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光 | 周波教授:怎样早期发现卵巢癌?
引言:卵巢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早期难以察觉,导致多数患者发现时已达晚期,生存率不足50%[1]。因此,早诊早治,对卵巢癌至关重要。随着医学进步,卵巢癌已进入“慢病化管理”时代,全程规范化治疗及多学科协作(MDT)极大提升了患者生存质量。基于此,《医师报》特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科肿瘤科周波教授分享卵巢癌早诊早治和慢病化管理的经验,为女性健康保驾护航。
定期体检助力女性盆腔包块早发现
盆腔包块是女性常见的妇科问题,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其中,约60%-70%为良性[2, 3],病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良性包块常见于育龄期女性,如黄体囊肿,通常小于5cm,定期复查即可。病理性良性包块如单纯性囊肿、浆液性或黏液性囊腺瘤、畸胎瘤或巧克力囊肿等,大于5cm时建议手术。恶性包块以卵巢恶性肿瘤为主,部分为子宫内膜癌盆腔外转移、转移性消化道肿瘤等。此外,腹膜后肿瘤和宫颈癌引起的淋巴结转移等也可能导致盆腔包块的发生。
恶性盆腔包块早期无明显症状,体表多无法触及,易被忽视,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因此,早发现、早诊断至关重要。妇科超声是检测盆腔包块的主要方法,可检测出2-3cm大小的包块,并可初步评估良恶性(表1)[4],准确率高且经济实惠。随着大众健康意识逐渐增强,体检的必要性也日益突显。通过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处理可明显改善预后,保留生育功能,维持正常生活。而青春期女性因其学业繁重等因素常出现诊治延迟,如出现体重骤增或腹部异常增大,需重点关注及早就医,积极获取早诊机会。
精准鉴别把握卵巢癌发病特点
卵巢癌因其“三个70%”的特点而备受关注:约70%的病例发现时已是晚期,约70%的晚期病例在五年内复发及70%的卵巢癌对化疗敏感。卵巢癌的症状多由包块压迫引起,包括腹胀、排便困难、腹水等,其中腹胀和腹痛尤为常见。晚期可转移至肝脏、大网膜、脾脏、膈肌及心膈角淋巴结等多个部位,往往伴随着胸水发生,进而出现胸闷、咳嗽及气喘等症状,甚至以这些为首发症状。另外,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发现锁骨上淋巴结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可能也是晚期卵巢癌转移表现。
对于卵巢癌的诊断,主要通过症状观察、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方法。当体检发现5cm左右的盆腔包块时,应及时就医,由妇科肿瘤专科医生评估其良恶性,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明确。一方面可通过PET/CT、核磁共振、增强CT等影像学手段明确病灶大小、位置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等。另一方面,可通过CA125和HE4等肿瘤标志物进行鉴别,其中由CA125联合HE4的ROMA风险预测模型对卵巢癌的鉴别准确度可高达90%以上(表2)[5, 6]。通过综合评估,精准治疗,是提高卵巢癌治愈率的关键。
全程管理保障患者生存
随着治疗方式的增多,卵巢癌诊疗理念正在发生变化,其治疗模式由传统的“手术+化疗”,逐渐向“手术+化疗+维持治疗”改变。卵巢癌对化疗具有高敏感性,手术后进行规范化化疗,如常见的一线TC方案(紫杉醇+卡铂),大部分患者能实现肿瘤缓解[7]。但因卵巢癌病情凶险且具有高复发性,其生存率依然较低。维持治疗的出现,如贝伐珠单抗和PARP抑制剂 [8],可显著延长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另外,患者的康复也与医疗中心的技术、患者积极的心态、家属的关爱等因素相关。在初期高度怀疑卵巢癌时,应避免过度焦虑,尽早寻求专业的诊断评估,通过MDT制定精确的方案,以便能够获得专业建议并进行个体化诊治。
周波教授总结:
定期体检,特别是妇科超声检查,必要时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女性盆腔包块尤其是卵巢癌的早发现至关重要。卵巢癌虽具有“三个70%”的特点,但通过精准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甚至实现长期生存。患者应积极面对,寻求专业评估和治疗,共同对抗疾病。
周波教授简介:
周波 医学博士
【职务职称】副主任医师
【学术/社会任职】
湖北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分会青年委员
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委员
【专业专长】主要从事妇科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个体化和规范化治疗,擅长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外阴癌,阴道癌等以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援助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尤其对年轻患者合并妇科良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诊治具有一定临床经验。对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卵巢肿瘤,宫颈病变,子宫内膜病变,异常子宫出血等的机器人手术、腹腔镜(单孔/多孔)手术、宫腔镜手术等亦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科研情况】主持并参与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湖北省科技厅自科基金项目和武汉大学青年教师基金项目;获得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优秀青年医学人才提升计划;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9篇;撰写医学专著3部,其中主编二部,副主编一部。
【线下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扫一扫线上预约周波教授互联网门诊
参考文献:
[1]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卵巢癌诊疗指南2023[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
[2] Moore RG, McMeekin DS, Brown AK, et al. A novel multiple marker bioassay utilizing HE4 and CA125 for the prediction of ovarian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a pelvic mass[J]. Gynecol Oncol, 2009,112(1):40-46.
[3] Shen F, Lu S, Peng Y, et al. Performance of ROMA based on Architect CA 125 II and HE4 values in Chinese women presenting with a pelvic mass: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study[J]. Clin Chim Acta, 2017,471:119-125.
[4] 赵淑萍, 桑昌美, 康彦君. 附件良恶性包块的鉴别诊断[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0,36(12):1137-1140.
[5] Braicu EI, Krause CL, Torsten U, et al. HE4 as a serum biomarker for the diagnosis of pelvic masses: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in 965 patients[J]. BMC Cancer, 2022,22(1):831.
[6] 曹生亚, 李佳, 杨洪鹏, 等. 血清人附睾蛋白4、糖类抗原125和卵巢恶性肿瘤风险模型对卵巢癌鉴别诊断的比较[J]. 中国基层医药, 2020,27(1):11-14.
[7]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 卵巢上皮性癌一线化疗中国专家共识[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22,38(8):582-588.
[8] 卢淮武, 徐冬冬, 赵喜博, 等. 《2024 NCCN卵巢癌包括输卵管癌及原发性腹膜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解读[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4,40(2):187-197.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10-142024
B超能诊断哪些肝脏病变
-
12-262024
心理护理在女性更年期的作用
-
12-142024
药店人必看!感冒流感季,药物怎么选? 一文教你搞懂相关药物推荐
-
11-292024
抗菌药耐药性的现状和应对
-
发现“白细胞减少”不要慌,血液科医生来帮忙
2023-11-27 -
“癌症克星”M6射波刀:杀瘤不见血,不开刀、无创伤,预后效果好
2023-07-17 -
认识麻风病健康科普知识
2023-04-26 -
医访谈|向森教授:关注乳腺癌分期,基于指南规范诊疗,减轻患者经济和心理负担
2023-07-07 -
盆腔炎症,这3个护理技巧或许能使女性受益
2023-05-23 -
胆结石的形成原因及其治疗
2023-06-05 -
家有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日常护理
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