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重点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重点关注/详情

名医入渝,共研中西医联合防治新策略

时间:2025-04-03 15:19:05来源:医师报作者:医师报 阅读: 78997

医师报讯 2025年3月29-30日,由国药太极主办的“名医入渝暨国药太极第三届科技创新大会”在重庆顺利召开。会议期间,由中国中药协会相关临床专家委员会先后组织了专题研讨会,分别就通天口服液、急支糖浆和藿香正气口服液等3个国药太极的重点价值品种,在头痛、咳嗽、中医湿证相关疾病等领域中的创新应用与研究方向研讨把脉,并从对中西医联合防治相关疾病的策略开展深入探讨。

医药圆融·慧聚通天——中西医联合防治头痛新策略

头痛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健康问题,随着现代社会压力增大,发病率呈年轻化、上升趋势,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但由于原发疾病与临床表现的复杂性,仅使用现代医学的诊疗方案在疗效上往往具有局限性。传统中医学对于头痛及相关疾病的诊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降低头痛发作频率、改善疼痛症状、协同化药增效减毒等方面具有潜在优势。为积极推动通天口服液在中西医联合防治头痛方案中的应用,进一步明确本品的临床定位,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委会组织召开“医药圆融·慧聚通天——中西医联合防治头痛策略研讨专家会”。中国中药协会特聘副会长孙晓波教授、中国卒中学会头痛分会主委王永刚教授、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委李小刚教授、心血管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委林谦教授,以及赵性泉教授、高颖教授、张云云教授、赵凌教授、曹克刚教授等中西医专家莅临会议。


微信截图_20250403151047.png


通天口服液源于中医经典名方“川芎茶调散”,是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中药制剂,既往临床观察表明其对多种类型头痛均有良好效果。会上,王永刚教授分享了头痛防治学术前沿,并对头痛学苑项目进行介绍。与会专家就通天口服液在头痛及相关疾病如脑梗死恢复期的辅助治疗、原发性头痛、短暂性脑缺血、眩晕等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前期研究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头痛的中西医联合防治策略研究课题,与会专家肯定了中医药单独应用或中西医联合治疗在头痛防治中的临床价值,明确了西医师在临床选用中成药治疗头痛中的困惑,建议通天口服液可以围绕无先兆偏头痛的发作期治疗、预防性治疗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同时,也可针对“一老一小”等特殊人群和女性经期等特殊时期的偏头痛挖掘通天口服液的防治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坚实的临床证据支持。


慧聚通天-合照1_副本.jpg


中西汇智·呼吸共护——中西医联合促进全龄呼吸健康

咳嗽、咳痰是成人及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往往伴随多种病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进一步完善中西医联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管理咳嗽咳痰的临床策略,明确“太极急支糖浆”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和定位,中国中药协会呼吸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了“中西汇智·呼吸共护——全龄呼吸健康专家研讨会”。中国中药协会执行副会长刘张林,中国中药协会呼吸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委孙增涛教授、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委会主委申昆玲教授,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董竞成教授,以及张洪春教授、李素云教授、苗青教授、毛兵教授、王雪峰教授、徐保平教授、符州教授等中西医成人、儿科呼吸专家莅临会议。


微信q图_20250403151250.png


“太极急支糖浆”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沈自尹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形成,因其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的功效而被广泛应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咳嗽、咳痰症状。然而,尽管在临床已积累了大量应用经验,仍缺乏高质量循证证据来支撑其更深入的临床拓展。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从中医“异病同治”的角度出发,聚焦“咳嗽、咳痰”等核心症状开展精准研究,明确针对不同原发疾病、不同病程、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用药安全性与疗效异质性。与此同时,还需结合药理学与毒理学研究成果,及时完善产品说明书,强化对不良反应及禁忌证的科学指导。此外,专家们呼吁应依托学协会与科研院所的联动,进一步深化“临床-科研-应用”全链条合作,为“太极急支糖浆”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落地提供坚实支撑,并推动呼吸健康管理从单一治疗向综合干预转变。

本次研讨会的举办,不仅为“太极急支糖浆”在呼吸领域中的价值品种培育明确了更为清晰的路径,也为中西医协同提升呼吸疾病诊疗水平提供了宝贵借鉴。


呼吸共护-合照_副本.jpg


“藿”然贯通·祛湿身轻——中西医联合防治湿证相关疾病新策略

湿证是中医学特有的病理概念,具有湿证特点的疾病往往具有病情缠绵难愈等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疾病转归产生不利影响。中医经典方剂藿香正气散是祛湿剂中的代表性方剂,其现代制剂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因不含酒精、服用携带方便、使用依从性好等特点,在临床上针对急性胃肠炎、胃肠型感冒、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湿疹等湿证相关疾病已有广泛应用。

为进一步提升医学界对于“湿证”科学内涵和临床表现的认识,推动中西医联合防治湿证相关疾病并科学评价疗效,进一步提升藿香正气口服液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国中药协会中西结合药物研究与发展工作委员会组织召开“‘藿’然贯通·祛湿身轻——中西医联合防治湿证疾病策略研讨会”。中国中药协会执行副会长刘张林,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一届主任委员陈旻湖教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会长张声生教授,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前任主委韩英教授,中国中药协会呼吸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孙增涛教授等中西医专家莅临会议。


微信截图_202504e03151417.png


与会专家对湿证的定义、诊断、疗效评价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围绕“以湿统病、异病同治”的研究思路,就藿香正气口服液在急慢性腹泻、功能性胃肠病等多个病证中的应用价值和研究计划进行深入交流。专家建议,可以通过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并结合既往藿香正气口服液真实世界研究收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证据,探索建立湿证相关症候群的量化评价体系,从而为藿香正气口服液在多领域、多病种的精准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霍然-合照_副本.png


国药太极市场中心总经理胡蕾在会议致辞中表示,国药太极始终秉持“国药泽华夏,太极济苍生”的使命,积极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针对呼吸、消化、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领域,企业将持续深耕创新研发与临床应用,构建从道地药材种植、智能制造到临床推广的全产业链体系。她指出,急支糖浆、藿香正气口服液以及通天口服液,均经历了长期临床实践的验证,未来国药太极将继续与各领域专家及行业协会保持紧密合作,立足临床需求开展循证研究,进一步挖掘中成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潜能,不断完善产品布局与学术推广体系,为中西医融合与全民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国药太极市场中心总经理胡蕾_副本.jpg



责任编辑:薛芳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