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瑞芬教授:NSCLC靶向治疗进展显著,EGFR和ALK突变患者愈见希望曙光
引言:肺癌是我国乃至世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中最主要的病理分型[1]。近年来,靶向治疗技术取得革命性突破,以基因为导向的合理化、个性化靶向治疗,成为NSCLC的研究热点,尤其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间变淋巴瘤激酶(ALK)为靶点的药物的发现,在NSCLC个体化治疗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此次《医师报》特别邀请到山西省肿瘤医院田瑞芬教授聚焦EGFR及ALK突变两条通路为我们分享NSCLC的治疗进展和靶向药物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EGFR突变药物研究如火如荼
肺癌精准治疗达到崭新阶段
EGFR是一种多结构域糖蛋白,属于ErbB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之一,通过介导信号通路的激活调节细胞周期,致使细胞发生增殖或凋亡,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EGFR突变是NSCLC的常见突变靶点,其在东亚人群中的发生率高达30%~35%,而在高加索人群中为10%~15%。一项关于NSCLCL患者EGFR突变率的Meta分析显示,中国NSCLC患者中EGFR突变率约38.4%(95%CI 35.7%~41.1%),其中女性、不吸烟、腺癌患者更易携带EGFR的突变[2]。
常见的EGFR突变有两种亚型:19外显子缺失(40%~50%)和21外显子L858R替换突变(30%~40%);其余则为罕见突变,包括20外显子插入突变(5%)和18至21外显子的其他突变(如18外显子G719X、20外显子S768I和21外显子L861Q),有研究显示EGFR基因突变类型为21L858R占46.7%,19DEL占33.3%,21L861Q占4.44%,20ins占6.67%,其余类型占8.89%(图1)[3]。
图1 NSCLC中EGFR基因突变类型及突变率[3]
对于晚期肺腺癌患者,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是目前临床针对EGFR特异突变应用最为普遍的靶向治疗药物。目前,针对临床上敏感型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应用的EGFR-TKIs类药物主要有三代,其中以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为主的第一代药物,首先被用于治疗确诊为晚期的存在EGFR敏感突变的NSCLC患者;第二代EGFR-TKIs(阿法替尼、达可替尼)的使用标准同第一代,阿法替尼更多用于EGFR罕见突变(除外20ins);第三代更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活性的奥希替尼、阿美替尼、伏美替尼等可选择性抑制EGFR致敏感突变和EGFR-T790M突变所致的耐药性进展,与前两代EGFR-TKIs相比,显示出更高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对于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第一代或第二代EGFR-TKIs用药后疾病进展的患者,尤其是发生EGFR-T790M耐药性突变的NSCLC患者,推荐奥希替尼等三代药物为首选用药[4]。
ALK靶向抑制剂研究日益深入
优化临床治疗选择
ALK是一种编码ALK蛋白的癌基因,属于胰岛素受体超家族,位于2p23。ALK基因融合是恶性程度极高的罕见突变,发生率约为5%-7%(图2)[5]。尽管所占比例不高,但中国人口基数较大且肺癌发病率较高,因此每年新发的ALK阳性NSCLC病例数不容小觑。目前,国内外已有研究证明ALK抑制剂对ALK阳性的NSCLC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克唑替尼是首个用于治疗含有ALK融合的晚期NSCLC患者的标准一线靶向药物。克唑替尼的疗效显著优于细胞毒性化疗,其PFS为10.9个月,客观缓解率为74%,并且肺癌的相关症状以及患者的生命质量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6]。继ALK抑制剂克唑替尼之后,第二代(塞瑞替尼、阿来替尼、布格替尼、恩沙替尼、伊鲁阿克)以及第三代(洛拉替尼)ALK抑制剂靶向药物逐渐应用于临床[7],打破了一代药物孤军奋战的局面。对ALK相关新的靶向抑制剂的研发和应用将优化临床对于ALK阳性NSCLC患者靶向治疗选择,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2024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更新了对ALK融合阳性的晚期NSCLC的治疗推荐,原本仅在一线治疗中“优先”推荐了阿来替尼,而本次更新中将“阿来替尼”“布格替尼”“洛拉替尼”均作为优先推荐,新增“伊鲁阿克”作为I级推荐[8]。
图2 东亚NSCLC患者的突变情况[5]
二代测序助力EGFR罕见突变基因检出
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指导
随着二代测序(NGS)的出现,EGFR罕见突变的检出率也逐步提高。作为一种高灵敏的技术,NGS可对罕见基因突变进行分子评估,还能从不同患者的样本中检测到多个热点基因,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且节省了样本周转时间[9]。目前,常用的NGS检测组合已能同时分析包括EGFR在内的大量与临床相关的热点基因[10]。针对分子标志物检测结果可以为晚期患者选择靶向/免疫治疗方案,如EGFR敏感突变阳性,Ⅰ级推荐EGFR-TKI治疗,Ⅱ级推荐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化疗、厄洛替尼+贝伐珠单抗等;ALK融合阳性,Ⅰ级推荐阿来替尼、克唑替尼等靶向治疗药物;ROS1重排阳性Ⅰ级推荐克唑替尼、恩曲替尼;PD-L1表达阳性在无EGFR\、ALK阳性时则根据病理类型选择PD-1/PD-L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化疗。对于靶向治疗耐药后的患者,为了更好地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建议进行二次活检并再次进行NGS检测,如无法再次进行组织活检或活检组织样本不足时,可使用液体活检检测作为补充。
