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行业动态/详情

分享生命智慧 共话安宁疗护 第四届清华中元论坛顺利召开

时间:2024-08-15 16:38:39来源:医师报作者:李志刚

     医师报讯(通讯员 李志刚)2024年8月10日,由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主办,九三学社清华大学委员会生活禅文化公益基金合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承办,慈愿工作站中国抗癌协会安宁疗护专业委员会协办的第四届清华中元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本届论坛有幸邀请到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等高校和医院数十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与中国安宁疗护实践这一核心议题进行了精彩的报告,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图片1.png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王克霞教授为本届清华中元论坛开幕词。王克霞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与发展中国安宁疗护事业,任重而道远,相信在各位专家和学者的参与和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够为构建中国安宁疗护体系和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孙明君教授以《庄子的生命智慧》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孙明君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庄子的思想本身是一首绝妙的诗。随后,孙教授从至人无己,安之若命,吾生有涯,死生一气,自然无为等5个视角,结合庄子的智慧言论及生动的寓言故事,将庄子的生命智慧做了深入浅出的剖析。最后,孙教授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的解读庄子的思想和智慧,能够适时应用这些思想和智慧为人生的自我实现提供指导。

    山东省医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类维富教授以《医学从救生到侍终》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类维富教授在演讲中介绍了临终关怀事业与人体冷冻技术的微妙关系,强调现有的医疗体系应该关注临终患者和家属的真实感受,直面当下医疗体系存在的挑战,帮助患者和家属尽可能的减轻痛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作家止庵教授以《向死而生》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止庵在发言中提到,无论何时何地,对所有人而言,生死都是一件大事。止庵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从典籍的视角分析了传统文化中对待生死的不同观点及其对生活的影响。最后,止庵强调,今天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死,实则是为了更好地生。所谓惜别,“惜”的当然是“别”——不是生离,而是死别;但所“惜”更多的是为“别”所终止的某个人的生活,或者说是为“别”所终止的那个人与他人相处的时光。这时光我现在知道它是短暂的,但在“别”之前并未意识到。所以这个“惜”是惋惜,而我更希望它是珍惜。就像一位朋友所说,“惜别”之外,还应该有个词,叫“惜聚”。

    北京协和医学院翟晓梅教授以《生死伦理——安乐死的概念和伦理学争论》为题进行了学术报告。翟晓梅在报告中指出,对安乐死和医生帮助自杀的概念及伦理法律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翟晓梅围绕安乐死的概念,安乐死的伦理学争论,极端社会功利主义的安乐死观等内容进行了审慎思辨,让大家对安乐死的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来自北京物资学院的雷爱民教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医师肖雪,导演罗率,安宁志愿者宋美佳女士参与了上午的圆桌论坛,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专业方向了,分享了自己对生与死的关系,濒死和死亡的态度和观点,给与会者带来有益的启发。

    下午,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宋立林教授以《儒家文化之生死安顿》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宋立林在演讲中指出,儒学是有关生命的学问,其意义在于为国人提供生活和生命的价值观,重视学习教育和成长,重视生活家庭和工作,将个体与家族生命融为一体。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为己与成德,用生生的哲思来理解生死,并借助礼乐来安顿生死,借助仁义来超越生死。

    中国医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田美策以《当心脏跳之时》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田美策在演讲中通过两例亲身经历的危重患者的疾病故事,为大家讲述了发生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医者仁心,强调了医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真实挑战,并借此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天下最难修补的便是人心,医者所付出的所有与死亡抗争的努力,只是为了心中那个希望,让患者回家,让家人回家。

图片2.png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执行主任路桂军以《致敬生命,同情默应》为题进行了演讲。路桂军在演讲中强调了专业的安宁疗护团队在安宁疗护实践中的价值,即能为患者做好症状管理,回应人文需求,促成人生和解,致敬生命历程,托起身心社灵全方位诉求。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安宁从业者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同时培养同情默应的能力——你高,我便退去,绝不淹没你的优点;你低,我便涌来,绝不暴露你的缺陷;你动,我便随行,绝不撇下你的孤单,你静,我便长守,绝不打扰你的安宁;你热,我便沸腾,全力成全你的热情;你冷,我便凝固,绝不漠视你的寒冷。只要是你一直爱,我便一直在。

    北京师范大学车凤教授以《儒家文化中的生死教育》为题进行主旨发言。车凤在分享中首先提出了3个问题,为什么要回望儒家的生命观,圣贤君子为什么不怕死,一个人该如何获得生死安宁?紧接着从学而时习,君子不器,知命不惑和仁者人也四个角度,强调了儒家文化中的人文特质,凸显了儒家文化天人合德,以生安死的生命智慧。

    除主论坛外,本届清华中元论坛增加了青年论坛。有幸邀请了清华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宋敏,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博士潘明露,江西省肿瘤医院安宁疗护科负责人施敏,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安宁病房李志刚医师,陈蒙蒙医师,周小懿护师,北京海淀医院白露医师,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北京慈愿工作站志愿者管理部负责人左彤老师,呼和浩特市中医蒙医医院护士张璐,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孙杨洋,海洋生物学硕士雷若彬,北京大学社会学硕士程子航,制片人张辉娜,泰康之家安宁疗护全国社工负责人张雨晗等参加了青年论坛的主题演讲和圆桌讨论环节。青年论坛的年轻学者们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研究成果,分享了他们对于生死关系、中国传统文化、生死教育的开展与传播等议题的所思所想。


责任编辑:张玉辉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