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子宫肌瘤,它和恶性肿瘤相关性几何?朱磊教授:治疗有道不焦虑,量体裁衣提疗效 | 科普时光
据尸体解剖统计数据,女性子宫肌瘤发病率可达50%以上,由于多数患者未行诊察,其发病率难以准确估计[1]。若全体女性绝经前进行筛查,高达2/3女性患有子宫肌瘤。但大部分子宫肌瘤的女性,其实无需特殊治疗。只有少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或者药物干预。为避免大众对子宫肌瘤产生过度焦虑,了解它与激素相关性、恶性肿瘤相关性、鉴别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知识。《医师报》特邀北京朝阳医院朱磊教授分享子宫肌瘤的相关内容,为大家答疑解惑。
子宫肌肉生理功能独特
肌瘤发生与激素相关
尽管子宫的肌肉含量不比人体其他部位或器官(四肢、心脏、消化道等)多,但其肌瘤发病率遥遥领先。尽管其发病机制并不清楚,但很可能与其独特的生理功能有关:妊娠期,随雌激素水平增加,子宫逐渐增大,至妊娠足月时,子宫容量可达非妊娠期的1000倍。产后,随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逐渐缩小,6~10周即可实现复旧。不同于进食时胃的膨大仅为容量的增大,妊娠期子宫的增大是容量和重量同时增加,即不仅是肌细胞被拉长,而是肌纤维明显地增粗增重,肌细胞数目也有所增加。这种增粗增重受到雌激素的调控。而身体其他部位的肌细胞并没有类似的情况。在非妊娠期,育龄期女性体内也有较高的雌激素水平,而且随着年龄和月经周期,规律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子宫肌细胞比其他器官肌细胞更容易发生自我复制,形成肌瘤结节。所以育龄期女性子宫肌瘤发病率明显升高,而大部分患者绝经后肌瘤逐渐变小。
研究发现,肌瘤与妊娠存在一定关系[2],而与月经、饮食、睡眠等因素无直接关系。此外,临床未发现可明显促进肌瘤生长的食物,如大豆等食物虽含有孕激素,但其含量远不能引起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子宫肌瘤患者应保持健康生活作息,照常饮食,无需过度紧张和忌口。由于其生长主要由雌孕激素调控,非激素抑制类药物对其效果通常非常有限。一般并不推荐针对子宫肌瘤进行普通的中西药药物治疗。
子宫肌瘤恶变概率几何?
子宫肌瘤恶变结局为子宫平滑肌肉瘤,其恶变率极低,无需过度焦虑,仅在以下特殊情况时考虑恶变:生长速度过快、检查指标不典型异常(肿瘤标志物、超声检查、核磁等)、绝经后肌瘤继续增大等。怀疑恶变时,患者需及时就诊,完善相关检查,由医师判断恶性几率并决定处理措施。目前肌瘤恶变尚无精准的筛查手段,各项检查仅能提供侧面指标辅助判断。
子宫肌瘤可以长在子宫的任何位置。大部分位于子宫体部,可以更凸向子宫表面,也可以更凸向子宫腔,通过B超可以很准确地进行诊断。一些特殊位置的子宫肌瘤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或者漏诊。比如说长在附件区带蒂的,容易与卵巢肿瘤混淆。尽管子宫肌瘤与妇科部分恶性肿瘤如一部分子宫内膜癌,都受体内雌激素调控,比如说雌激素过高,可以引起这两种疾病发病率都偏高,但子宫肌瘤和子宫恶性肿瘤间并无确切相关性,子宫肌瘤并不引起其他恶性肿瘤发生率升高。为避免过度夸大肌瘤危害性,临床科普时应谨慎强调子宫肌瘤恶变以及与其他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
激素治疗临深履薄
手术治疗深思熟虑
当前临床主要通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抑制垂体激素及雌激素,将雌激素降低至绝经期水平,数月内即可实现肌瘤的迅速缩小。然而,雌激素的抑制治疗只能是短期过程,主要适用于部分患者手术前缩小肌瘤,降低手术难度。停止治疗后,随着雌激素水平逐渐恢复,肌瘤亦逐渐增大至原状,而长时间维持低水平的雌激素,易引起多种健康问题,故其仅适用于某些恶性疾病,如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等。
并不是大于5cm的肌瘤都需要手术,也不是小于5cm的肌瘤都不需要手术。子宫肌瘤做为一种良性疾病,只有肌瘤引起了患者的症状,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了生育或者发现癌变迹象,才更倾向于手术。
