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寿锡凌教授:当心衰遇上新冠,如何打赢这场“持久战”?

时间:2023-02-09 18:28:43来源:医师报作者:尹晗 胡海燕 阅读: 155778

在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我国各省已逐步度过发热门诊高峰、急诊高峰和重症患者高峰,普通门诊和住院诊疗正逐渐恢复。


尽管如此,关于新冠重症病例及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报道依然不断涌现。另外包括任何感染新冠病毒人群都有可能出现的“新冠后症状”或长新冠症状等,仍是临床不可忽视的问题。


作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当心衰遇上新冠,高危人群应如何应对?近日,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院常务副院长寿锡凌教授在接受《医师报》专访时,结合当下临床患者的特点和情况,给出了她的诊疗建议。


新冠病毒可造成心脏损害 不可掉以轻心


“感染新冠病毒后,大部分人群会在5~7天内康复,但少数患者会累及心肌。这是因为人体免疫反应相对滞后,发热症状改善只证明度过了新冠感染的第一个恢复期,但病毒还会在体内继续存在一段时间。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在《Nature》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显示,新冠病毒可以在几天内从呼吸道传播到心脏、大脑等几乎身体的每个器官系统,并可能持续存在数月。”


寿锡凌教授表示,新冠病毒可对心脏造成直接损伤,导致心肌细胞充血水肿、变性坏死。同时,病毒侵入心肌细胞后,还会引发人体自身免疫系统过度激活而损伤心肌,严重者会继发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可见,“阳康”后切莫掉以轻心。


“新冠患者出现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等。”寿锡凌教授表示,这些心律失常也可以因在新冠患病期间的剧烈运动而诱发,对于重症患者来说,造成严重的低氧血症、心肌缺血等。同时,部分患者还会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


“感染新冠的患者在康复期一旦出现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甚至晕厥等症状,要予以充分关注,警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加重。”寿锡凌教授提醒,“阳康”人群一定要补充营养,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与过度劳累,做好生活方式管理。一旦出现症状突然加重,需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以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4点建议 助慢性心衰患者打赢“持久战”


“感染新冠病毒后,往往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包括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血压波动等情况,这些症状如不及时治疗,都可能导致心衰的发生乃至危及生命安全。而对于本身就免疫力低下的慢性心衰患者来说,感染新冠无疑是雪上加霜。并且,这部分人群更容易诱发重症。因此,对于患有慢性心衰的人群,做好有效的防护和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寿锡凌教授表示,即使是普通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也会因肺功能减退、缺氧、高热、甚至恐惧、紧张等因素导致心率加快。心衰患者本就面临因心功能减退,脏器缺血、缺氧所致的反射性心率增快,感染新冠病毒后会进一步加重缺氧症状,引发急性左心衰,诱发重症肺炎,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对于慢性心衰患者,她给出了4点建议:


第一,新冠病毒流行期间,慢性心衰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切不可随意加减、停药,以免诱发或加重疾病。


第二,心衰患者的容量管理尤为重要,血容量增多会引发心衰症状的加重,容量少则可能出现低血压。因此,慢性心衰患者在饮食上需要严格控制水分和盐分的摄入。不仅记录饮水量以及水果等食品的含水量,也要记录每天的排尿量,保持摄入和排出平衡。同时,要严格遵循低盐饮食原则,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


第三,在新冠期间,慢性心衰患者应该加强自我管理和健康监测。需记录血压、心率、体重、尿量的变化,严密观察胸闷气短、水肿等症状。若轻微活动或平时状态下,就会出现胸闷气憋、夜间不能平卧入睡,或夜间憋醒、脚踝下肢肿胀等,往往是心衰病情加重的一些信号;当出现了严重的呼吸困难、体力明显下降、经常出汗、心跳加快甚至有晕厥症状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第四,感染新冠导致的发烧和心跳加快,会引发机体耗氧量的增加,对于心功能处于代偿期的心衰患者来说,极易诱发急性左心衰的发作。因此,心衰患者如果出现发热症状,应积极使用解热镇痛药物搭配物理降温控制体温,减低因发热引起的心率加快,从而预防急性心衰的发生和加重。与常人不同的是,心衰患者在发热期间应避免大量喝水、补液和输液,以免加重心脏的容量负荷。


