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讲好麻醉故事 助力健康中国 2023 年“中国麻醉周”启动仪式

时间:2023-03-28 23:25:41来源:未知作者:许奉彦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卫生健康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希望全体麻醉医务工作者努力丰富优质麻醉医疗服务供给,持续推动我国麻醉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327日,在2023 中国麻醉周科普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黄宇光教授宣读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马晓伟主任批示函。

 

                                               image001.jpg

黄宇光教授

 

2023 年“中国麻醉周”启动仪式黄宇光教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米卫东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李天佐教授《医师报》执行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共同主持。来自国家卫健委、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医学会、《医师报》的领导以及国内13个麻醉学术团体、医疗界、影视界等多领域代表共同出席了启动仪式与新闻发布会,共同聚焦麻醉科普宣传。

医师报直播中心医TV对新闻发布会进行了直播,新浪新闻、微博卫生健康、搜狐新闻、搜狐健康、新华大健康、百度健康、海上名医、白大褂等10余个平台同步直播,收获共计 217.5人在线观看量。

image002.jpg

米卫东教授和李天佐教授

 

image003.jpg

于布为教授

image004.jpg

张艳萍社长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和医学理念的发展,麻醉医生的工作不仅是为患者的手术安全保驾护航,也在无痛诊疗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日益追求,做好“敬畏生命,医患同行”的麻醉科普,推动麻醉学科的高质量发展,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术期专业委员会、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中华口腔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中国整形美容协会麻醉与镇静镇痛分会、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及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区域麻醉学分会等13个麻醉学术团体,于今年3 27 日~4 2 日联合举办2023年“中国麻醉周”科普宣传活动。今年的主题为敬畏生命 医患同行——讲好麻醉故事  助力健康中国

 “中国麻醉周”科普宣传活动旨在鼓励全国各医疗机构的麻醉专业医护人员通过开展义诊咨询、媒体宣传、科普讲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宣传介绍麻醉学科,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了解麻醉、关注麻醉,提高公众对麻醉的认知,医患同心同行,讲好麻醉故事。

 

丰富优质麻醉医疗服务供给

推动麻醉事业高质量发展

image005.jpg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马晓伟主任在对2023年“中国麻醉周”的批示函中提到,麻醉医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麻醉医学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麻醉事业取得明显进步,专科建设、诊疗技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持续向好,分娩镇痛、无痛内镜、癌痛诊疗等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内涵不断深化、质量不断提升,麻醉医师总量稳步增长并居于全球第一位,有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特别是3年多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麻醉人迎难而上,义无反顾投身重症患者救治一线,是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的创造者和有力践行者。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卫生健康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希望全体麻醉医务工作者努力丰富优质麻醉医疗服务供给,持续推动我国麻醉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肩负社会责任与专业当担

加速麻醉学科向围术期医学核心角色转变

image006.png

“随着社会发展、医学服务模式正在面临巨大的变革,诊疗过程‘必须’同时承受痛苦的传统观念,正在被‘舒适化医疗’、‘加速术后康复’等先进医学理念所取代。”北京医学会会长封国生介绍,“中国麻醉周”宣传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5年,每年以丰富的科普宣传内容形式向民众普及麻醉和疼痛相关知识,增进公众对麻醉学科认知,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这一场根本改善广大患者就医体验的医学变革中,古老的麻醉学顺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学科正在实现从配合、辅助向全面参与过渡,成为“围术期医学”的核心角色。作为舒适化医疗的主导学科,麻醉学科近年来在优质高效完成临床麻醉工作的同时,也在分娩镇痛、无痛内镜诊疗、促进手术患者快速康复、麻醉重症监护等多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全社会和广大患者的高度认可。

麻醉学是一门研究麻醉镇痛、急危重症救治的综合性学科

是为手术病人提供无痛、安全、舒适化手术条件的必要保证

image007.jpg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杨民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的发展,麻醉学科已经从单纯的术中麻醉发展成为关注术前评估优化、术中安全管理、术后快速康复的围手术期医学。麻醉医师们为每台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安全舒适的麻醉保障,切实保证了医疗工作的平稳运行。

