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健康中国∣卒”不及“房” 当心房颤引发脑卒中

时间:2025-02-28 15:09:41来源:医师报作者:医师报 阅读: 143193

心房纤维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被视为“21世纪心血管流行病”。当房颤发生时,心脏的规则跳动被打乱,心房失去正常有效的收缩节律,导致血液在心房内瘀滞,进而逐渐形成血栓。这些血栓如果出现脱落,就可能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各处的血管,一旦堵塞了脑血管,就会引发脑卒中。

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人。据统计,我国房颤患病人数超过2000万,患病率约为1.6%,而这些房颤患者中,发生脑卒中的几率比无房颤者增加近5倍。更令人担忧的是,房颤所致的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脑卒中不仅会直接导致患者出现肢体瘫痪、失语、认知障碍等严重后遗症,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从而进一步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房颤引发的脑卒中起病往往突然,患者可能会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倒地,出现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意识模糊等症状,给家人带来极大的恐慌和不安。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还可能对其心理造成巨大打击,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因此,对于房颤患者而言,预防脑卒中的发生至关重要。

为了有效预防房颤引发的脑卒中,根据相应的危险分层,通常需要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艾多沙班等,而非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抗凝药物能够显著降低脑卒中风险,是房颤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时,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注意观察和预防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及时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定期的复查不仅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还可能涉及血液生化指标的监测,以确保治疗方案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自身的生活方式调整也至关重要。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房颤和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戒烟戒酒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合理饮食应注重低盐、低脂、高纤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适度运动则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劳累、摔倒摔伤等。此外,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患者,应更加重视房颤的预防和治疗,强化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控制,定期查心电图、必要时可筛查动态心电图评估。

总之,房颤与脑卒中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房颤患者需高度重视脑卒中的预防,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调整自身的生活方式,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通过综合防治策略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房颤和脑卒中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共同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何叶(主管护师)

 夏莹(副主任护师) 

马芳芳(主管护师)

审核: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

钱浩(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薛芳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