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2022年《黄帝内经》国际学术论坛顺利召开

时间:2022-08-02 08:38:47来源:未知作者:郝宇,朱叶 阅读: 120896

2022年7月25-27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联合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经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的2022年《黄帝内经》国际学术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第22届暨世界中联内经专业委员会第5届《黄帝内经》学术年会在线上顺利召开,本次大会围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主题,设五个分论坛,采取线上的方式,线上观看人次达286万,社会各界对《黄帝内经》的关注广泛。

1.jpg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陆静、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徐春波、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翟双庆、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振国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主任委员贺娟参加开幕式并分别致辞。开幕式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副主委、世界中联内经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小平主持。

2.jpg

中华中医药学会陆静副秘书长在致辞中肯定了内经学分会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希望分会继续弘扬《黄帝内经》文化,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开展社会服务,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 

3.jpg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徐春波总结了世界中联内经专业委员会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努力,并希望内经专业委员会继续发扬其良好的学术传统,让中医药惠及全世界人民。

4.png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翟双庆教授指出,《黄帝内经》是中医“精华”与“正”的根本所在。中医学的传承发展任重道远,希望内经研究者们把握内经内涵,真正做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5.png

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振国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深入探讨《内经》的学术思想及诊疗技术,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坚信借助这次《黄帝内经》国际学术论坛,一定能把内经研究和传播的事业做大做强,更好地造福人类,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6.png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主任委员贺娟教授在致辞中代表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欢迎专家们的莅临,并强调《黄帝内经》不仅是中医学发展的基石,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组成,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关键。随后介绍了本次国际学术论坛五个分论坛的具体内容,进而指出《黄帝内经》在中医创新与临床中的重要作用,值得终生探索。最后,期望本次论坛为《黄帝内经》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7.jpg

本次学术会议邀请到了来自中国、美国、伊朗等国家30位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围绕《黄帝内经》理论与临床实践进行了全面交流。

论坛一《黄帝内经》理论的临床应用,由湖北中医药大学王平教授担任分论坛主席,浙江中医药大学郑红斌教授主持。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作了题为“略论‘习道有五’”的学术报告,指出学习《内经》需要掌握《素问·著至教论》中的“诵、解、别、明、彰”五步学习方法,并将《内经》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北京中医药大学陈明教授作了题为“‘太阳为开’的临床运用——以麻黄汤为例” 的学术报告以《伤寒论》麻黄汤为例,阐释了“太阳为开”的生理病理、气化特点及其理论在临床诊治疾病当中的运用;中国台湾针刀医学会理事长高宗桂教授作了题为“《内经》经筋理论在现代的临床应用”的学术报告,指出运用《内经》燔针劫刺法治疗肌肉韧带损伤等疼痛病症中,效果显著;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黄金昶教授作了题为“从‘三阳结谓之膈’谈食管癌治疗”的学术报告,指出诱发食管癌的病因与治疗难点,提出食管癌的辨证要点及独特的针刺与药物治疗方法。

8.png

论坛二《黄帝内经》理论与文献研究。由陕西中医药大学邢玉瑞教授担任分论坛主席,并与贵阳中医药大学赵博教授一起主持。江西中医药大学章文春教授作了题为“《黄帝内经》中医内证体察探析”的学术报告,指出内证体察方法为《黄帝内经》探究人体生命内在活动的重要方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郭蓉娟教授作了题为“基于《内经》理论探讨抑郁症‘虚气流滞’创新病机”的学术报告,提出了抑郁症“虚气流滞”的创新病机源自《黄帝内经》;上海中医药大学李海峰教授作了题为“汉以前的痈疽治疗”的学术报告,指出汉以前记载痈疽的主要病机是气血不通,治疗方法多用辛温药以通脉散寒,或加苦寒之品以清热泻邪,或善用针砭灸法以复阳泻邪,《内经》更多使用针刺疗法;中国中医科学院顾漫研究员作了题为“《素问》《灵枢》所引古医经新考——以出土医书为证”的学术报告,指出《素问》《灵枢》所引古经的出处或为《脉书·上下》《刺数》等,提出《黄帝内经》为“传训诂”之作的观点;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生暨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研究员艾森作了题为“《黄帝内经》在海外传播的现状和重要性——以外文译本为例”的学术报告,指出中外学者应致力于提高翻译水平,促进《黄帝内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传播;陕西中医药大学李翠娟教授作了题为“惊恐与五脏关系及其临床应用探析” 的学术报告,认为惊恐二者皆为肾之志,惊恐不仅与肾密切相关,与五脏之间关系亦非常密切。