田瑞芬教授总结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靶向药物的问世为NSCLC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当前仍存在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期待未来可深入探索从而发现更多潜在靶点并开发相应药物,同时积极探索多靶点TKI,多种联合治疗模式,改善耐药困局,进一步提高患者获益。当前肿瘤治疗已逐步进入慢病化时代,鼓励患者积极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同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合理膳食、规律作息、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有益的社会活动以更好战胜疾病。
田瑞芬教授简介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
中国抗癌协会恶性间皮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委会山西分会秘书;
山西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西省老年医学学会胸部肿瘤分会副会长;
山西省老年学和老年健康学会中西医结合专委会副主委;
山西省老年学和老年健康学会肿瘤中西医结合专委会副主委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肺癌分委会常委、转化医学分委会委员;
山西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肿瘤心脏病专业委员会、肺癌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山西省抗癌协会传统医学、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参考文献:
[1] Changfa Xia, Xuesi Dong, He Li,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and United States, 2022: profiles, trends, and determinants [J] Chin Med J, 2022,135(5) : 584-590.
[2] Zhang YL,Yuan JQ,Wang KF,et al.The prevalence of EGFR mutation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Oncotarget,2016,7(48):78985- 78993.
[3] 伍锦凤,何杰. 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ALK、ROS1基因突变和PD-L1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2,38(9):1133-1136.
[4] Gelatti A,Drilon A,Santini FC.Optimizing the sequencing of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i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mutation-posi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J].Lung Cancer,2019,137:113-122.
[5] Yang C Y, Yang J C H, Yang P C. Precision manage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Annual review of medicine, 2020, 71: 117-136.
[6] Peters S,Camidge DR,Shaw AT,et al.Alectinib versus Crizotinib in Untreated ALK-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 N Engl J Med,2017,377(9):829-838.
[7] Du X,Shao Y,Qin HF,et al.ALK-rearrangement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J].Thorac Cancer,2018,9(4):423-430.
[8]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4.
[9] Passiglia F, Bironzo P, Bertaglia V, et al. Optimizing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EGFR-mutant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literature review. Transl Lung Cancer Res. 2022 May;11(5):935-949.
[10] Haynes BC, Blidner RA, Cardwell RD, et al. An Integrate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System for Analyzing DNA Mutations, Gene Fusions, and RNA Expression in Lung Cancer. Transl Oncol. 2019 Jun;12(6):836-845.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倒计时一天|一路同行,医路畅通-2025 呼吸健康与气道疾病国际论坛
2025-03-21 -
new倒计时三天|三位一体,论道呼吸---多形式深入探索,领航临床实践变革
2025-03-19 -
new倒计时五天|中外智慧,五洲共启——五洲学者齐聚中国,助力呼吸诊疗规范化提升
2025-03-17 -
new邢力刚教授:有效控制,显著疗效,斯鲁利单抗及其联合治疗模式有望为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脑转移患者实现更优获益
2024-12-25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