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行业动态/详情

参研者说|为中西医找到最佳“结合”点,CTS-AMI研究开辟急性心梗救治新路径

时间:2024-01-11 11:45:40来源:医师报作者:杨瑞静

00ab237a9e6f0dbb5b324fcb39cf7fa6_.jpg

2023年10月24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IF 120.7)在线和印刷版同步发表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CTS-AMI)”。结果显示,对于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西医标准治疗(包括再灌注治疗和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通心络可显著改善临床预后,30天和1年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显著降低,主要是心血管死亡的减少。

“这是我国首个刊登在JAMA的中药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通心络也成为首个登上JAMA的中医药产品。”项目参研单位之一、山东荣成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商林青教授在接受《医师报采访时表示,中医药研究能够登上国际舞台,这让每一位中国医者都为此感到自豪。可以说,CTS-AMI研究为“中西医结合”找到了最佳结合点,也为中医药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开辟了新路径。



中医破题  摆脱急性心梗诊疗僵局

“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中国急性心肌梗死病发率仍处于上升趋势,下降拐点尚未到来。”商林青教授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致命性类型,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城乡居民生命安全的常见病。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主要采用两种治疗方法:溶栓治疗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然而,冠脉开通后仍有约30%~37%的患者存在心肌无复流,同时部分患者虽然恢复了心肌灌注,但心肌损伤反而加重,即发生“再灌注损伤”,影响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因此,心肌无复流和再灌注心肌损伤成为两大国际性难题。

过去几十年间,尽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改善,但死亡率仍然很高,临床亟需探寻新的治疗策略来破解STEMI治疗困境。“当我们用西医思路无法破题时,开始转而寻找中西医结合的解题办法。”商林青教授说。

络病理论指导下的通心络胶囊是“解题者”之一。既往多项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了其良好的临床疗效。研究显示,通心络胶囊具有调脂、抗炎、抗凝的作用功效,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稳定逆转斑块,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心脑缺血等

20余年前,杨跃进教授团队针对心梗再灌注治疗后“心肌无再流”和“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两大国际难题,依据通心络有保护血管内皮的基础药理作用,原创提出了“通心络有可能保护心肌微血管而防治心肌无复流”的假设

2010年,由杨跃进教授牵头开展的“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心梗无复流临床循证研究”(ENLEAT研究)显示,24h内心电图提示通心络明显促进急性心肌梗死PCI后ST段回落,减轻无再流发生率36.6%,并可显著改善AMI急性期和恢复期心肌有效灌注,改善AMI后心脏收缩功能。

2019年,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牵头开展的“应用通心络胶囊干预颈动脉斑块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CAPITAL研究)证实,通心络胶囊可延缓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进展,延缓主要心血管事件首发时间,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尤其降低不稳定心绞痛发生率。

20多年来,从基础到临床,从ENLEAT试验到CAPITAL试验,验证了通心络胶囊具有潜在的多效性心脏保护作用,在急性心梗治疗中显现出乐观前景。在多项有力的研究基础上,杨跃进教授牵头开展CTS-AMI研究,旨在进一步证实通心络胶囊改善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能力,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CTS-AMI研究共纳入中国大陆124家医院、发病时间在24小时以内的STEMI患者3777例。在接受STEMI指南指导的常规治疗基础上,所有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组至通心络组和安慰剂组,进行为期12个月的治疗(负荷剂量2.08g,维持剂量1.04g,每天3次)。研究的主要终点是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再梗死、紧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和脑卒中。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1年。

CTS-AMI研究结果显示,通心络显著降低30天MACCEs风险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30%;研究一年时通心络持续降低MACCEs风险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27%,再次心肌梗死风险降低了74%。在研究的次要终点上,30天卒中发生率、30天和1年大出血率、1年全因死亡率、24小时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率均没有显著差异,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总体相似。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提供了有效治疗药物。‍

“在临床应用中,通心络胶囊显著降低了患者死亡率,以及恶性心律失常、脑卒中和恶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商林青教授表示,这一客观评价指标充分展示了通心络胶囊独特的临床特点,其具有双向保护机制,即在保护微循环、微血管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同时,还对心肌细胞起到了保护作用。

团结协作  提升县域医疗有效救治水平


作为项目的亲身参与者,回忆起研究历程的点点滴滴,商林青教授至今仍感慨万分。自2018年8月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评审以来,荣成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作为威海市唯一一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在心肌梗死紧急抢救和联合救治领域逐渐崭露头角,也吸引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抛出橄榄枝,受邀参加CTS-AMI研究,并被授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临床研究中心”。

“当时全国共有124家医院加入,其中县级医院不到10家。加入CTS-AMI研究,对于提高我院心内科诊治水平及荣成区域心肌梗死的有效救治率具有重要意义。”商林青教授还记得研究项目在荣成市人民医院启动的当天,院长郭光远、党委书记吕红权等医院管理者都寄予了较高期望。这些期望让作为心内科主任的商林青深感责任重大,“当时肩负的使命和心理压力相当大。”

随着研究的推进,商林青教授的内心压力逐渐被团队的努力和成绩化解。她所在的心内科共设有45张床位,仅有4名医生负责管理。每天值班、患者管理和写病历等日常工作占据了4名医生大量时间和精力。尽管力量有限,但他们宁愿牺牲休息时间,也要完成对入组患者的管理和随访。“这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医务工作者,为保障大众健康和医学事业进步作出了贡献,令人敬佩。”商林青教授说。

尽管疫情期间交通运输不便,药物配送困难,但医院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为研究团队开启特殊通行证,将药物按时送到患者手中,保证了研究的持续完整。直到现在,荣成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仍有一间办公室里装满了用一个个大箱子盛放的药盒,这是医院上下团结一致推动研究顺利进行的直接见证。

开拓创新  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树立典范

CTS-AMI研究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对通心络疗效的探索,更重要的是,该研究为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药树立了典范,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探索出一条道路。

“中医与西医是完全不同的医疗实践模式。目前,临床中具有西医背景的医生比例较高,因此,很多临床医生忽略了中医药的疗效与相关研究价值。”同样作为西医出身的商林青教授,在参与过CTS-AMI研究后,对祖国医学有了新的认识,“CTS-AMI研究使我看到了中医药的疗效与安全性,也令我意识到中医药也是可以按照国际西医标准开展临床试验的。我是如此,其他医生也是如此,我相信世界医学领域都会刷新对中医药的看法。”

具体而言,CTS-AMI试验采用国际最高临床研究标准,包含随机临床试验的所有关键要素,如随机化、安慰剂对照、盲法、预先指定的结果分析、统计分析计划(SAP)以及临床终点委员会进行盲法裁决。

设计科学严谨是商林青教授认为的研究亮点之一。她表示,该研究为临床试验评估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范例。“如果能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探究通心络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诸多疾病领域中的疗效,通心络或将成为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药物。”

沿着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思路,商林青教授开拓了新的科研方向。她发现,部分患者在造影时出现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这是一种微血管病变。对于这种病变,西医尚无有效解决办法,然而通心络在改善微血管病变方面显现出良好疗效。“若对通心络和尼可地尔进行临床对照试验,或许能发现不一样的解题办法。”在与杨跃进教授进行交流后,商林青教授更坚定了自己的科研想法:“未来我们或许会在这一方向上再度合作。”

结语

一个课题的结束或许将成为另一个课题的开端;一个好的创新也将碰撞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思路。作为一项评价中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RCT试验,CTS-AMI研究最终在JAMA发表,这给我国医务工作者今后开展中医药大规模临床研究提供了示范,这些创新也将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迈出坚实步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增添自信和底气。

责任编辑:张玉辉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