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1年4月24日
当前位置:首页/ 第五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2021年4月24日/详情

【即时报道】睡眠呼吸论坛:精准评估、远程管理、个体化治疗助力睡眠呼吸发展

时间:2021-04-25 10:48:11来源:未知作者:上海呼吸青委 阅读: 149193

医师报讯 4月24日下午,第五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睡眠分论坛在沪成功举办。来自全国睡眠学科领域的专家结合国内外前沿进展与各自团队的研究结果,通过线上及线下的形式,为参会者就睡眠呼吸障碍领域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和经验分享。

本次睡眠论坛包括4个主题:精准医疗、基础与临床、学科交叉研究、治疗策略新进展。

精准医疗主题:论坛从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组长、北京协和医院的肖毅教授的“OSA严重程度评估:AHI金标准?”开始。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组长、北京协和医院的肖毅教授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解读,对于评估OSA的传统指标存在的问题,并对潜在有希望的多项指标进行分析,提出潜在评估指标的优势和未来应用趋势。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睡眠呼吸障碍专业委员会主委、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韩芳教授对远程医疗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解,以睡眠呼吸暂停为例详细阐述远程医疗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提出:远程医疗是未来的方向,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希望可以从睡眠呼吸暂停作为切入点,促进远程医疗的发展。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王玮教授从OSA高危因素、病理生理学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的异质性多方面阐述了OSA个体化治疗的新理念,为OSA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实施和研究提供了范例和新思路。


上海医学会呼吸分会睡眠学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李庆云教授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等方面介绍了OSA及失眠与AECOPD关系,提出应重视OSA及失眠对AECOPD的影响,并建议将睡眠及睡眠相关疾病纳入COPD的慢病管理策略。



基础与临床主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胡克教授讲述了OSA对COVID-19感染风险、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推测OSA可能是一种被低估的COVID-19合并症,并提出COVID-19疫情期间对OSA的管理策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挪富教授分析了OSA合并肺动脉高压流行病学和诊治现状,详细阐述了OSA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并提出OSA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路径。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李兵教授分享了OSA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流行病学资料,就OSA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讲解,重点讨论了肥胖、间歇性低氧和睡眠片段化等对肿瘤微环境影响免疫学机制。中日友好医院张晓雷教授以5个精彩病例为切入点,从解剖因素、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及无创通气治疗要点等方面详细介绍睡眠低通气疾病的诊治进展。

学科交叉主题:苏州大学第二医院陈锐教授重点介绍了OSA认知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包括炎症、血管损伤、脑小血管疾病、降低神经元突触可塑性、脑电微结构改变等,提出CPAP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存在争议,仍待进一步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刘松教授则立足基础研究的角度,通过CIH对慢性神经炎症、脑代谢异常、认知功能障碍等方面的影响及机制,讨论了CIH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关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院张希龙教授介绍了国内外目前针对OSA相关的糖脂代谢紊乱研究热点及进展,介绍了CIH导致糖脂代谢紊乱的机制以及潜在治疗方向。几位教授的演讲为加强认识OSA相关多系统损伤,以及与其他临床科室交叉合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分享,助力了新形势下睡眠亚专科体系的建设。

新进展主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立强教授介绍了肥胖与SDB的发病率关系,肥胖致SDB发病机制,通过肥胖与SDB病理生理改变存在相互作用效应等方面拓展了睡眠呼吸疾病与肥胖的新认识,重点提出了不同减重治疗在SDB的临床价值。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李善群教授:从临床病例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无创通气新模式特别是平均容量保证压力支持(AVAPS)在睡眠呼吸疾病治疗中的价值和重要地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向东教授结合不同人群对高原的急、慢性适应等方面的临床研究,阐述了高原睡眠呼吸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睡眠医学临床研究的视角和经验。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