由于肌瘤单发率低,手术切除易复发,若行手术治疗则需综合考虑肌瘤大小、部位、患者症状、情感需求和生育需求等,根据不同医生的经验与标准,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及手术机会,尽量避免重复手术。是否需要手术,肌瘤大小只是参考因素。如肌瘤<5cm,但肌瘤凸向宫腔,引起经血过多,造成贫血,则需要手术。若肌瘤>5cm,肌瘤外凸但尚未引起盆腔压迫、尿频、便秘、月经等症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和生育需求:若患者临近绝经,待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肌瘤方可自行缩小,择保守治疗;若患者较年轻,绝经前肌瘤增长过大,易并发相关症状,错失微创手术机会,需综合考虑个体情况择期手术。另外,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主观因素,如对手术的接受程度、对肌瘤恶变的担心等个体化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妊娠是临床诊疗的重点考虑因素。若妊娠前肌瘤>5cm,妊娠期肌瘤常可增大至10cm以上,而妊娠期肌瘤增长过快,血供不足,易导致坏死,从而引起发热、疼痛等,同时肌瘤过大易引起产道梗阻、产后出血、不良妊娠结局等(表1)[2,3]。为最大程度避免上述并发症,可于妊娠前切除肌瘤。然而由于术后子宫遗留瘢痕,导致肌纤维不连续,弹性降低,易增加妊娠期子宫破裂风险。临床为避免顺产时强烈宫缩引起子宫破裂,较深较大的肌瘤术后往往采取剖宫产。若患者为高龄备产,其卵巢功能相对低下,妊娠前手术则易降低生育机会。因此对于妊娠肌瘤患者需综合考虑权衡利弊,评估妊娠期肌瘤变性概率,最终决定手术与妊娠的最佳顺序,通常情况下,较小肌瘤倾向于妊娠后切除,而较大肌瘤倾向于妊娠前切除。
朱磊教授总结
子宫肌瘤的发病率远高于绝大多数疾病,然而其恶变率低,恶性肿瘤相关性低,患者无需过度焦虑。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受体内激素调控,难以通过饮食,非激素相关性药物,运动等保守治疗方法干预其生长。抑制雌激素的药物不适合长期使用。顺其自然即可。绝大部分患者不需要手术或者特殊治疗。是否手术需要综合肌瘤大小、位置、引起的症状、年龄、生育需求、是否有恶变征象等因素,综合考虑手术必要性及适宜时机,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朱磊教授简介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委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内镜分会青年委员
《 现代妇产科进展》编委
参考文献:
1. 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 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7,52(12):793-800.
2. 潘娜娜,徐运川. 子宫肌瘤在妊娠期发展的多因素分析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3,15(4):66-70.
3. Gao JMMM, Liu Y, Zhang Y, Lu D.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egnancy Outcomes in 124 Pregnant Patients with Non-Obstetric Acute Abdomen[J]. Altern Ther Health Med. 2023 Sep 8:AT8603.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杨一红:急诊科院前院内衔接 打通生命“最后一公里” | 高端访谈
急救的每一分钟都关乎生死,我们要用科技打通生命通道的“最后一公里”。
2025-05-13 -
new潘曙明教授:完善法律 保障医患共同权益 | 高端访谈
潘曙明教授深入剖析了急诊医学面临的伦理法律挑战及学科未来发展路径。
2025-05-13 -
new燕宪亮教授:急诊医学人才培养的破局之道 | 高端访谈
燕宪亮教授深入剖析当前急诊医学人才培养的现状、挑战与创新实践。
2025-05-13 -
new【现场直击】又一例!视频急救指导成功!
2025-05-12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