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行业动态/详情

络病学说引领创新中药突破 带来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新范式

时间:2025-09-22 20:02:09来源:医师报作者:黄晶 阅读: 502

“从《黄帝内经》的络病理论到今天的创新中药,古方今用的意义远超药物本身。”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肖雪教授强调,古方今用不是简单的 “拿来主义”,而是在传承中医核心思维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与临床需求进行创新,通心络、芪苈强心等创新中药的成功,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心脑血管疾病仍以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 “头号杀手”。近日,《医师报》对九位中西医领域权威专家进行了采访,他们围绕通心络、芪苈强心、参松养心等创新中药的临床研究、作用机制及应用价值展开深度解读。

芪苈强心 20 年循证守护 1370 万患者

“中国慢性心衰人群高达 1370 万,即使接受指南指导下的最佳药物治疗(GDMT),其 5 年死亡率仍高达 50%,这一数据背后是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孙健教授指出,在这样的背景下,《慢性心力衰竭芪苈强心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的发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共识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共识制定流程,结合最新循证证据与专家临床经验,为芪苈强心在心力衰竭人群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规范化指导。

“QUEST 研究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上的那一刻,标志着中医药治疗心衰的研究正式进入国际主流医学视野。”大连西岗白云民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玉立副主任医师表示,QUEST 研究以心血管死亡和心衰再住院为核心指标,证实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可显著降低 HFrEF 患者主要复合终点风险 22%(其中心衰再住院风险降低 24%,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 17%)。

对于心衰治疗领域而言,QUEST 研究的意义更为深远。王玉立副主任医师表示,尽管 ARNI、SGLT2i 等现代药物已改善心衰预后,但 HFrEF 患者 5 年生存率仍不理想,芪苈强心的加入为 “新四联” 疗法优化提供了新选择,有望形成 “新四联 + 中药” 的综合管理模式,尤其适用于对传统药物反应不佳的患者。同时,其良好的安全性与成本效益优势,也为全球心衰患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患者提供了更经济、可持续的治疗方案。

参松养心唱响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中国声音

“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就像‘一把双刃剑’,临床医生常常陷入‘治得了心律失常,治不好人’的两难境地。” 长春市绿园区城西镇卫生院李万福副主任医师表示,参松养心胶囊的出现,恰恰弥补了传统药物的这些不足,这款创新中药的优势体现在三方面:减少致心律失常风险、多靶点综合治疗、不良反应少。

“《2020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将参松养心推荐用于室早治疗,这不仅是对一款中药的认可,更是对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理念的国际背书。”沈阳市皇姑区红十字会医院杨红梅医师强调,参松养心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国方案,在国际上产生了三重重要影响:一是向国际医学界展示了中医药在心律失常领域的独特优势,打破了 “抗心律失常只能依赖西药” 的固有认知;二是提升了中国医学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相关循证研究成果为国际心律失常研究提供了新证据与新思路;三是推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的国际交流,促使更多国际学者关注中医药的多靶点调节机制。

在临床启示方面,杨红梅医师指出,参松养心的应用让医生重新重视 “整体调理” 的重要性,不同于西药单靶点作用,参松养心通过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 的整体调节,既改善心律失常症状,又修复心肌损伤;其良好的安全性使其适用于心衰伴室早、窦缓伴室早等特殊人群,解决了传统西药在这些人群中 “无药可用” 的困境;同时,其与西药联合应用的协同作用,也为临床探索室早联合治疗方案提供了新方向。

津力达为糖尿病中西医协同治疗提供新思路

 长春市人民医院王韶明教授结合临床经验指出,津力达作为 2 型糖尿病治疗的重要中药制剂,组方中人参、黄精、苦参等成分协同作用,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不仅能降低血糖、减少血糖波动,还能保护并发症,对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抗氧化应激发挥防护作用;对合并高血脂、高血粘的患者,能调节血脂、改善血液粘稠度。

吉林省人民医院王海英主任表示,津力达可缓解口干多饮、倦怠乏力等症状,改善患者体力与生活质量,甚至对糖前期人群,联合饮食运动干预也能带来血糖获益,且副作用小、肝肾负担轻,为不耐受西药的患者提供新选择。

针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综合管理,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毛骞主任认为需从多维度着手,严格控制血糖(HbA1c<7%)、血压(<130/80mmHg)、血脂,用阿司匹林等改善血液流变学,维生素 C 等抗氧化应激,再结合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神经病变营养神经等对症措施,配合定期筛查与生活方式干预。

吉林省人民医院姜艳静教授进一步细化了津力达的临床应用策略:轻中度代谢紊乱患者可单药干预,3-6 个月为一疗程;血糖未达标者可联合二甲双胍或 GLP-1 受体激动剂,前者能减少胃肠道反应,后者可协同减重。针对肝肾功能不全者、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调整剂量并监测指标。她还提出,需结合生活方式干预与中医辨证用药,以 “改善胰岛素抵抗、延缓 β 细胞衰竭” 为核心,通过全程监测血糖、血脂及中医症状,降低糖尿病转化率与并发症风险。

结语:络病学说引领中医药走向世界

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 TISS 研究,到慢性心衰的 QUEST 研究;从冠心病防治的专家共识,到心律失常治疗的中国方案,十位专家的解读清晰地展现了络病学说指导下创新中药的发展脉络。这些成果不仅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选择,更以坚实的循证证据、规范的研究设计、独特的作用机制,推动中医药从 “经验医学” 向 “循证医学” 跨越,从 “中国应用” 向 “国际认可” 迈进。

在未来,随着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开展、标准化体系的完善以及中西医结合理念的深入,以通心络、芪苈强心、参松养心、津力达等为代表的创新中药,必将在全球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发挥更大作用,让源自中国的络病学说与中医药智慧,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责任编辑:薛芳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