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行业动态/详情

深度解读·重度哮喘新思路③|追踪溯源,找到重度哮喘关键线索

时间:2022-09-03 19:29:55来源:医师报作者:医师报
作为一个长期被呼吸界通缉的“重要犯人”,哮喘的罪行可谓是“罄竹难书”,呼吸困难、气喘、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是危及生命!而随着医学界与哮喘斗争经验的逐年丰富,临床专家们逐渐学会了识破哮喘的各类“烟雾弹”,揪住哮喘的痛点,进行精准有效的“制导攻击”。

同样都是生物标志物

  为何你这么优秀

图片
全球哮喘患者近3.58亿,仅在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哮喘患病人数约4579万人,患病率4.2%,而在这其中,更有6%患者为重度哮喘1。其具体是指即使接受最大剂量规范药物治疗,且在尽量去除其他相关因素后,仍然无法控制哮喘症状甚至有急性加重的人群2

人常说“顺藤摸瓜”“按图索骥”,要想攻敌制胜,就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从单纯的症状治疗、气道炎症管理,到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专家们挖掘出了很多用于监测哮喘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包括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BEC)、血中性粒细胞计数(BNC)、血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等。而在这众多标志物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可谓是“对付”重度哮喘的重要线索。

图片

研究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属于免疫系统,是一种终末分化的粒细胞,它从骨髓中生成,再移行到血液,再从血液当中移行到包括肺部在内的靶器官。而在此过程中,往往会涉及粒‑单核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IL)、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1等多种细胞因子介导,且伴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浸润。嗜酸粒细胞到达肺部后,会与其他炎症细胞“狼狈为奸”,产生特异性的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EPO)、主要碱性蛋白(MBP)、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嗜酸性粒细胞源性神经毒素(EDN)等,产生氧化应激及细胞毒性作用,破坏细胞外基质的结构组织,促进肺部组织纤维化、引起肺部组织损伤、造成气管被黏液堵3,诱发哮喘发作。


图片

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疾病发病机制3


欧洲重度哮喘队列“U-BIOPRED”研究评估了来自11个欧洲国家的成人重度哮喘、轻度/重度哮喘和健康对照,并在研究中发现58.6%的患者为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SEC>1.9%作为临界值)4。“C-BIOPRED”研究作为我国首个成人重度哮喘登记研究,有全国33家医院共同参与。其结果表明:在我国有76.8%的重度哮喘患者为嗜酸性粒细胞表型,即为痰EOS%≥2.5%5。也就是说,尽管中国研究的SEC临界值更高,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占比仍高于西方人群。也正因如此,我国临床医师以及重度哮喘患者,都应该加强对嗜酸性粒细胞的重视。

加强指标监测,助力哮喘控制

图片

哮喘全球防治创议(GINA)自 2006年提出“ 哮喘控制 ”的概念后 ,2014年又强调哮喘的治疗目标是实现“哮喘的总体控制”,既要达到当前症状控制又要降低未来发作的风险,2019年再次提出这一治疗目标6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了哮喘的规范化诊治,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率总体有明显的提高,但仍低于发达国家6。而与此同时,嗜酸性粒细胞与重度哮喘相关性的研究也不仅仅是停留在机制上,与临床表现上,嗜酸性粒细胞不仅与重度哮喘患者更频繁的急性发作、更快的肺功能年下降速度相关,还与更差的哮喘控制相关7。这也就意味着,加强对嗜酸性粒细胞的监测,对指导临床诊疗、预测疾病进展有着重要意义。

有的放矢 靶向治疗

成为对抗重度哮喘的“制胜一招”

图片

蛇打七寸,哮喘生物靶向治疗作为重度哮喘的重要治疗手段,不仅能降低患者急性发作和死亡几率、减少肺功能不可逆损害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还能实现从更贴近根源的方式来管控重度哮喘的目的。

图片


目前有多种针对哮喘气道炎症的细胞因子的生物靶向药物被研发出来,其中FDA上市的有抗IgE治疗、抗IL-5/抗IL-5R治疗和抗IL-4R治疗。其中,抗IgE能够竞争性阻断IgE与其受体结合,从而阻止过敏反应的发生。抗IL-4R能够抑制IL-4与IL-13的激活,从而阻断参与反应的信号通路。在众多的细胞因子中,白介素-5(IL-5)在嗜酸性粒细胞的成熟、分化、迁移至气道并活化释放各种炎症介质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而嗜酸性粒细胞是表达白介素-5受体(IL-5R),在哮喘中为起主要致病作用的炎症细胞。若能对特定的哮喘表型进行识别与个体化治疗,在诊疗过程中将会是至关重要的。此外,生物靶向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时显著减少口服激素的剂量8

以慢阻肺和哮喘为代表的呼吸慢病是我国慢病管理体系中的短板,而我国哮喘生物靶向治疗才刚刚起步,我们期待未来生物靶向治疗能在哮喘防治领域迸发更大的能量。


参考文献

1.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the China Pulmonary Health [CPH] study):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Lancet.18th April, 2018

2. GINA 2021.

3.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疾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杂志 2022;102:21-35.

4. Shaw DE,et al.Eur Respir J.2015;46(5):1308- 1321.

5. Zhang Q, Fu X, Wang C, et al. Severe eosinophilic asthma in Chinese C-BIOPRED asthma cohort. Clin Transl Med 2022;12:e710.

6.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update 2019[EB/OL].[2019-04-13]. http://www.ginaasthma.org/.

7. Haselkorn, T, Chen H, Miller DP, et al. Asthma control and activity limitations: insights from the Real-world Evaluation of Asthma Control and Treatment (REACT) study [J].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10, 104(6):471-477. DOI:10.1016/j.anai.2010.04.006.

8.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不用于推广目的


CN-101865


责任编辑:祁晓梦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