杨民特别指出,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CAA)在历任会长:刘进、黄宇光、姚尚龙、俞卫锋、米卫东,以及现任会长于布为的倡导和CAA第六届委员会全体委员的共同努力下,承担和高质量地完成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工作,不断总结救治经验,麻醉科医生在展现过硬能力的同时,现已成为了急危重症救治的急先锋和主力军

今年中国麻醉周的主题为敬畏生命,医患同行——讲好麻醉故事,助力健康中国。希望全国的麻醉科医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麻醉科普宣传工作,让广大老百姓充分认识麻醉学科、了解麻醉学科,学习分娩镇痛等相关知识,解答人民大众关于麻醉方面的困惑和疑点,推进我国舒适化医疗的进程。

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中国麻醉学科发展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image008.jpg

“中国麻醉周是一项多年公益且很有意义的科普性宣传活动,通过麻醉专家多年不懈的努力,提高社会各界对麻醉学科的认识、普及麻醉知识,让公众更加了解麻醉、关注麻醉,这项活动一直深受社会各界好评。”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李国勤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麻醉、疾病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注重,麻醉学科越来越显示出其特殊地位和专业特色,正朝着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也将为人民健康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在医学界流行着一句话:“手术能治病,麻醉科保命,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由此可见,麻醉的重要性和为大众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李国勤介绍,近年来麻醉科专家和团队大力加强麻醉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动麻醉学科事业的发展,在保障手术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已经开拓了日间手术、加速康复外科、无痛诊疗、分娩镇痛、急慢性疼痛诊疗、重症医学、体外循环等领域的专业服务,努力满足广大患者舒适化就医体验的刚需,为广大患者更加全面的麻醉医疗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社会各界对麻醉学科的理解和认知还不够、对麻醉医师的认识还不足,特别是有些公众对麻醉不理解、存在许多知识空白区和误区。”李国勤表示,中国麻醉周的举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发挥麻醉学术团队的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组织动员麻醉学科领域的医务工作者,通过开展义诊咨询、媒体宣传、科普讲座等多形式的公益活动,宣传普及麻醉健康科普知识,增强麻醉健康的服务可及性,为提高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推动麻醉学科人才队伍建设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image009.jpg

中国麻醉周‘敬畏生命,关注麻醉’这一主题与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师精神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指出,麻醉学科对于医疗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对于麻醉学科的宣传应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面向患者的宣传,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处于麻醉状态,无法与麻醉医师进行交流,因此患者对麻醉过程和麻醉医生的认知是不足的。我们要让患者更多地了解麻醉专业,揭开麻醉“神秘的面纱”,以减少患者对医疗活动,特别是手术的恐惧感;另一方面,麻醉医生仍处于紧缺状态,希望通过宣传,能够吸引更多的医学生来选择麻醉专业。

随着人们舒适化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麻醉医师的业务范围地走出了手术室,扩大到急危重症和门诊患者的无痛检查、治疗,慢性疼痛的诊治等,麻醉人才供需矛盾显现。焦雅辉介绍,2018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缓解我国麻醉医师短缺问题,促进麻醉人才队伍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7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的意见》,从2018年开始,在国家卫健委牵头发布的分娩镇痛试点、日间手术、疼痛综合管理试点等工作落实中,麻醉学科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也加大了麻醉学科建设的相关比重,希望通过推动麻醉学科人才队伍的建设更好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焦雅辉指出:“今年,要围绕增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感受方面开展专项工作,发挥麻醉专业优势,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从横向发展来看,医疗服务模式中要更多发挥麻醉学科的作用,同时,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麻醉学科的高水平发展;从纵向来看,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也离不开麻醉学科的延伸,未来,鼓励乡镇医疗机构开展手术不仅需要外科医生,也需要为患者保驾护航的麻醉科医生,希望通过麻醉周的开展,推动麻醉医学事业的科普宣传普及,助力国家麻醉医学人才的培养,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启动仪式

image010.jpg

会上,敬畏生命 医患同行——讲好麻醉故事 助力健康中国2023 年“中国麻醉周”活动正式启动。

 

