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周彩存教授:斯鲁利单抗获批一线肺鳞癌适应症,两项高水准国际研究领跑PD-1抑制剂

时间:2022-11-03 09:58:45来源:医师报作者:王丽娜 管颜青 阅读: 247404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王丽娜 管颜青)11月1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型PD-1抑制剂斯鲁利单抗(商品名:汉斯状®)联合化疗(卡铂和白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适应症获批。领衔这一大型Ⅲ期国际多中心注册临床研究的Leading PI,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周彩存教授表示:“这一适应症获批具有里程碑意义,为中国乃至世界肺鳞癌患者带来了可及性高兼具疗效的国际水准免疫治疗新选择。” 其实,除了使晚期sqNSCLC患者获益外,斯鲁利单抗还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中取得成功。这也让它成为首款在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和晚期sqNSCLC中都取得阳性结果的PD-1抑制剂中的领跑者。中国研究者携复宏汉霖创新型免疫药物,用最高水准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为全世界肺癌患者带来治疗新选择。


兼顾疗效、可及性、安全性  为中国鳞癌患者带来可靠用药选择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种,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5%)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类。而NSCLC又分为肺鳞癌(占20%~30%)和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两种亚型。


周彩存教授介绍:“绝大多数肺鳞癌患者是吸烟人群,而大部分肺腺癌患者不吸烟。不同于伴有常见驱动基因突变的肺腺癌患者可以使用靶向治疗,肺鳞癌患者基本没有靶向药可用,且由于其大部分为中央型的特点,出血风险高致使肺鳞癌患者也无法使用抗血管生成药,所以以往治疗方式以化疗为主,晚期患者中位总生存(mOS)往往不超过一年。”而肺鳞癌患者的另一悲哀之处在于,即使是早期肿瘤,手术+辅助化疗之后,一半的患者还会复发。


肺鳞癌患者的“出路”在哪?免疫治疗的出现让肺鳞癌患者看到了希望。周彩存教授介绍:“吸烟的肺鳞癌患者肿瘤突变负荷(TMB)较高,这意味着新抗原数量多,使用免疫治疗后,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机会也多。”免疫治疗的出现直接改变了肺鳞癌患者诊疗现状,免疫+化疗成为肺鳞癌患者一线标准治疗方案。


目前,我国已有10余个PD-1、PD-L1产品获批上市,在众多的药物中如何抉择,成了摆在临床医生面前的难题。周彩存教授指出三个衡量药物的指标:疗效、安全性和可及性。其中无进展生存期是否显著延长、缓解率是否明显提高、总生存期是否有效改善,是评价疗效的三个主要因素。


首先,对比多项sqNSCLC一线注册临床研究,斯鲁利单抗的ASTRUM004 Ⅲ期临床研究脱颖而出。研究主要终点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实验组斯鲁利单抗+白蛋白紫杉醇+卡铂一线治疗将患者mPFS延长到9.79个月(亚洲人群数据),HR=0.44,期中分析总生存期(OS)有获益趋势;客观缓解率(ORR)达75%,缓解持续时间(DoR)达10.6个月,令人欣喜。其次,安全性方面,与单纯化疗相比,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不良事件并无显著增加,安全性良好。第三,价格是影响患者药物可及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周彩存教授指出:“包括斯鲁利单抗在内的国产PD-1抑制剂的定价都较低,这也使其可及性更高,再加上优异的疗效数据,让斯鲁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卡铂成为中国晚期肺鳞癌患者可靠的用药选择。”

1667441044253354.jpg



11月1日,斯鲁力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获批(来源:国家药监局官网)


研究设计高起点  中国研究造福全球


近年,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亮相国际舞台。周彩存教授领衔的这项注册研究在试验设计之初即着眼全球,旨在为世界肺癌患者带来更优治疗选择,所以研究纳入全球多地研究中心,包括中国、欧盟波兰、土耳其等,这是目前由中国研究者牵头开展的样本量最大的肺鳞癌国际性III期临床研究。


周彩存教授表示,该研究严格遵循国际标准,采用全球公认疗效最佳的sqNSCLC化疗方案(卡铂+白蛋白紫杉醇)作为对照,更符合肺鳞癌患者临床实践。同时,该试验是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由独立影像评估委员会评估疗效结果,数据结果更为客观公正,全球多中心的研究布局也为斯鲁利单抗的全球性应用奠定基础。


帮助sqNSCLC患者获得“疗效、安全性双重获益的最大化”是周彩存教授作为肿瘤医生长期以来的心愿。此次斯鲁利单抗肺鳞癌一线治疗适应症的获批,有望重塑肺癌领域免疫治疗格局的同时,也为斯鲁利单抗的未来研究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对于未来的研究,周彩存教授也提出:“中国专家应该更多地应用我国自己的产品,积累用药经验,并探索出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的更佳药物联合方式、时间顺序、剂量等贴近临床的研究方案,让临床应用更便捷。”未来还需探索免疫耐药的机制、免疫治疗后原发耐药和获得性耐药如何突破,为免疫治疗失败后的患者再提供新的选择。另外,最重要的就是需要进一步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探索免疫联合治疗方案,如双免、免疫+放化疗、免疫+VEGFR抑制剂、免疫+细胞治疗等。


布局肺癌全人群  小细胞肺癌和肺鳞癌双获益


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两块公认难啃的“硬骨头”,也是临床亟待突破的领域。今年以来,斯鲁利单抗在肺癌领域捷报频传:4月以IA类证据纳入《2022年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6月程颖教授携ASTRUM005研究结果闪耀ASCO大会,9月ASTRUM005研究问鼎国际医学顶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11月肺鳞癌适应症成功获批。斯鲁利单抗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生物药物,全方位助力肺癌患者的全面获益。


周彩存教授指出,斯鲁利单抗在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两大领域的两项高水平Ⅲ期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为其在这两个疾病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所以在这两个不同肺癌亚型均取得很好的成绩,首先可能因为这一创新型PD-1抑制剂药物效能更好;另外,这也是中国肺癌专家几十年如一日在这两个肺癌亚型领域中持续研究和深耕的结果。只有耐得住寂寞、不断尝试,才有可能有更好的治疗方案,最终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未来,期待中国专家与制药企业能将更多具有国际品质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带给不同癌症患者,助力患者的长期生存。


1667441108796189.png




责任编辑:管颜青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