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行业动态/详情

循证驱动的慢病突破:络病理论与中西医结合创新实践

时间:2025-09-17 15:38:00来源:医师报作者:医师报 阅读: 229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慢性病防治已成为医疗体系改革的重心,而中西医协同防治慢病的模式正展现出独特优势。

在此背景下,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暨山西省2025年络病学术年会在太原顺利落幕。来自山西省内多家三甲医院的专家围绕心衰、心律失常、冠心病、脑血管病及糖尿病等慢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展开深入探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

慢性心衰:规范用药与中西医结合并重,摆脱高死亡率困境

我国慢性心衰患者约1370万,即便接受指南推荐的最佳药物治疗,患者五年死亡率仍高达50%古县人民医院内科主任李敏针对这一现状深入解读慢性心衰规范化治疗要点。她指出,心衰治疗新四联方案(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SGLT-2抑制剂)需尽早、小剂量同步启动,并依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但当前患者达目标剂量比例偏低,主要受药物副作用、经济负担及随访不足影响。为此,她建议加强患者教育、建立规范随访制度、推动多学科协作,同时强调芪苈强心胶囊等中西医结合方案在改善运动耐力与生活质量上的独特优势。

曲沃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武振林分享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的最新成果。他提到,西药治疗已从新三联发展至五联用药,但仍有30%40%的患者出现顽固性水肿、低血压等治疗难题。临床研究显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西药可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率与再住院率,他以一例50多岁危重患者为例,该患者心脏扩大、频发室速,植入ICD后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心功能从20%提升至近40%,生存期远超预期。此外,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治疗难点,他提出血脂-炎症-代谢三维管理体系。

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自然医学》发表的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评估研究”(QUEST)证实,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标准治疗可显著降低慢性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与再住院风险。原平市医疗集团第一人民医院主治医师陈琪表示,这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里程碑。目前慢性心衰治疗以药物为主,2023年心衰指南推荐新四联方案,2024年指南首次纳入芪苈强心胶囊,该药通过多靶点机制弥补现有疗法不足,且更具经济性,为医疗资源不足地区提供可及性方案。

山西白求恩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心脏重症亚专业负责人米小龙介绍,芪苈强心胶囊上市20年来,系列基础与临床研究证实其符合全方位整体心衰治疗机制,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慢性心力衰竭芪苈强心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明确推荐:HFrEF患者在心衰GDMT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可降低再入院率与心血管死亡率,改善心功能;HFpEF患者加用或单独使用该药,能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左室舒张功能,且该药安全性良好,可长期使用。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衰中心负责人杨慧宇认为,共识不仅是合理用药指南,更是心衰治疗的临床路径,标志着中医从锦上添花变为必不可少的标准治疗QUEST研究显示,该药可降低22%类似风险,优于经典药物ARNI(降低20%),改变了临床诊疗思路。她强调,未来心衰治疗需左手加药、右手中西医结合,临床选药应优先选择有循证证据、指南推荐的药物,如芪苈强心胶囊、参松养心胶囊、通心络胶囊等,这些药物均经过大量药理机制与临床研究验证,值得信赖。

心律失常:中药开辟“调律”新路径,破解西药副作用难题

山西省汾阳医院心内一科主任路映攀围绕房颤治疗分享国际研究新成果。我国房颤患者基数大,其引发的脑卒中和心功能不全危害严重,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虽有效,但存在甲状腺损害、肺纤维化等副作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的SS-AFRF多中心研究,纳入92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结果显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在12个月随访中,房颤复发率、卒中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他表示,该药具有双向调节心律特点,联合西药可减少不良反应,尤其适合合并慢性病的高龄患者,既能维持窦性心律,又能改善心功能、降低卒中风险,为房颤长期管理提供中西医结合新方案。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主任医师张亮清指出,尽管介入技术进展显著,但抗心律失常药物(AAD)仍是多数患者的基础治疗。过去25年,学界对心律失常细胞与分子机制的理解加深,推动了新靶点与新化合物研发,但尚无新药超越现有AAD。而中医药整合调节理念与选择性AAD协同效应相通,通络药物开辟了从抗律调律的新途径。其中,参松养心胶囊兼具多离子通道与非离子通道整合调节作用,可用于器质性和非器质性室早、心衰伴室早、窦缓伴室早,且能减少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与美西律、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西药相比,安全性更优。

冠心病与脑血管病:关注微循环畅通,通络药物成重要治疗选择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杨滨解读了最新发布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25)》。该指南中针对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等临床问题进行更新,其中推荐药物及治疗方案基于中国原创研究结果,更适合中国人群。尤为突出的是,指南关注中西医结合,明确推荐通心络胶囊用于抗心肌缺血、无复流与再灌注损伤,芪苈强心胶囊用于心衰防治。

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王建红聚焦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依从性差的核心痛点。她指出,许多患者出院后因症状消失自行减药、停药,或过度担忧药物副作用,导致疾病反复发作,超60%复发患者存在用药依从性问题;此外,危险因素控制不佳、生活方式管理不到位,也加剧了复发风险。对此,她提出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在药物选择上,通心络胶囊等中成药因安全性高、患者接受度好,在改善微循环障碍与血管痉挛方面优势显著。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主任医师陈晨在《通络药物治疗脑血管病临床研究证据荟萃》报告中,重点介绍通心络胶囊在脑卒中治疗中的突破。20249月,《通心络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研究》发表于JAMA Network Open,这是首个口服创新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72小时内的RCT研究。结果显示,通心络胶囊可显著改善患者90天神经功能,提高神经功能独立比例(优势比1.33),且发病48小时内用药获益更显著,尤其适合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轻中度及合并糖尿病的卒中患者,临床应用安全。

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治疗科主任张凯明表示,西医在急性期急救、基础疾病控制上有优势,中医可通过整体调理改善脑血微循环、保护神经细胞,如通心络胶囊能增加脑微血管密度、保护血脑屏障,二者结合可提升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与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中医药能减轻西药不良反应,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中医治未病理念可针对脑小血管病的高危因素进行干预,通过体质调理、饮食指导、情志调节等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复发。

糖尿病:创新控糖模式,津力达展现综合调理优势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已达12.4%,且并发症高发;即便SGLT-2抑制剂等新型降糖药不断涌现,仍有50%的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30%的患者合并肾病。

高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肾内科主任贺卫生针对糖尿病防治提出中西医结合新思路:对于血糖波动大、伴气阴两虚症状(口渴乏力)或合并血脂异常、微循环障碍的患者,传统西药疗效有限。他强调,中医药津力达胶囊展现出独特优势:不仅能平稳控糖,还可改善口渴、焦虑等症状,临床观察显示其对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血脂指标有调节作用,能缓解四肢麻木等微循环障碍。他建议,未来应融合西医精准治疗与中医辨证施治优势,推动糖尿病综合管理模式创新。

结语:

本次络病学术年会不仅是一场跨学科、多层级的学术智慧交融,更是一次对中西医融合慢病管理模式的系统梳理与深度实践。从芪苈强心胶囊为心衰患者提供中国方案,到参松养心胶囊在心律失常调治领域的国际循证,再到通心络胶囊在心脑血管保护方面的多重获益,这些源于络病理论的创新成果,正深刻改变着临床诊疗路径,彰显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合医学价值。

未来,随着高等级循证证据的不断积累和多中心协作网络的持续完善,中西医结合慢病防治体系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这一模式能进一步下沉基层,让更多患者享受到“防、治、管、康”一体化的全方位服务,最终推动医疗健康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战略转变。

责任编辑:杨瑞静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