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患者的最新真实世界生存分析报告发布!《Journal of Cardiac Failure》新研究
转甲状腺蛋白心脏淀粉样变性(ATTR-CM)是一种罕见、致死性疾病,常与心衰混淆。其发病机制在于不稳定甲状腺素蛋白(TTR)的异常解离后的错误折叠,形成淀粉样物质沉积于心肌间质和身体其他部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淀粉样物质沉积会使心肌变硬,进而引发心衰。患者临床诊断后平均存活时间较短,约为2-3.5年,死亡通常由进行性心衰引起。
近日,《Journal of Cardiac Failure》期刊发表了一项ATTR-CM结局调查的真实世界生存分析报告。该报告评估了自2007至2023年期间来自18个国家的共计1441名ATTR-CM患者。结果显示,在整个研究期间接受氯苯唑酸批准剂量治疗的患者(n=455)中:生存率分别为30个月时83.1%(95% CI:78.4-87.0),42个月时81.1%(95% CI:75.7-85.4),而从未接受氯苯唑酸治疗的患者分别为70%(95% CI:66.4-73.2)和59.3%(95% CI:55.2-63.0)。通过对2019年之后和2019年之前入组的患者进行敏感性分析显示,当代患者队列的生存率更高。在接受氯苯唑酸治疗的队列中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在真实世界中看到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是令人鼓舞的,这表明早期诊断和使用氯苯唑酸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该报告的第一作者、西班牙马德里马哈达洪达铁门医院大学Pablo Garcia-Pavia博士表示,“这些真实世界结果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ATTR-CM的自然病程,包括治疗干预的影响,这对于照护此类患者时做出明智决策尤为重要。”
这些结果表明,与关键III期临床研究ATTR-ACT (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脏淀粉样变性临床试验)及其长期拓展(LTE)研究相比,真实世界中治疗组ATTR-CM患者生存率更高,进一步支撑了氯苯唑酸对ATTR-CM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既往ATTR-ACT及其LTE研究已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氯苯唑酸提高了ATTR-CM患者的生存率,并减少了心血管相关住院。此次真实世界证据是对随机对照试验的补充,它提供了更多样化的临床环境和异质患者群体中的重要经验。
参考文献: Pablo Garcia-Pavia, Arnt V. Kristen, Brian Drachman, Martin Carlsson, Leslie Amass, Franca Stedile Angeli, Mathew S. Maurer. Survival in a Real-World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Transthyretin Amyloid Cardiomyopathy Treated With Tafamidis: An Analysis From the Transthyretin Amyloidosis Outcomes Survey (THAOS).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7-132025
解锁睡眠健康密码:中西医结合诊疗为失眠抑郁等难题破局
-
07-132025
络病理论引领创新 中西医协同助力前列腺疾病治疗新突破
-
07-122025
中西医结合 络病理论为慢病防治提供多元视角
-
07-122025
聚焦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中医络病理论引领中西医协同新实践
-
解锁睡眠健康密码:中西医结合诊疗为失眠抑郁等难题破局
2025-07-13 -
络病理论引领创新 中西医协同助力前列腺疾病治疗新突破
2025-07-13 -
质量控制 | 赣医大一附院成功举办2025年江西省超声诊断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专题工作会
2025-07-07 -
提高质量 健康优先丨第三届江西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培训举办
2025-07-07 -
多靶点干预重构慢病管理体系 循证助力破解微血管病变防治难题
2025-06-28
-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4-18 -
中期甲状腺癌也可以经口腔镜手术
2023-04-23 -
2023年度医界好书评审结果公示
2024-03-07 -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招聘启事
2016-09-01 -
郑大附一院消化病院刘冰熔院长内镜治疗新技术受国际关注
2016-12-05 -
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四大变化
2017-07-28 -
72% 坚守是他们的春节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