9.png

论坛三《黄帝内经》针灸经络理论与临床,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陈晓教授担任分论坛主席,并与北京中医药大学钱会南教授一起主持。中国中医科学院赵京生教授作了题为“针道自然:《内经》针灸理法的势与式”的学术报告,提出了针灸方法特征之“式”与机体状态之“势”相结合“针道自然”的针灸治疗观,要从思维方式上领悟“针道自然”;北京中医药大学贺娟教授作了题为“《黄帝内经》两种经脉循行模式内涵解析” 的学术报告,指出《内经》经脉上行性循行模式以中国古代生命哲学为基础,而十二经循环流注模式源自阴阳与五行哲学思想,上行性循环模式是经脉之气循行的基本模式。

10.png

江西中医药大学陈日新教授作了题为“《内经》腧穴理论指导临床认识穴位与应用穴位”的学术报告,认为腧穴并非静态固化的点,而是功能性动态位点,通过“探敏定位”可以发现机体呈现远部、深部特殊热感的“热敏穴”,艾灸热敏穴位激发得气具有高效性;美国中医学院路玉滨博士作了题为“象思维在当代针灸实践中的应用” 的学术报告,认为利用象思维可重新阐释穴位的发现、明确穴位功能,并通过临床案例及谭氏平衡针法论证了象思维指导针灸实践应用的意义与价值;山东省巨野县中医院李平华主任医师作了题为“基于《素问·骨空论》谈膝痛的治疗”的学术报告,认为膝痛多实证、寒证,治疗应多用温法与通法,具体治疗方法应以针刺为主,以艾灸、刺络放血等方法为辅;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朝阳教授作了题为“《黄帝内经》同名经理论探讨”的学术报告,认为六经经气为阴阳一气离合所化,指出可取同名手足经腧穴应用于本经治疗无效的病例中,为临床针灸治疗开阔了思路。

11.png

论坛四《黄帝内经》运气理论研究,由长春中医药大学苏颖教授担任分论坛主席,并与福建中医药大学纪立金教授一起主持。陕西中医药大学张登本教授作了题为“五运六气理论的学术特征”的 学术报告,从天文学、历法学、气象气候学、周期循环、模式推演及可预测等六个角度,阐释了运气理论的学术特征;山东中医药大学宋咏梅教授作了题为“运气七篇的疫病观”的学术报告,总结了温疫易发时段及相应时段的运气特征;山东中医药大学鲁明源教授作了题为“《内经》运气经文解读要点”的学术报告,提出研读经文时当“理例结合”,以“象、数、理、气”为纲目,可清晰地把握所学内容;辽宁中医药大学鞠宝兆教授作了题为“基于《黄帝内经》运气原理的热性病防治思考”的学术报告,分析运气病机十九条中的火热病症与机理,得出火热病最为常见、其病源于天火、人火的结论;青岛市中医医院王静副主任医师作了题为“五运六气临床应用举隅”的学术报告,略举近来不同干支年临床案例数则,分享了运气学说指导临床的思路和方法,彰显了运气理论的临床价值;长春中医药大学胡亚男教授作了题为“六气时行民病证治组方用药特点探析”的学术报告,指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所载的六气时行民病证治方具有因时制方、阴阳配伍、脏腑配伍的特点,并且在加减运用上注重增效与减毒,多使用固护脾胃的药物。

12.png

论坛五青年论坛,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黎敬波教授担任分论坛主席,并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禄颖副教授一起主持。8位青年学者就各自对《黄帝内经》的研究成果分别做了精彩报告。

论坛最后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年会主任委员贺娟教授致闭幕辞,指出本届论坛创造了历届《黄帝内经》学术年会的第三个历史之最,专家阵容最强大、内容最丰富多样、传播影响也最广泛。本届论坛有30位专家做大会的报告与交流,不少观点对《黄帝内经》理论认识的深化与融通,临床实践水平的提高,治疗思路的拓展皆具有重要作用。最后贺娟教授代表大会组委会感谢各位与会领导、各位专家、会务组成员以及来自世界各地全国各地的聆听者。 

撰文: 郝宇,朱叶

审核:贺娟,王小平


责任编辑:许奉彦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