药物耐药更为复杂,会出现C797S顺式和反式突变,后续治疗的选择上更为困难。

高蓓莉教授.jpg

随后,来自瑞金医院的高蓓莉教授分享了罕见突变NSCLC的治疗进展。高教授回顾了肺癌少见驱动基因BRAF、RET、MET、EGFR20插入、HER2在肺癌中的发生率及相应的药物进展,如RET新药LO292、Blu667;MET靶向药物Tepotinib、沃利替尼;EGFR20插入TAK788、波奇替尼、EGFR/MET双抗;HER2靶向药物pyrotinib、DS8201等药物的最新数据。最后提出这些少见突变最终会有更好药物的展望。

【免疫治疗】:

陈昶教授.jpg

来自肺科医院的陈昶教授分享了免疫治疗在肺癌围手术期的选择。对于早中期肺癌,围手术期治疗可以延长DFS,这在诸多靶向辅助研究如辅助靶向Adjuvant研究中证实。免疫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方法,开始从晚期走向早期肺癌,成功的围手术期免疫的研究CheckMate 159、LCMC 3、NEOSTAR 、NADIM证实了手术后主要病理缓解率明显提高,提高了手术的疗效。但也存在诸多担心的问题:手术延迟,手术复杂度,手术率和围手术期安全如漏气、感染、心脏影响等。另外新辅助免疫延长了DFS,是否带来OS是的延长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最后,陈教授对新辅助的如何精准化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来自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宋勇分享了NSCLC的免疫联合治疗新进展,目前免疫诸多的免疫联合治疗模式,如IO+化疗,IO+化疗+抗血管,IO+IO等,在多个临床研究中证实了有效性,但在临床的选择,需要考虑转移部位、PD-L1表达、PS评分等个体化选择。

傅小龙教授.jpg

来自胸科医院傅小龙教授分享了肺癌放疗在免疫治疗时代中的介入方法与时机,回顾了放疗和免疫之间协同作用的临床试验数据: Pacific研究,Keynote 001回顾性分析,PEMbro-RT研究等。但目前对如何最佳联合仍在探索中,如需要考虑放疗带来的淋巴细胞的损伤、如何合理的选择照射范围、放疗剂量、晚期肺癌寡转移病灶的放疗等仍在探索中。

陆舜教授.jpg

来自胸科医院的陆舜教授分享了小细胞肺癌与免疫治疗,回顾了目前小细胞肺癌临床试验的数据,Impower 133研究、Caspine研究、以及目前国内正在开展的小细胞的研究。看到了阳性的结果,但是仍不满意,小细胞尚需进一步明确免疫逃逸的机制,寻找新的免疫治疗靶点,真正解决小细胞肺癌这一高度恶性肿瘤的难题。

周彩存教授.jpg

最后,来自上海市肺科医院的周彩存教授分享了肺癌免疫治疗耐药的识别与处理,目前虽然免疫治疗看到了临床的获益,但是耐药仍是一大问题,从原发耐药到继发耐药,周教授回顾了目前的临床研究现状,解决原发耐药,联合治疗是主要策略,解决继发耐药,诸多新靶点的研究正在进行中,多为早期临床研究数据。周教授指出明确具体耐药机制才能帮我们解决耐药问题,肺癌的治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