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行业动态/详情

推动药学学科建设 提升临床服务效能

时间:2024-07-16 16:42:40来源:医师报作者:qiujia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裘佳)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临床药学学科的发展已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通过发挥药师的专业技能,融入医疗多学科团队,增强患者的管理,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从而实现降本增效,发挥临床药学学科的价值引领作用。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临床药学学科在公立医院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如何做好临床药学学科建设?《医师报》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药学部主任鄢丹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钟诗龙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吴晖教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药剂科副主任杨奇教授带来他们的思考和经验分享。

DSC04996.JPG


鄢丹:积极参与临床科研  拥抱药学转型

“药学转型已迫在眉睫,医药融合是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鄢丹教授表示,相较于高校大学的科研院所,临床药学的优势在于更贴近临床,可以从临床挖掘更多临床相关的科学问题。因此,临床药学人员应该主动去参与临床工作,特别是参与一些查房、医生的多学科会诊等。鄢教授表示,科研是基础,也是药学转型过程中的驱动力,尤其对于医院药学来说,兼顾着临床信息的获取和基础科研的融合。

“基于此,应该积极向相关政府部门申请持续的经费支持,保障科研的持续性。像血药浓度监测等,现在看每个单位都是赔本的,但这些内容都是与临床结合的,给临床解决问题的,这样的合作中大量的样本、临床资源的共享,更好地推动双方学科的发展,因此从长期来看是非常有益的。”

此外,鄢教授表示,在医院制剂方面目前也在探索如何把特色品牌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北京友谊医院目前申请了一个 “友谊小药”的商标,期待未来建立起自己的特色品牌,增加临床药学的内涵和附加值。


钟诗龙:三方面着力开展药学学科建设

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对药学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钟诗龙教授认为应该从三方面进行着力。首先,药品供应是基本的保障,如何从这项繁琐的工作中走出来,实现智能到智慧药房的建设对于提高效率,减少差错,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医药融合的角度,除了本身临床药师下临床,药剂科包括配药、一线药师也要下临床、下基层,以便有更大的人员参与到临床医药合作中。除了纵向的科室做深,横向可以开展全院跨科室发展,如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临床药师就参与了全院夸科的血糖管理和疼痛管理,增加临床药学对全院建设的参与度。

最后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有一些项目、科研的方向进行推动,立足本院优势学科进行科研发展,以项目培养人才,同时做好个人的发展规划,个性化培养也非常重要。


吴晖:贴合需求  做好临床服务与科研创新

新时代医药领域政策的变化促进了药学的转型,如何快速转型,推动药学学科建设是摆在科室主任面前的重要议题。

吴晖教授表示,目前药学学科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处于一个还需要获得大家认可的阶段。因此,跟临床专科相比,在这个阶段应该从更加贴合临床和患者需求的角度开展工作,优化药事管理、精准药学服务,找到科研的方向进行转化。吴教授认为,科研的方向很多,服务于临床和患者最重要的还是提高疗效,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减少药物费用的支出,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开展科研,优化制度、改善流程、提升药学专科建设能力。“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从关注药品不良反应角度,减少药品肾脏损伤,通过这个开展相关科研,再转化为APP,获得科研成果的同时更多的参与临床具体实践,是值得学习的非常好的模板。”


杨奇:学科建设的“扬长避短”

专业学科发展是医院高度发展的关键,药学学科建设是提升医院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杨奇教授表示,学科发展首先要把优势技术做好,对短板进行补齐。如何做好优势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在药学基础研究做得比较好的情况下,如何将基础研究进一步转化便是提升的一个切入点。”

根据职能转变、患者需求进行医院制剂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们医院药学面向全军卫勤服务的需要,我们正逐步在原有基础上拓展一些例如高原反应防治、抗疲劳、神经晕动症方面的药物研发。”科室如今也抓住了医生药师做科普的需要和“潮流”。“药学科普在帮助药学人员快速实现自己价值,快速提升药学人员自信心的同时,可以提高公众合理用药素养,药物治疗效果也得以提升。”

杨教授认为,从药学学科建设角度来说有四个主要的方面:第一,要依托信息化全面提升药事管理服务体系的模式;第二,依托智慧功能建立新型的药品保障供应体系;第三,探索个体化药物治疗的临床药品服务体系;第四,基于临床和个体需求,为突破现有疾病治疗的限制,积极推动新药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裘佳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