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守卫战:通心络的多维循证与中西医融合之道
络病学说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分支,揭示了人体络脉系统的生理病理规律,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独特视角。通心络胶囊的研发正是络病理论现代转化的典范,它将传统"络以通为用"的治疗思想转化为具体临床方案,开创了从络病论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新途径。
通心络胶囊依托络病学说,创新性地提出“微血管保护”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环节,解决了现代心血管领域微循环障碍的治疗难题。其系列研究不仅证实了络病学说的科学价值,更推动了中医现代化进程,使传统理论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焕发新生。6月21日,在“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暨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三次学术会议”上,八位中西医领域权威对通心络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解读,本文对精彩内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微血管困境:被忽视的心脏“末梢危机”
“冠心病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包括典型心绞痛、不典型心绞痛和血管痉挛。微血管功能障碍在冠心病中较为常见,尤其是老年人,但往往被忽略。”青海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周白丽主任医师指出,冠脉微循环是心肌供血的最后通道,当其功能异常时,即使主干血管通畅,患者仍会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她特别强调通心络具有“抗凝、抑制血栓形成、降脂抗炎等作用,与他汀类药物合用有协同作用”,还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解除血管痉挛,稳定斑块,保护缺血区域微血管”。
这一观点在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李春兰教授那里得到了数据支撑。李春兰表示:“目前研究文献表明,心绞痛是缺血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症状,全球罹患人数约有 1.12 亿,心绞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的比例高达50%~70%,而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患者中,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比例在26%~54% 。吸烟、年龄、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一些促炎性指标可能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相关。”她还特别提到性别差异:“女性是冠脉微循环障碍的高发人群,其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
通心络的多重作用机制成为专家们关注的焦点。吉林省人民医院张广成教授从药理学角度分析:“通心络能够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血管内皮的损伤。”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常立萍教授则从临床角度评价:“通心络的‘双重’‘双向强保护’作用,为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方案。”她指出:“作为首个被推荐用于心肌梗死合并CMVD术前的创新中药,通心络在改善冠脉微血管功能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周白丽主任医师进一步补充:“通心络还能修复络病继发病理改变,对缺血组织有保护作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综合征治疗过程中,中成药可以作为很好的协作治疗手段。”
长春市南关区桃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刘柳医师指出,通心络的安全性数据令人鼓舞:“截至2023年3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显示,通心络不良反应报告率约1.95‱(低于万分之二),主要为胃肠道反应,未增加出血风险,即使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背景下仍安全。”
TISS研究:中药循证医学的重大突破
2024年9月,国际知名期刊《JAMA Network Open》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引发了心血管领域的震动。吉林省人民医院李宗树教授兴奋地介绍:“通心络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TISS研究,为口服创新中药在该领域的应用树立了里程碑。”
这项名为TISS的研究(通心络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结果证实通心络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天神经功能,提高90天神经功能独立比例优势比1.33。李宗树强调:“这是首个口服创新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72小时内的RCT研究,研究显示,越早使用,获益越显著。”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赵晴教授对TISS研究给予高度评价:“这是一项在中国心肌梗死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循证医学试验。其研究设计严谨(多中心、随机、双盲),结果证实了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能显著降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通心络的研究和应用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开辟了新路径。李宗树教授展望道:“TISS研究不仅填补了中药在该疾病急性期规范干预的循证空白,更打破了国际医学界对中药‘经验医学’的传统认知。”
共识发布:中医药国际化的“标准尺”
2023年,《通心络防治冠心病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正式发布,这是国内首个严格按照国际标准(ESC指南证据分级与推荐标准)制定的通络药物专家共识。
大连站北民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国宝主任医师认为:“共识的最大价值在于它首次让通络药物的应用有了国际认可的‘标准尺’。”他详细介绍了共识的特色:“覆盖冠心病全病程,涵盖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介入术后、冠心病合并心衰等9大类冠心病相关人群,确定22个关键结局指标。”
刘柳医师补充道:“共识针对不同临床场景给出明确建议,如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推荐急诊PCI术前顿服通心络8粒以降低无复流发生率,并在术后继续维持治疗以改善预后。”她特别强调:“通心络在冠心病一、二级预防及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获得8个Ⅰ类推荐和9个A级证据,是首个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领域获得Ⅰ类推荐的创新中药。”
李国宝主任医师强调,共识的发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规范化的用药指导,有望进一步降低我国冠心病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共识严格遵循国际标准,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了示范。
结语:
从青海高原到吉林平原,从三甲医院到社区基层,通心络的临床应用正在重新定义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这条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的道路,正向着守护心脏微血管、提升全民心血管健康的目标稳步延伸。在这场守护心脏微血管的战役中,通心络凭借其多靶点、多机制的作用特点,以及日益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正在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选择。随着研究深入和应用推广,这条中西融合的心血管健康保护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心脏守卫战:通心络的多维循证与中西医融合之道
2025-09-22 -
new络病学说引领创新中药突破 带来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新范式
2025-09-22 -
new婴幼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迎来中西医融合新方案
2025-09-22 -
new传承经典·尊崇金方·中西协同·用好名药—— 经典方药儿童湿证相关病症全程诊疗体系与健康管理规范建设课题正式启动
2025-09-22
-
第十一届医学家年会(2026)系列荣誉评选细则
2025-09-17 -
慢病负担待解 中西协同破局
2025-09-17 -
全新一代Y型聚乙二醇长效生长激素面世,助力“小竹笋”节节高
2025-08-18 -
络病理论指导 为慢病防治注入中西医结合新动能
2025-08-27 -
中西融合 为心脑血管健康赋能
2025-08-26
-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4-18 -
中期甲状腺癌也可以经口腔镜手术
2023-04-23 -
2023年度医界好书评审结果公示
2024-03-07 -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招聘启事
2016-09-01 -
郑大附一院消化病院刘冰熔院长内镜治疗新技术受国际关注
2016-12-05 -
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四大变化
2017-07-28 -
72% 坚守是他们的春节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