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重点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重点关注/详情

17年间四次移植,两次换肝两次换肠 他说:大病面前,这样最有机会活下去

时间:2024-11-12 11:14:05来源:医师报作者:王蕊 江晨

今年58岁的东北人老赵(化名)说,逢“7”是他的“大劫”。

1997年,他因乙肝严重肝硬化严重、脾肿大,为控制病情发展切除了脾脏。

2007年,持续恶化的肝脏,让他先后接受两次肝移植。其中一次,老赵老婆玲姨(化名)捐出一半的肝给他,夫妻俩远赴韩国手术,想过“永远回不来了”。

17年过去,闯过生命一关又一关的老赵再次命悬一线——两次肝移植术后,他的肠子又出了问题,给肠道供血的血管逐渐堵塞,小肠大面积缺血坏死,在由北京前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途中,他已经陷入昏迷。还有救吗?


持续腹痛宛如刀割,多家医院说“没救了”

11月8日,浙大一院结直肠外科住院病房,精神蛮不错的老赵正在给北京打视频电话,叮嘱儿子“眼里有活”,好好疼爱新婚的妻子。电话另一端,老赵的儿子10月4日刚领结婚证,正眼巴巴期待着父母早日出院来参加婚礼。

今年1月,胃口不错的老赵遭遇不明原因的腹胀、腹痛,每天吃不动、拉黄水。当地医院的对症治疗不起作用,他肚子越疼越厉害。在北京的大医院,医生诊断为两次肝移植手术后,因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造成的“肠功能衰竭”。

门静脉系统(包含肠系膜上静脉)是连接消化道和肝脏的重要通道,负责将从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输送至肝脏进行代谢。一旦血栓形成而导致堵塞,那么就可能使得肠道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进而引起肠壁肿胀、缺血甚至死亡。

北京的专家在老赵的这条大血管里搭了两个支架,但他肠道血管栓塞的情况却没能好转。专家告诉老赵,“前面几次大手术,让腹腔里脏器粘成了一坨,除了肠梗阻,还有近千毫升黄色的脓液,而且还连续不断地发生肠道穿孔。”

自今年5月起,老赵已经吃不下任何东西,肠道正逐渐坏死。他腹痛得厉害,止疼针每隔2个小时就要打一次,并且因为严重的腹腔感染陷入了昏迷。

北京的专家推荐老赵一家找浙大一院结直肠外科兼小肠移植中心吴国生教授团队搏最后一丝生机。这个团队专长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终末期肠功能障碍。带着昏迷中的老赵,玲姨和儿子驱车1300公里赶来杭州,寻求生的希望。


求生欲强得可怕,小肠移植挽救濒死的生命

“情况确实糟糕,因为水肿和粘连,肠管就像被胶水粘住了一样,相互紧密地贴附在一起,纠结成团,粘连成片,根本看不到间隙。”吴国生教授对老赵的情况也不乐观。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教授带领团队经普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放射科、手术室等科室的专家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后确认,因为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老赵的小肠正在坏死,并且伴有肾功能不全,心脏频发房颤,有感染性休克,如果不迅速处理就会危及生命,讨论决定小肠移植是挽救老赵生命的唯一手段,但手术难度极高、风险极大!

陪着丈夫看病近30年,对于疾病,玲姨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在来浙大一院之前,她已经做过很多功课,对浙大一院吴国生教授团队非常信任。14年前,她就曾给老公捐过一半的肝脏。现在,55岁的她又动了给老公捐献小肠的念头。这次,已长成男子汉的儿子却不同意,他哭着对玲姨说:“爸爸已经这样了,我不能再没了妈妈”。

一灯能解千年暗。幸运的是,经省OPO获取分配,老赵很快就等到了一位心有大爱的患者离世后捐献出的小肠。

小肠移植对血管的吻合技术有着极高的要求,还可能发生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为了保证手术成功,吴国生教授团队制定了详尽的治疗方案与手术计划。

手术室内,灯光如昼。老赵的腹腔被打开,眼前的场景比术前讨论时预计的情况更为棘手。历经两次肝移植大手术的他腹腔内黏连的得“一塌糊涂”。仅分离粘连准备血管肠管吻合一项就花费了数小时,专家团队全神贯注,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常年的门静脉血栓让老赵肝脏上的其他血管盘区凸起像蚯蚓一般,利用侧支循环。

切除几乎完全坏死的肠段,当吴国生教授把供体肠道的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与老赵的血管连接起来后不久,又再次发生血栓,移植失败!

微信图片_20241112110743.jpg

吴国生教授(左一)在手术中。

看着眼前一条即将消失的生命,专家团队拼尽全力、决不放弃。经省OPO再次获取分配,在焦急中等来了另一条供肠后,他们另辟蹊径,绕开了容易发生血栓的门静脉,选择从下腔静脉入路,将供体的小肠成功移植入老赵腹中。

经过一整夜紧张有序的努力,小肠移植手术圆满成功。


顽强且不怕死的,总有机会活下去

老赵病情危重,术后在ICU里多次气管插管抢救并且出现严重肾衰竭。但是,在浙大一院医护人员的团队作战和精心照顾下,他还是平安闯过了“感染关”“免疫排斥关”等难关。

一个半月后,老赵转入普通病房里,和玲姨一同,与北京的儿子儿媳视频连线,见证了他们领结婚证的甜蜜瞬间。

老赵说,健康与疾病的较量,就像拔河比赛。这场比赛随时都在进行,谁也无法取消它,或者把疾病彻底消灭。但是不能消灭,并不等于不能战胜。他用六个字概括了与疾病抗争的心路历程:坚信、坚持、自律,“当然还有幸运,遇到浙大一院这么强大的团队!”

结直肠外科兼小肠移植中心主任吴国生教授接诊过形形色色的患者。他最佩服的就是这种有强烈生存信念的人,因为没有一种药,能替代内心的强大。医患同心,持续努力,会把一件件不可能变成可能。

浙大一院拥有目前国内唯一的“小肠移植中心”和“国家小肠移植注册中心”。老赵是浙大一院累计开展的第131例小肠移植手术。该中心负责人吴国生教授专注于小肠移植的临床和研究工作30多年,曾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移植外科主诊医师,2019年经人才引进加盟浙大一院。目前,吴国生教授团队在小肠移植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世界首例多米诺肝肠联合移植、世界上年龄最大的活体小肠移植供体(73岁)手术、全国首例幼儿(1岁8个月)亲体小肠移植等一系列创新技术不仅刷新了患者的移植年龄,而且突破了传统手术的禁区,其中亲体小肠移植1年生存率90%,5年达80% ,相应的临床和科研成果已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


责任编辑:张晶
本文整理自浙大一院。本文为医师报/医师网经作者同意转载文章,任何机构和个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