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院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院快讯/详情

落枕背后藏健康隐患:频繁发作需警惕颈椎退化

时间:2025-03-27 09:33:32来源:医师报作者:杨菲菲 阅读: 69002

清晨醒来,突然感觉脖子僵硬、转动困难,甚至疼痛难忍……这种俗称“落枕”的颈部症结,困扰着无数人。临床中,落枕虽常见,但背后暗藏气血运行与经络通畅的中医智慧。如何通过传统疗法缓解疼痛?又该如何防患于未然?让我们跟随中医视角,揭开落枕的防治密码。

不只是“睡歪了脖子”

许多人误以为落枕仅是睡眠姿势不当的小毛病,实则成因复杂。中医将落枕称为“失枕”或“失颈”,认为其本质是颈部气血运行受阻、经络不通。《黄帝内经》中“不通则痛”的理论,恰好能诠释这一病症的机理。夜间颈部受寒、枕头高度不适或长期劳损,均可导致局部气滞血瘀,引发肌肉痉挛与活动受限。

现代生活中,落枕的诱因更为复杂。长期伏案工作、长时间低头用手机造成的慢性劳损,夏季空调冷风直吹或冬季颈部保暖不足所致的风寒侵袭,均是最为常见的诱因。若不能及时干预,反复落枕可能发展为颈椎病,乃至殃及肩背部健康。从现代医学角度看,颈部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会使乳酸堆积而引发炎症反应;并且颈椎关节的微小错位或韧带松弛也可能加剧疼痛。因此落枕不仅是中医的“气血瘀滞”,更是现代人亚健康状态的缩影。

颈椎健康的“预警灯”

落枕不仅是局部问题,更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中医强调整体辨证,频繁落枕(如每月发作2次以上)可能提示颈椎退化、气血亏虚或肝郁气滞。当颈部疼痛超过一周未缓解,并伴随上肢麻木、放射痛、头晕头痛甚至视力模糊时,就必须高度警惕颈椎病、椎间盘突出或神经压迫等问题。此类病症可能波及椎动脉供血或压迫神经根,致使多系统功能异常。例如,椎动脉受压可能造成脑供血不足,诱发短暂性晕厥;神经根受压则可能导致手臂无力、精细动作障碍。

特别提醒,老年人群、慢性病患者以及特定职业群体更需关注落枕背后的风险。老年人因骨质增生和韧带钙化,颈部代偿能力下降,落枕后易于诱发眩晕或跌倒;高血压患者应避免强力按摩或突然转动颈部,以防刺激颈动脉窦引发血压骤降;糖尿病病人由于微循环障碍,身体恢复较慢,需配合中药内服改善气血运行。此外,若落枕伴随晨僵、腰背痛或夜间痛醒,可能提示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免疫性疾病,需通过采用风湿指标排查。

指尖上的中医智慧

针对落枕的中医按摩疗法,备受患者的青睐。治疗时,医师以拇指点揉风池穴(位于后颈发际两侧凹陷处),沿颈椎轻击肩颈,再配合颈部旋转拉伸,短短几分钟便能缓解僵痛。这种手法通过刺激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松筋活络”的效果。例如,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要穴,点揉可疏风散寒;肩井穴属手少阳三焦经,轻击可缓解肩颈肌肉痉挛。对于风寒侵袭型落枕,拔罐疗法配合艾灸效果显著。在颈部压痛明显的“阿是穴”点刺后拔罐,可驱寒祛湿、疏通淤滞,往往一次治疗即能缓解大半疼痛。

针灸疗法则以“立竿见影”著称。选取悬钟(外踝尖上3寸)、后溪(小指掌关节后凹陷处)等主穴施针,强刺激配合留针,可快速疏通阻滞的经络。杨菲菲提到,多数患者留针15分钟后即感轻松,颈部“如释重负”。但需注意,针灸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自行尝试引发风险。现代研究表明,针灸能调节神经递质释放,抑制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

内外兼修的“中医处方”

中医治疗落枕强调“内外兼修”。外治法中,麝香壮骨膏可活血化瘀,其成分麝香、冰片能够快速渗透皮肤,改善局部循环;配合当归、川芎等中药煎汤热敷,可增强化瘀止痛效果。内服方面,葛根汤疏散风寒,适用于受寒型落枕;身痛逐瘀汤化解血瘀,适合慢性劳损患者。急性期应以热敷(≤45℃)、轻柔按摩为主,贴敷膏药需避开皮肤破损处。对于长期伏案人群,建议每半年接受一次中医“颈部健康评估”,同时通过艾灸大椎穴或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提升体质,从根源上减少复发。

此外,预防落枕需从细节入手,科学选枕是关键。仰卧时枕头高度以一拳(8-12厘米)为宜,侧卧需与肩同宽,材质首选荞麦皮或乳胶,以维持颈椎自然曲度。平时需注重保暖,避免空调直吹颈部,冬季佩戴围巾。同时日常可练习“米字操”,通过低头仰头、左右摆头等动作锻炼颈部。办公族每工作1小时应起身活动,做5分钟颈部放松运动,如缓慢耸肩、左右摆头。已患颈椎病的人应该及早就医,避免盲目“快速复位”或依赖止痛药,以免加重损伤。中医“治未病”理念倡导通过游泳、太极拳等运动增强颈部肌肉,实现“动静结合”的长期养护。

(作者 杨菲菲:黑龙江省老年病医院中医科医生)


责任编辑:衣晓峰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