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无银”公益项目启动,聚焦银屑病患者学业、职业公平发展
10月29日第21个“世界银屑病日”到来之际,由强生公司发起、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和凤凰网公益支持的“此地无银”银屑病患者学业职业公平发展支持公益项目在京正式启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主任魏爱华教授、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武建光先生、强生创新制药中国区总裁Cherry Huang女士及患者组织代表等嘉宾共同出席活动,直面银屑病患者求学就业之困,围绕疾病管理和社会支持等话题,探讨如何通过各方合力,提升公众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助力银屑病患者求学就业公平发展。
“此地无银”银屑病患者学业职业公平发展支持公益项目正式启动
《寻找李百银》公益微电影首映,直击银屑病患者求学就业之痛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1]。我国银屑病患病率约为0.47%[2],有近700万患者深受疾病困扰。除疾病本身带来的健康负担之外,银屑病患者往往因为红斑、鳞屑等皮肤症状而遭受他人的误解甚至歧视,带来极大心理负担。
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主任魏爱华教授指出:“银屑病具有青壮年高发的特点,约2/3的患者在40岁以前发病,正处于求学就业的人生关键阶段。近年来伴随生物制剂等创新药物的临床应用,患者实现症状和皮损的完全清除或几乎完全清除(PASI100或PASI90)已经成为可能,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改善。但银屑病目前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面临复发风险,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进行长程管理和规范治疗。患者也应遵循医嘱积极配合,不应自行停药或减药,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才能真正回归正常的学习、工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主任魏爱华教授
数据显示,超过60%的患者因病情反复发作、不被理解、差别对待等原因,工作或学习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3],陷入“此地无银”的困境。为直观展现银屑病患者在校园、职场中不为大众所知的经历,以及患者对公平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由强生支持拍摄的公益微电影《寻找李百银》在活动现场首次公映。作为国内首部聚焦银屑病患者求学就业公平的公益微电影,影片以细腻的镜头语言讲述了初次爆发银屑病的摄影师主角,因为疾病“被休假”后,在筹办职场肖像摄像展的过程中再次坚定职业自信,携手银友努力打破职场偏见的故事。
影片引发现场观众热烈讨论,作为患者组织代表,银屑病病友互助网创始人史星翔表示,短片真实再现了银屑病患者在求学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不少银友就像影片中的角色一样,因为他人异样的目光,主动或被动失去了不少机会,甚至整个人生轨迹都发生改变。”牛吧新媒创始人王鲁光也从亲身经历出发谈到,“银屑病是一个恼人的麻烦,患者的精神压力和感受到的不公,很大程度上源于疾病带来的自我否定。希望更多银屑病患者能像影片中的角色一样,早日回归到皮肤健康状态,摆脱心理枷锁。”
强生创新制药免疫负责人潘昉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主任魏爱华教授、凤凰网公益主编佘韵卿、银屑病病友互助网创始人史星翔、牛吧新媒创始人王鲁光、公益微电影导演马紫嫣
携手探索创新公益模式,助力患者走出“此地无银”困境
银屑病患者在求学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既源于外界的误解和偏见,也反映了社会关注与支持的缺乏,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投入来改善这一现状。微电影导演马紫嫣表示,“希望通过影片让更多人看到,银屑病患者同样有能力在校园、职场中绽放自己的光芒,也应该享有公平发展的权利。希望通过电影这样的艺术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群体的困境,鼓励患者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拥抱生活。”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武建光呼吁关注健康弱势群体就业公平。“我们欣喜地看到,以企业为代表的社会力量能够关注到银屑病患者,为他们的权益发声。也很荣幸能够以公益支持方的身份,参与到这个项目中,凝聚共识、贡献力量。我们愿与主办方一道,共同探索创新的公益模式,营造一个更加友好和包容的就业环境。”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武建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3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 56(7):573-625. doi:10.35541/cjd.20220839
【2】丁晓岚,王婷琳,沈佚藏,等,中国六省市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J1.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7):598-601.
【3】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gyODIwMQ==&mid=2653211973&idx=2&sn=4c81ea50592c8caa6c0366527fbe8057&chksm=bce5e2c38b926bd52a37f8c6c1957a6b81420a1d52057679c8898311565f4533c39340dd54e7&mpshare=1&scene=1&srcid=0703pgHK6FTpYVc2z5Lmx6tN&sharer_shareinfo=b1555e8a3b9fe21d925bad1bdca1ea66&sharer_shareinfo_first=12d0ef16ae6c11b562db5dd3609a0254#rd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4-292025
高危膀胱癌患者联合治疗方案有新突破
-
04-262025
晚期黑色素瘤一线免疫疗法有新方案
-
04-252025
晚期肾癌一线靶免联合治疗有新方案,推动临床治疗格局变革
-
new“健康体重 医者先行”主题推进活动在京举行
体重管理工作体现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2025-04-23
-
独辟蹊径!易俊林团队发现缩小鼻咽癌患者放疗靶区新方法
2024-03-10 -
《2023中国高脂血症诊疗现状与疾病管理调研报告》在第六届进博会发布
2023-11-07 -
传承百年创新征程,攻坚糖尿病未竟之业
2023-04-12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泛肿瘤TRK抑制剂罗圣全®在中国获批,开启个体化医疗新篇章
2022-07-29
-
聚焦世界脑健康日五大核心目标,携手同行共促脑健康,2023中国脑健康大会成功举办
2023-07-27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全球首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国发布
2023-06-12 -
县域医疗机构消化专科精准能力提升项目湖南试点启动会在长沙召开
2023-05-30 -
【5·11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天,大声喊出“我要瘦”!
2016-05-17 -
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医学领域儿科、麻醉、神经病学优先增选推荐!
2023-07-27 -
长期肥胖增加食管癌和贲门癌风险
201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