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科普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科普/科普在线/详情

脓毒性休克的急诊治疗指南

时间:2024-06-21 09:41:54来源: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作者:李庆坚 吕权坤 阅读: 153342【发表证书】

脓毒症休克的发病率非常高,它是由于组织血量的灌注不足或者是组织细胞利用氧的不够引起的败血症,主要的表现就是一种全身的感染,出现心率快、血压低的情况,如果不及时治疗,对身体的影响非常大。及时的急诊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就脓毒性休克的急诊治疗相关知识进行科普。

初始液体复苏:在脓毒性休克的初始治疗中,迅速给予液体复苏至关重要。应尽早建立静脉通路,以晶体液为主进行快速补液,目标是使收缩压达到100mmHg以上或平均动脉压达到65mmHg以上。同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尿量、心率、血压等指标,以评估液体复苏的效果。

血流动力学评估:血流动力学评估是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嵌顿压等参数,评估心脏前负荷状态;同时结合心脏输出量和全身血管阻力等指标,全面了解患者的循环状态。这些参数的监测有助于指导后续的治疗策略。

休克类型判断:根据血流动力学评估结果,可将脓毒性休克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分布性休克。不同类型的休克在治疗上有所差异,因此准确判断休克类型对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液体反应性预测:液体反应性预测有助于避免过度或不足的液体复苏。通过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动脉压力波形等指标,可预测患者对液体复苏的反应性。对于液体反应性较差的患者,应谨慎使用液体复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血管加压药物应用:在液体复苏效果不佳或患者存在血管舒张性休克时,可考虑使用血管加压药物。常用的血管加压药物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指标,并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药物剂量。

抗生素治疗:尽早开始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是脓毒性休克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感染部位、病原体类型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且安全的抗菌药物,并按规定剂量和疗程使用,避免滥用或过度使用。诊断脓毒性休克后,一小时内,立即给予抗生素治疗,经验性联合用药不应超过3~5天,应用抗生素48~72小时后根据血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用药。

机械通气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常因呼吸衰竭而需要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肌负担,有利于患者康复。在使用机械通气时,应关注患者的呼吸力学参数和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镇痛镇静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常伴有疼痛和焦虑症状,适当的镇痛镇静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治疗效果。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镇静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监测与调整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和临床表现,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持续的监测和评估,可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提高脓毒性休克的治愈率。

其它并发症预防:脓毒性休克患者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感染扩散等并发症。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同时,应加强抗感染治疗,控制感染源,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脓毒症是急诊科最常见的危重情况之一。脓毒症被定义为“由感染引起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生物化学异常的临床综合征”或“机体对感染反应失控而引起的致死性器官功能不全”。脓毒性休克的急诊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状态、休克类型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迅速有效的液体复苏、血流动力学评估、血管加压药物应用等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李慧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