麻醉科是名院之基  拥有无限发展潜力

image011.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院士在报告中,回顾了自己与麻醉医生共同奋战的很多高难度手术,在一次一次共同攀登医学高峰中,麻醉医生与外科医生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成就。

 “今天的麻醉学,已经成为一门广义的学科,麻醉医学不只服务于外科学,它在整个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当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并且对全球健康疾病负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董家鸿院士强调,中国麻醉医生是生命的保护神,中国麻醉实践已经从传统的手术室扩展到舒适化医疗及慢性疼痛的管理、复苏与救治、姑息治疗等领域,呈现出无限的发展潜能。

“我有一个感悟:一家有名的大医院,一定会有卓越的麻醉科,有一位卓越的麻醉科主任,否则医院无法成为名院。”作为院长,董家鸿院士高度重视麻醉科的建设,他强调,只有麻醉科建设好了,医院才有美好的未来,才有可能成为国际名院。

董家鸿院士强调,麻醉学科在推进健康中国和社会文明的新征程中有着广阔的新机遇和无限美好的未来。他希望通过中国麻醉周活动,可以让广大群众更加了解麻醉、关注麻醉,提高公众对麻醉的认知,外科学与麻醉学携手,共同助力健康中国,行稳致远。

 

麻醉科与外科就像一对亲兄弟

image012.jpg

“任何高水平的外科手术都离不开麻醉的支持!麻醉科与外科就像一对亲兄弟,在亲密合作、协同作战的过程中,更好地推动学科发展,更多地为患者服务。”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林国乐教授开宗明义地道出了他眼中麻醉科与外科的关系。

回首历史,我国麻醉历史源远流长,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最早的麻醉手段。18世纪乙醚麻醉的成功施行,才开启了近代麻醉学的开端。

着眼当下,麻醉学科扮演着多重角色:它是推动“舒适化医疗”的主导学科,是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学科,是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的枢纽学科,是协调多学科关系的中心学科。林国乐表示,麻醉学科已成为保障人们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林国乐介绍了北京协和医院麻醉学科的发展历程。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已成为具有雄厚科研、临床、教学力量的临床科室。同时作为全国疑难重症诊治中心,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在疑难危重病例的麻醉处理方面经验丰富,开设麻醉门诊,成立术后麻醉管理团队、疼痛治疗团队……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护佑患者健康。

林国乐表示,麻醉学科与外科协作体系的构建,促使气道管理、疼痛治疗、妇产科麻醉、神经阻滞、心脏血管外科麻醉等多个方面开通了高速发展的通道。“相信有麻醉学科的加持,外科发展会进入更为广阔的赛道。”

 

演艺界人士心目中的麻醉科医师

著名演员陈宝国在大会中讲述了他和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黄宇光教授的一段缘分。在很多年前,因为拍戏中过度劳累体力透支,不幸患上一场重病。疾病的折磨使得陈宝国十分痛苦,于是从外地拍戏期间不得不辗转几千公里回到北京,来到北京协和医院求医。他至今还记得,躺在病床上看到黄宇光的那一幕:“黄教授脸上带着慈祥的、天使般笑容,对我说,再咬咬牙,一会就不疼了,你的病我们一定会治好的!”陈宝国眼眶中闪着泪光,说:“当时疼痛感立刻就感觉减轻了不少。”陈宝国对于自己的演习生涯有许多的期待,他希望自己能够扮演更多喜欢的角色,把更多更好的表演奉献给观众。而麻醉医生的呵护救治使这一切成为可能


2022年年中时上演的一部电视剧《关于唐医生的一切》,引发全社会关注,更引起医疗行业的讨论。该部电视连续剧的编剧王子,也在会上分享了她对麻醉医生的印象。

王子对麻醉医生的最初认识源于她的合租室友。她的合租室友是北京大学医学院麻醉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一名麻醉医生。当时很多朋友都对麻醉医生的工作充满了羡慕:工作舒服且体面,不用风吹日晒,待遇也好。

