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在进博⑩ | 母义明教授:糖尿病治疗过程漫长 关键在于科学管理
母义明教授(左一)做客新华网
提升糖尿病防控意识
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母义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治疗。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但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有“三多一少”症状,其实有一半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并没有这些典型症状。因此糖尿病并不容易被察觉,很多人往往忽视了糖尿病的存在,导致没有被早期发现。
糖尿病治疗的难点不仅在于诊断率低,还在于科学治疗率低。即使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也只有少部分患者能够积极采取医生建议进行治疗。由于缺乏治疗的积极性与持续性,导致糖尿病的治疗率、控制率、达标率非常低。
母义明: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控制糖尿病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患者更加健康快乐的生活,从而延长寿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以要做好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综合治疗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和干预。个体化治疗需要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管理计划。此外,糖尿病患者需要认识到糖尿病要进行长期管理,需要持续地做好自我管理和血糖监测工作。同时,也需要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接受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只有通过长期的管理和控制,才能有效地提高血糖的达标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此外,良好的依从性对于糖尿病的治疗非常重要。举个例子,老年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甚至得过脑梗,需要服用的药物可能有十几种。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记住按时服药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有的药物要求一天吃三次,有的药物一天吃一次,有的药物一周吃一次,很多患者容易混淆。因此,依从性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管理质量至关重要。
在糖尿病管理中,单纯的依靠医生管理是比较困难的。在今年的进博会上,有许多先进的医疗设备、药品和APP等展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例如,诺和诺德公司推出的一款管理软件可帮助患者自我管理,整合了包括血糖监测、用药、食谱、运动等各种数据,把这些数据全部整合在一起,有利于患者更好地管理健康。例如,可以提醒患者是否已经打过胰岛素等,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好的管理和治疗选择。未来糖尿病的管理将越来越先进,也越来越简单和方便。
母义明教授
科技创新为糖尿病带来福音
母义明:首先,有两大类产品与糖尿病领域密切相关。一是糖尿病治疗药物,包括新药的研发和新治疗理念的贯彻。另一个是治疗糖尿病的设备,如胰岛素泵、血糖仪、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等。
在药物方面,有很多药物在中国刚刚上市,就成为国谈药或纳入医保。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治疗上有时会很矛盾,如使用胰岛素时往往会出现体重增加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胰岛素不能使用。实际上,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其他药物来弥补胰岛素的这一缺陷,例如,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等可以与胰岛素结合使用,以避免体重过度增加。目前像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已经于今年3月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实现医保报销。将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放在一起的治疗方案,改变了我们以往的治疗模式,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未来将上市的胰岛素泵等设备也更加智能化。过去的胰岛素泵需要医生调整设置,而现在的泵可以自动干涉血糖并调节胰岛素的控制,使治疗效果更好、更方便。同时,很多医学相关的材料学也有很多的进步,这些产品都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每年的进博会都能够让我们看到很多具有特色的产品,让我们对糖尿病治疗的未来充满希望。
母义明:做好糖尿病的防控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理解非常重要。与20年前相比,现在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对于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感,因此不会主动去做早期筛查。因此,普及糖尿病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糖尿病的风险和危害,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非常重要。
其次,基层医疗单位在糖尿病防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是在基层医疗单位长期管理的。因此,我们需要对基层医生进行系统的培训,让他们掌握糖尿病治疗的关键点,包括如何进行科学合理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此外,医生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全程监控和管理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医生的治疗和管理之外,患者自身也需要积极参与自我管理和监测。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手段来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以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疾病。
总之,做好糖尿病的防控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提高公众认识、加强基层医疗单位的能力建设、全程监控和管理糖尿病等措施,会让更多糖尿病患者从中获益,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扫描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4-292025
高危膀胱癌患者联合治疗方案有新突破
-
04-262025
晚期黑色素瘤一线免疫疗法有新方案
-
04-252025
晚期肾癌一线靶免联合治疗有新方案,推动临床治疗格局变革
-
new“健康体重 医者先行”主题推进活动在京举行
体重管理工作体现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2025-04-23
-
独辟蹊径!易俊林团队发现缩小鼻咽癌患者放疗靶区新方法
2024-03-10 -
《2023中国高脂血症诊疗现状与疾病管理调研报告》在第六届进博会发布
2023-11-07 -
传承百年创新征程,攻坚糖尿病未竟之业
2023-04-12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泛肿瘤TRK抑制剂罗圣全®在中国获批,开启个体化医疗新篇章
2022-07-29
-
聚焦世界脑健康日五大核心目标,携手同行共促脑健康,2023中国脑健康大会成功举办
2023-07-27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全球首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国发布
2023-06-12 -
县域医疗机构消化专科精准能力提升项目湖南试点启动会在长沙召开
2023-05-30 -
【5·11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天,大声喊出“我要瘦”!
2016-05-17 -
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医学领域儿科、麻醉、神经病学优先增选推荐!
2023-07-27 -
长期肥胖增加食管癌和贲门癌风险
201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