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进:心怀热爱,永远在进步,永远不满足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④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宋箐)风湿免疫科是中国内科系统中最年轻的科室之一。1999年,28岁的林进被医院寄予厚望,派往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也是中国第一个风湿免疫科学习进修,师从我国“风湿病学之父”张乃峥教授。作为我国风湿免疫学最知名的专家,张乃峥教授在送给林进的书中,寄语她行医要始终“如履薄冰”。
林进从此与风湿免疫结缘,并成为开疆破土之人。她作为元老之一,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组建了风湿免疫科。二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风湿免疫在林进的心中始终是一个“非常有意义,非常有意思”的学科,林进带着自己的好奇与好胜心,带着恩师“如履薄冰”的教诲,在风湿免疫病合并肺部间质性病变,免疫治疗中抗肺纤维化等多交叉领域前进探索,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研究。
“医学不断进步,永远都有没解决的问题,”林进说,还有很多困惑,还有很多临床治疗的不满意,这些都是鼓励我们不断前进、不断提升,以及带领着团队学习进步的动力。
一个疑难危重症引发的团
2017与2018年交接之际,浙江大学医院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收治了一个咳嗽气喘的38岁年轻男性患者。当时风湿免疫科的医生被邀请一同会诊,理由是患者主诉出现症状前,“关节有点肿痛。”这个看似常规的会诊却引发了林进为首的风湿免疫学科团队的思考,并由此开启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
该患者从事办公室工作,却有着非常粗糙的手指,典型的眼睛水肿、红斑等症状,“关节痛、肌肉痛、肺部气促,”这些关键词,加上肺部大片浸润影等症状,都提示患者应该属于风湿免疫疾病。风湿免疫科将患者收入院,经过5天的治疗,患者病情缓解,但10天后又出现高烧不退、咳脓痰等症状,合并重症感染后很快出现呼吸衰竭,最终风湿免疫科、危重症监护和呼吸科几个科室联合诊疗才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林进带领的团队对患者的治疗做了认真复盘,患者因呼吸气促入院-风湿疾病确诊-针对性治疗后好转-转瞬又极速恶化。林进随即启动了科室大讨论,并由此开始追踪风湿病合并肺部病变的患者,观察他们的临床特征,期待能够筛查出何种情况下患者病情加重。如果治疗后有所好转,哪些药物能够控制患者肺部纤维化程度改善等,并尽可能在不进监护室的情况下,让患者情况好转,机体功能得到改善和恢复。
“风湿免疫的特点是多系统损伤,在漫长的疾病过程中,患者有可能某个器官受累而出现首发,”林进说,比如风湿免疫疾病合并间质性肺疾病,很多患者首发在急诊、呼吸科就诊,往往出现呼吸衰竭等紧急情况后才进行筛查。
“很多病例以前并没有被识别,是因为风湿免疫科没有筛查间质性肺疾病的意识,呼吸科和其他学科也没有发现间质性肺疾病是否存在风湿免疫问题,”林进说,所以我们很重要的工作,是与其他科室的合作,经过风湿免疫科的规范诊疗,加上相关学科的共同处理才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病情。
以偶然为起点 开启一系列新发现
医学的神奇之处在于,很多不经意的开端或偶发事件,在有心人的手上就能开启一系列新发现。林进团队没有止于这个特殊病例,通过观察和资料搜集,很快林进团队发现风湿免疫疾病的系统损害,其中肺部损害非常危重的是急性肺纤维化,患者可以迅速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如果仅用大量激素、免疫抑制剂来治疗,很大一部分患者并没有很好缓解。
这时国外的抗纤维化药物维加特进入中国,林进团队就开始尝试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在抗炎症治疗的同时,进行抗纤维化治疗,观察患者是否能够获益。
2019年,浙江大学的一位老师因为出现肺纤维化症状,经人推荐找到林进。通过一系列的检查,林进发现这位老师患有无肌病性皮肌炎合并肺纤维化,病情虽缓,但几年间在不断进展。三个月的激素+免疫制剂的风湿常规治疗后,老师有点着急,又找到林进,“主任,我觉得体力没有改善,带着学生做实验总需要出去透气,已经没有办法一口气走回5楼的家了。”
维加特在当时还没有进入医保双通道,自费的价格有点高,但老师的治疗意愿非常强烈,两个知识分子一商量,“先自费半年试一试。”
“从治疗到现在已经过去三年了,维加特也从自费进入了医保,”林进说,每年我都要看看老师的各项体检报告,肺功能非常不错。“经过我们放射科半定量计算肺纤维化面积,相较2019年还稍微有所改善,老师非常开心,也因为这个病例进一步鼓励我们团队开展了相关前瞻性队列研究。”