后来王子才知道这些全是错误的刻板印象。尽管是合租,王子却觉得自己像是在独居,很少见到室友的身影,因为她总是在上班、加班和倒班,像长在了手术室里。

王子对麻醉医生的更进一步了解,则是因为《麻醉科的故事》这部纪录片。从这部纪录片,王子才对手术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他们是外科的幕后英雄,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虽然麻醉医生不用风吹日晒,但他们每天呆在面积不大的密闭空间里,永远耕耘在无影灯下,也感受不到四季变更和昼夜交替。王子了解到,每一台手术中,麻醉医生是最早到手术室备药的人;手术结束后,他们又是坚持到最后,等待患者苏醒的人。

在王子看来,基于麻醉医生所从事工作的意义、所承担的救治患者的责任和默默付出的辛勤努力,他们的工资单上应该再加一个“零”。

image015.jpg

image016.jpg

 

新闻发布会媒体问答环节,13个麻醉学术团体的主委和会长回答了记者提问。


“中国麻醉周”传统环节——致敬老专家!来自北京麻醉学会的青年委员们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张宏教授、北京友谊医院田鸣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莉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保国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邓晓明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郝建华教授献花。

 

 

2023年“中国麻醉周”13家麻醉学术团体共同发出倡议:

 

【敬畏生命 医患同行】

-讲好麻醉故事,助力健康中国-

2023 中国麻醉周活动倡议书

全国各医疗机构麻醉科

全国各医学院校麻醉学系/教研室

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麻醉学术团体

社会各界关心支持麻醉学科发展的领导和朋友们

党的二十大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健康问题出发,持续增强卫生健康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持续改善全体人民健康状况,持续增强健康获得感。

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上,麻醉学科在保障手术麻醉的基础上,将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开拓日间手术、加速术后康复、无痛诊疗、分娩镇痛、急慢性疼痛诊疗、重症医学、体外循环等专业服务领域,努力满足广大患者对舒适化就医体验的刚性需求。

2023 中国麻醉周将于 2023 3 27 -4 2 日举行,今年的主题为敬畏生命,医患同行——讲好麻醉故事,助力健康中国。旨在做好麻醉科普宣传,弘扬学科正能量。 谨此,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联合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术期专业委员会、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中国整形美容协会麻醉与镇痛镇静分会、中华口腔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区域麻醉学分会等全国性麻醉学术团体共同发出倡议:

一、在 2023 3 27 -4 2 中国麻醉周科普宣传活动期间,鼓励全国各医疗机构的麻醉专业医护人员通过开展义诊咨询、媒体宣传、科普讲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宣传介绍麻醉学科,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了解麻醉、关注麻醉,提高公众对麻醉的认知,医患同心同行,讲好麻醉故事;

二、以国家卫健委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 年版)对麻醉专业的要求为目标,推动医疗机构麻醉学科建设、麻醉医疗行业规范、质控标准和过程监管等工作落到实处;

三、以国家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 版)为抓手,强化各级医疗机构麻醉科的质量安全管理,切实提高麻醉临床规范和学科的医疗服务质量;

四、加强麻醉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和亚专业建设,大局意识,主动作为,稳步推进分娩镇痛试点工作,为三孩政策和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作出努力;

五、国家卫健委以《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为指导,在医疗全过程中开展疼痛综合管理,为缓解由疾病和医疗行为等导致的疼痛,积极开展全过程疼痛评估与处置、无痛诊疗率、椎管内分娩镇痛率、术后急性疼痛和癌痛患者的临床诊疗,发挥麻醉学科应有的价值和担当;

六、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在国家千县工程麻醉疼痛诊疗中心建设指南的指导下,加快县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提高麻醉整体服务能力,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引领支持下,在全国麻醉同道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级麻醉学术团体的积极推动下,在关心支持麻醉学科发展的社会各界领导和朋友们的帮助下,麻醉学科必将努力作为、勇毅前行,我将无我,一切为民,助力健康中国行稳致远!

image018.png


责任编辑:许奉彦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