“心衰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病,用药也复杂,感染以后容易诱发心衰加重和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等诸多问题。与新冠病毒共存,心衰患者要做好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寿锡凌教授说。


重点关注 心衰“新四联”方案和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2021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将心衰治疗标准的“金三角”方案改为“新四联”标准治疗方案。寿锡凌教授介绍,“新四联”治疗方案包括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剂、SGLT2i及醛固酮受体抑制剂四类药物


“前两种药物对血压的影响比较大,如果感染新冠者发热期间大量出汗,可能会出现血容量不足,若出现头晕、黑蒙、低血压等,要酌情对前两种药物进行减量,同时调整利尿剂的用量。”寿锡凌教授表示,因为利尿剂的大量运用也会出现容量减少,导致低血压,因此服用SGLT2i的患者要警惕发热导致血容量不足时,发生酮症酸中毒的风险。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的研究探索得到了领域内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了诸多积极成果。寿锡凌教授表示,以芪苈强心胶囊为代表中成药,获得了《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等多部指南共识的明确推荐。


“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芪苈强心胶囊具有益气养阳、活血通络、利尿消肿的作用,是西药治疗心衰的重要补充。”寿锡凌教授表示,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一方面芪苈强心可通过强心、利尿、扩血管作用,达到治标的效果;另一方面,芪苈强心对心衰可以标本兼治,能抑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和心室重构,控制心衰关键点,阻断心衰进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可以说,芪苈强心胶囊具有多环节、多途径、多方位,标本兼治心衰的作用。”


寿锡凌教授表示,从循证证据观察到,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用芪苈强心胶囊,可明显改善心衰患者胸闷气短、夜间不能平躺、下肢水肿等症状,降低住院甚至死亡的风险。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牵头的“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结果表明,芪苈强心胶囊能显著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改善患者心慌气短、下肢浮肿、乏力疲劳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复合终点事件(包括患者死亡、心衰加重再住院等)发生率。论文已刊登在国际心血管领域权威杂志——《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并列入JACC年度学术亮点。


冬春交界,针对高危人群的9点建议


“老年人因生理机能的退化,多种慢病共存,免疫功能相对较弱,抵抗力差,是新冠病毒的高危人群。”冬春交界,天气寒冷,老年人如何做好自我管理?寿锡凌教授给出以下建议:


1. 坚持科学的防疫策略。居家应注意卫生,保持室内整洁,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5分钟;外出应尽量避免到人员密集场所,且应正确佩戴口罩。


2. 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正确认识疾病,避免恐慌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与愉悦的心情,可以帮助提升自身免疫力。


3.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早睡早起,保证每日至少7~8小时充足睡眠;在饮食上要注意合理膳食,均衡饮食,多吃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和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等。


4. 遵医嘱,按时按量规律服用药物。慢病患者切不可擅自减量,甚至停药。同时,抗生素对于新冠病毒感染无效,且属于处方药,有明确的用药指征,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此,感染新冠病毒后切莫滥用抗生素。


5.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养成每天监测血压、心率的好习惯,一旦出现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头晕、心悸、胸闷等不适,需立即就医。


6. 坚持适宜的居家活动。选择一些适合的锻炼方式,如广播体操,打太极拳、八段锦等有氧运动,也可适当做一些家务,保证每日至少半小时活动时间,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7. 提倡子女多陪伴老人。子女的陪伴可增加老人的安全感,消除孤独感与恐惧感,维持其良好的心态。


8. 日常起居,谨防跌倒。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钙流失较多,摔倒后易发生骨折等情况。因此日常起居中应将物品归类做好,浴室和坐便器的附近增加扶手,过道安装小夜灯,谨防跌倒。


9. 老年人一旦遇到突发情况要立即拨打120。同时,也建议给老人制作信息卡并置于显眼位置,方便老人外出遇到紧急情况时,施救者及时与其家人取得联系。

责任编辑:海燕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