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病理论指导 为慢病防治注入中西医结合新动能
医师报讯 近日,“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暨2025年学术年会”在长沙举行。
“近年来,络病理论创新推动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突破,为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卒中、糖尿病等重大慢病提供了全新诊疗思路与治疗手段。”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肖长江教授指出,未来20年,心脑血管疾病将是中国疾病谱主导,广大中西医同道应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积极探寻慢病治疗新方案。
会上会后,来自湖南省各级医疗机构的专家、学者,通过病例分享与学术对话,分享了通络药物最新研究成果及临床应用经验,为慢病防治注入中西医结合新动能。
中西结合 通心络彰显卒中治疗与二级预防价值
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这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占我国居民死因的首位——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因脑卒中死亡的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20%,幸存者中75%遗留后遗症,康复者复发率达40%,且复发后病情通常更重,防治刻不容缓。
湖南省人民医院李春花教授分享了一例后循环梗死中西结合溶栓治疗案例:
一位75岁的女性患者,因突发神志不清、右侧肢体无力等,7小时后送入医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脑梗死等病史。急诊评估排除出血后,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一小时后结束,过程顺利,症状明显改善:NIHSS评分从溶栓前的31分降至12分,入院后诊断为后循环供血区缺血性脑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等,采用中西结合治疗,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后患者症状持续好转,出院时NIHSS评分9分。
“中西结合为卒中治疗提供新路径。”李春花教授表示,该案例表明,超时间窗后循环梗死可在影像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溶栓,治疗中早期联用通心络胶囊能提升疗效、降低风险。
“通心络自1996年上市以来,在心血管和神经内科领域应用广泛,其具有血液保护、血管保护和心脑缺血组织保护三重作用——数据显示,通心络可减少血小板高反应性38.6%,抑制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延缓斑块进展,为冠心病合并三高或斑块的患者带来巨大获益。”湖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学科负责人兼二病区主任赵志鸿教授谈到,2023年10月,“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CTS-AMI)发表于《JAMA》,证实通心络可降低STEMI患者30天及1年MACCS风险36%,1年时心血管死亡风险降27%、再心梗风险降74%、卒中风险降56%;2024年9月发表于《JAMA Network Open》的“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TISS)显示,通心络可提升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天独立生活能力33%,证实其在卒中治疗中的价值。“通心络是治疗卒中的优秀药物,为临床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通心络在卒中二级预防中也有突出表现。”浏阳市人民医院中西结合科(中医肿瘤科)主任高自芳补充道:其组方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均证实其能保护脑缺血区微血管,保护血脑屏障,改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良好。“通心络+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的‘金三角’方案可增强疗效,显著降低复发率,是防治优选。未来,也期待能够进一步探索通心络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心血管疾病治疗理念升级 “通络三宝”显临床价值
心血管疾病包括心力衰竭(心衰)、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类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需及时诊断与治疗。这其中,中医药发挥着重要作用。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张婷介绍了一例慢性心衰伴室早的病例:
一位61岁的女性患者,因“反复心悸3年、加重伴气促7天”于2024年11月入院。患者3年前确诊慢性心衰、频发室性早搏,经治疗后仍间断不适,此次入院前症状加剧。
检查显示,患者心率72次/分,心电图为窦性心律伴频发室早。既往有病毒性心肌炎病史,2021年动态心电图示24小时室早8826次,心脏射血分数(EF值)30%,诊断心衰等;此次入院前EF值44%,24小时室早14000次。入院诊断为心律失常、心衰等。
“考虑到患者2021年曾因副作用停药,此次在美托洛尔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一周后室早降至2000多次,EF值升至47%,症状改善。”张婷表示,参松养心胶囊有整合调节作用,治疗器质性室早疗效优于美西律,对非器质性室早也有效。
宁乡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谢华表示,《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参松养心胶囊对未合并或合并结构性心脏病的症状性室早患者,可减少室早次数、改善症状,疗效优于美西律和安慰剂,尤其适合窦缓合并室早患者,且不增加窦缓风险甚至能提高心率;对充血性心衰患者,可降低室早负荷、改善心功能。参松养心胶囊凭借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推荐,以“快慢兼治、整合调律”优势,成为心律失常治疗的重要创新中药。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和教授指出:中国慢性心衰人群高达1370万,即使接受指南指导下的最佳药物治疗(GDMT)其5年死亡率仍高达50%。
“《2021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将心衰治疗‘金三角’方案升级为“新四联”,即加用SGLT2i,但患者仍面临心衰加重和死亡的残余风险。”宁乡市人民医院大心血管内科主任李庆军教授说。
