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风见证场场奔赴 不同维度构筑生命防护
天津市急救中心急救人员优质服务纪实
锦旗墙上又添新红
天津院前急救人
用悉心呵护诠释“医心滚烫”
以奔跑姿态践行“生命至上”
谱写院前故事
关于守护,关于奔赴
定格下记忆里瞬间
绣出永不褪色的春天
突发“意外” 紧急接力
(监控画面)
3月19日清晨,阳光透过医院住院部的玻璃幕墙洒落一地碎金,院前急救班组医生马道云、实习医生赵文排、护士张虹、驾驶员张超维接到120调度员任务指令,正准备护送一名恢复期的患者回家。这场看似平静的回送任务,在九点三十九分的医院大厅掀起波澜。
“快来人!有人晕倒了!”一声急促的呼喊穿透门诊大厅的嘈杂。正在准备接病人的实习医生赵文排循声望去,看到有一个就医的患者突然晕倒身边又没有家属,看到这个场景,医生马道云立即对车组人员说:“咱们赶紧去救人!”,话音刚落,车组人员如离弦之箭冲向倒地患者。
蜷缩在大理石地面上的老大爷面色青灰,护士张虹跪地触诊时手套已沾满冷汗。“血压测不出!”她话音未落,实习医生赵文排快速完成血糖检测:“7.0mmol/L!”心电图波形在监护屏上跳动,马道云医生盯着窦性心律的提示,眉头紧锁:“立即建立静脉通路,补液、扩容!”
随着液体涌入静脉,患者血压逐渐回升至90/60mmHg,患者缓缓睁开了眼睛。急救人员立即将患者送至医院急诊科为患者进行进一步检查与治疗。
当急救人员返回救护车时,医生对救护车上等待回送的患者及家属说抱歉时,转送患者家属开口说道:“没关系的医生,我们是出院病人,还是抢救生命要紧!”这意外的理解让医护人员心头一暖。医生马道云轻拍家属手背轻声道:“谢谢您的理解……”
当救护车驶离医院时,阳光掠过车窗,这场始于护送、终于救援的双向奔赴,恰如急救制服上的蛇杖标志,永远指向生命的下一站。“急救车没有暂停键,”医生马道云在当日交班记录中写道,“但值得庆幸的是,总有人愿为陌生的生命让出通道。”此刻,担架床轮毂与地板的摩擦声、监护仪的滴答声、家属的感谢声,交织成城市最动人的生命协奏曲。
“救死扶伤 一心为民”
3月17日清晨,四分部被一面红底金字的锦旗点亮,“救死扶伤,一心为民”八个大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患者家属紧握四分部主任的双手,声音哽咽:“是你们急救车组的救治抢救回了母亲,这份恩情我们全家永远铭记!”这个问温暖的故事,要回溯到半月前那个惊心动魄的凌晨。
3月2日凌晨,四分部急救医生郭栋的手机骤然响起,他迅速与护士朱晓琳、驾驶员王振及担架员组成“生命特勤组”,在90秒内完成集结出车。救护车闪烁着蓝警灯划破了寂静的夜色。
现场发现患者意识障碍。郭医生迅速评估患者病情,患者昏迷,可触及桡动脉搏动,家属哭喊着:“大夫救救我母亲”。朱护士已默契地完成血糖检测——2.9mmol/L!“立即建立静脉通路,50%葡萄糖静推!”医生的医嘱刚落,护士已将留置针精准刺入患者静脉。
随着药物缓缓推入,老人睫毛开始颤动。护士轻拭患者额角冷汗,将血氧探头仔细缠绕在老人布满皱纹的手指上。复测血糖恢复正常,老人终于睁开双眼。老人执意不去医院,对于面对老人的执拗,医生在患者身旁耐心解释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直到老人生命体征完全平稳,急救人员仍守候在旁反复交代注意事项,临别时再三告知家属:“夜间有任何事情,随时拨打120。”
在救治过程中面对患者及家属的紧张与不安,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察觉,用温和耐心的话语安抚,细致入微地关注患者和家属的需求,锦旗背后的幕墙上,映照着急救车穿梭不息的身影,生命守护永不停歇。
“急救先锋展仁义 争分夺秒佑生命”
3月21日,患者家属将“急救先锋展仁义 争分夺秒佑生命”锦旗送至三分部,感谢急救人员半月前的专业救治与悉心守护。
3月2日上午,一声急切的任务响起,一男子在工作中突然晕倒失去意识。三分部医生张迪,护士窦天琪,驾驶员石冬磊,担架员管忠刚,张春明接到任务后迅速出车。4分半赶到现场,患者在工作场所倒地,意识丧失、呼叫无意识、呼吸停止。急救人员立刻开始心肺复苏。心电图提示室颤,情况紧急,立即开始除颤。
经过7次除颤,患者恢复自主心率,呼吸恢复,意识逐渐恢复。静脉开通后,将患者迅速转移到救护车内,转送医院,途中患者已经完全恢复了自己的意识、呼吸、心率,可以正常的交流说话。在场的所有人松了一口气,这是一个家庭的幸运,也是所有的急救人员的荣耀。因救治及时,患者已经康复出院。
急救医生张迪提示大家:“工作生活中发现有人意识不清、昏迷等情况,千万不要慌乱,及时拨打120,详细说出事发地点和患者情况,急救车前往现场途中,120调度员会同步电话指导,进行先行救治,可以极大地节约救治时间,增加救治效率。”
“用心呵护 亲如家人”
三月初,患者家属将锦旗送至六分部。一面锦旗一个故事,金丝纂绣的字句虽短,却传递真情,锦旗的背后,是患者和家属对六分部非急救车驾驶员黄晓冬辛苦付出的肯定,也是对专业技能及服务态度的褒奖。
1月13日,六分部驾驶员黄晓冬接到任务立即驶向现场——从医院转送回家,这是黄晓冬经常接送的患者,六旬老太太行动不便,儿女不在身边,唯有年迈的老伴儿,每次接到任务他都跟着跑前跑后,体贴入微、安全的送到目的地。“东西要带好,别落下东西啊”接到患者,他细心叮嘱,小心抬搭,驾驶安全平稳,到家时也帮助家属把东西归置好。患者和家属表示:“黄师傅服务态度特别好,开车平稳又安全,让人感觉很放心,感谢他的尽心尽力、不辞辛劳,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值得每个人尊重和尊敬!”
这份源于社会、超乎亲情的暖意关怀,一面锦旗凝聚着浓浓的情意,是一份满意,一份认可,一份信赖。这一份信任便是前行的不竭动力,激励着天津急救人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从患者意识障碍的居民楼宇到突发意外情况的医院大厅,从七次除颤挽救生命的急救场到平稳驾驶平安护送的归家路,急救人用不同维度的专业救护构筑起立体坚固的生命防护。这些或惊心动魄或细水长流的一线故事,汇聚城市脉搏中最温暖的律动——有技术淬炼的冷峻锋芒,更有温润关怀的永恒微光。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5-062025
在城市的街道上与死神赛跑 | 市急救中心三分部急救人员公交车上的生命接力
-
new在城市的街道上与死神赛跑 | 天津市急救中心三分部急救人员公交车上的生命接力
2025-05-06 -
new津京生命接力!天津市急救中心 成功完成首例ECMO危重患者跨省转运
2025-05-06 -
new三月春风见证场场奔赴 不同维度构筑生命防护
2025-05-06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