该研究结果2020年在《Frontiers in Medicine》上发表,阐明了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患病率、危险因素、预后和预后相关因素。这项研究表明,无论是经典还是新型风湿病治疗方案,加入尼达尼布联合治疗,患者能够更好的改善病情,抑制肺纤维化进展,合并感染发生率降低,“也就是指南和共识中,风湿疾病及肺纤维化均得到控制的‘双达标’。”
热情未减 未来可期
林进做了多年的管理工作,始终没有离开临床一线。每天到了科室,林进都要先检查一下昨天的重症患者有没有好转或者恶化。门诊一般从早上8点开始,往往到中午一两点钟才能结束,全省以及周边省份的很多风湿免疫患者慕名而来,都期望能让林进看一眼。下午林进会带着主治医生和学生,把病房转一遍,当场解决各种问题,晚上的时间则留给学会和学术工作。
先后担任浙江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会长期间,在林进的努力下,浙江省11个地级市全部普及了风湿免疫学科的建设,成立了风湿免疫病学分会或学组,对基层医院医师义务培训,实现风湿免疫疾病高效率双向转诊。
“患者不再为简单药物奔波百余里,也可以带着治疗方案在家乡医院同质化治疗。”林进曾带着浙江省的风湿同道,跑遍了浙江省每一个地级市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医院,帮助当地的风湿免疫科医生,并为他们联系对口单位,免费到浙大一院的风湿免疫科进行三个月的进修学习。
“全国几乎所有的风湿专家都先后来帮助过我们,指导过我们。”林进遍邀全国各地的风湿免疫科大咖指导学科建设,重视青年医师培养,利用学会和协会的平台,给予青年医生临床科研、医患沟通甚至是法律方面的指导支持和鼓励。在她的带领下,风湿免疫学科在浙江蓬勃发展,2021年全国风湿免疫科百强医院中浙江省占据45个席位,高居全国第一。
浙江省风湿学科团队建设得到了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的高度赞扬。近年来,林进还将风湿学科建设经验推广到浙江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当中。“希望内科学的专家同道能够更加熟悉风湿免疫科,让风湿患者得到更专业地治疗,更快更好地改善病情,”
医路漫漫,数十载匆匆岁月,林进对风湿免疫学科的热情未减,追“光”而行, “未来我会将我得到的支持、帮助和鼓励传递下去,继续探索更多未知领域,全力守护患者健康,做一个无悔的追光者。”
参考文献:
[1] Front Med (Lausanne). 2020 Jan 31;7:12.
[2]林进.从特发性炎性肌病分类到治疗的思考[J].内科理论与实践,2022,17(03):190-194.DOI:10.16138/j.1673-6087.2022.03.003.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中国专家首提“证据污染”理论 修改循证规则
2025-05-10 -
new点赞!这个团队重磅成果再登国际权威期刊
2025-05-10 -
05-092025
指南制订不是“短平快”,陈耀龙详解10步标准化流程
-
new关注!第四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启动评选!
2025-05-09
-
专家来辟谣,院士齐推荐!这场健康科普大会 治好您的“体重焦虑”
2025-04-09 -
2025年医TV健康日直播计划
2025-02-10 -
成为有力的临床科室 | 拓展临床麻醉内涵,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
2025-02-06 -
朱玉龙:人工气胸辅助技术在经皮呼吸介入诊疗技术中的临床价值
2024-12-04 -
“抗癌元气站”患教系列专题报道
2024-03-11
-
展风采 砺初心 勇担当 | 首届“中青年肿瘤防治菁英”名单公示
2023-12-26 -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无管中心”正式成立!
2024-12-08 -
齐鲁医院领衔主编 《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2年版)》发布
2023-04-26 -
第八届医学家年会⑫ | 山东省耳鼻喉研究所所长、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名誉院长王海波:30年倾情守护国人耳鼻喉健康
2023-04-11 -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消化论坛暨世界华人消化高峰论坛在厦门召开
2023-06-11 -
首个国产PD-L1伴随诊断产品性能表现卓越
2022-03-13 -
她是护士,也是抗美援朝战士
20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