“随着治疗理念不断进步,心衰已从早期‘强心、利尿、扩血管’三大原则,发展到‘金三角’‘新四联’,如今进入‘五朵金花’时代。”长沙经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黄浪静补充道,2022年AHA/ACC/HFSA及2023年ESC心衰指南均强调多药联合的重要性,研究显示,四联药物治疗可使HFrEF患者全因死亡率降低73%。此外,利尿剂、伊伐布雷定、洋地黄类等也是重要治疗药物,各有其适用情况。
脉络学说指导研制的创新中药芪苈强心上市20年,系列基础及临床研究证实,芪苈强心符合“全方位整体”治疗心衰的作用机制,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预后,提供慢性心衰治疗中国方案。刘建和教授介绍,2024年12月发布的《慢性心力衰竭芪苈强心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推荐:对于HFrEF患者,建议在心衰GDMT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降低心衰再入院率及心血管死亡率和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I,A);对于HFpEF患者,建议加用芪苈强心或单独使用芪苈强心,可以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左室舒张功能,芪苈强心安全性良好,可长期使用。
芪苈强心胶囊在心衰治疗中优势显著:一是禁忌证或慎用情况少,适用于合并低血压、肾功能不全等合并症的晚期患者,可弥补西药使用受限的不足;二是与其他西药联用无明显冲突,能在标准西药治疗基础上协同起效,未来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获益。李庆军教授说。
在冠心病方面,湖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崔波通过一例冠心病反复发作案例阐述了通络药物的优势:一名51岁的男性,一年间因反复胸闷等症状4次入院,患者有血透史,检查发现冠脉多支血管存在严重狭窄等问题,并多次接受冠脉支架植入及PCI术,药物治疗方案包含抗血小板、调脂稳定斑块等药物,后期加用通心络胶囊改善微循环,预后良好。她表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25)》推荐通心络用于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尤其是做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具有抗心肌缺血、改善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IIa, B-R);对于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推荐对血压偏低者加用芪苈强心(IIa, B-R)。
聚焦早期控糖 通络中药显多靶点干预价值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四大类慢性病之一,也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引发心脑血管、眼部、肾脏、足部等多个器官的并发症。《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早期控糖可终身降低并发症风险,糖化血红蛋白每降1%,糖尿病相关死亡等风险显著下降。
“早期严格控糖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核心!”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丁小燕表示,控糖目标因人群而异,多数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应<7%,年轻且无并发症者<6.5%,高龄或重症者可放宽至7.5 ~ 8.0%。血压控制上,一般应<140/90mmHg,年轻人最好<130/80mmHg;血脂管理依心脑血管风险因素不同有相应标准。同时要长期干预生活方式,高风险人群需定期监测筛查。
“中药可多靶点调节代谢和血管功能,津力达颗粒含17种中药成分,针对糖尿病前期,《指南》推荐:津力达颗粒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2型糖尿病发生相对风险41%,适用于伴多代谢紊乱的糖尿病前期患者。针对2型糖尿病,《指南》推荐:津力达颗粒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及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糖变异性,而且能缓解口干、自汗和便秘等症状。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内科治疗,《指南》推荐:可使用通络明目胶囊进行治疗。
结语
“在中医理论框架中,‘络’作为经脉的分支,广泛分布于全身,其形态与功能类似现代医学中的毛细血管及微循环系统,是气血津液运行、营养脏腑组织、沟通表里内外的重要通道,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具有关键作用。”肖长江教授指出,吴以岭院士系统构建络病理论体系,并建立起“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中医药成果转化新模式,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基于该理论研发的创新药物已成功转化出15个产品,涵盖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个领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8-272025
络病理论指导 为慢病防治注入中西医结合新动能
-
08-262025
中西融合 为心脑血管健康赋能
-
new守住脚下安全:农村老年人防跌倒有了“中国方案”
2025-08-26 -
new朱玉龙:一位肺癌患者的七年艰辛长征路带来的医学启示
肺癌的治疗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场“持久战”。
2025-08-26
-
络病理论指导 为慢病防治注入中西医结合新动能
2025-08-27 -
中西融合 为心脑血管健康赋能
2025-08-26 -
朱玉龙:一位肺癌患者的七年艰辛长征路带来的医学启示
2025-08-26 -
中西医协同赋能慢病管理 破解糖尿病与心律失常防治难题
2025-08-25 -
中西协同发力心脑血管病防治 通络药物成为临床重要选择
2025-08-25
-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4-18 -
中期甲状腺癌也可以经口腔镜手术
2023-04-23 -
2023年度医界好书评审结果公示
2024-03-07 -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招聘启事
2016-09-01 -
郑大附一院消化病院刘冰熔院长内镜治疗新技术受国际关注
2016-12-05 -
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四大变化
2017-07-28 -
72% 坚守是他们的春节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