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杨一红:急诊科院前院内衔接 打通生命“最后一公里” | 高端访谈

时间:2025-05-13 18:28:55来源:医师报作者:黄晶 阅读: 13594

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杨一红主任至今仍清晰记得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一位来自偏远乡镇的农药中毒患者被送到分院时已心跳骤停,分院急救力量有限,情况万分危急。得益于医院新建的5G+智慧急救平台,总院急诊团队通过远程视频实时指导分院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启动转院程序。患者转运途中,总院已办好住院手续,ECMO团队和床旁胃镜洗胃团队严阵以待。最终,这位传统救治模式下生存希望渺茫的患者成功获救。

“优化院前院内衔接对急危重症救治的关键作用。”正如杨主任强调,急救的每一分钟都关乎生死,我们要用科技打通生命通道的“最后一公里”。

微信图片_20250513172910.jpg


断裂的“生命链”:传统急救模式的困境

在传统急救体系中,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往往处于信息割裂状态,形成一条断裂的“生命链”。杨主任坦言:“过去经常遇到心脏骤停病人被送到抢救室时,我们对患者的病情一无所知,只能仓促开始心肺复苏。这种‘病人等医生’的模式严重影响了抢救的黄金时间。”

为解决这一问题,医院曾尝试多种传统联络方式。固定电话因院前医生难以记忆而效果不佳;微信群虽有一定改善,但存在信息过载、无法实时响应等缺陷。“我手机里有十几个工作群,重要信息常常被淹没。”杨主任无奈表示,这种碎片化的沟通方式难以满足分秒必争的急救需求。

5G赋能:构建无缝衔接的急救新生态

2021年,阜阳市人民医院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在刘洪波院长的带领下,成为国家”5G+急诊救治”试点单位。该项目对15辆急救车进行智能化改造,建立起基于5G技术的院前院内协同救治平台。院前医生通过车载APP一键呼叫,患者生命体征实时传输,实现”病人未到,信息先达”的急救新模式。

该平台将智能分诊前置化,把分诊环节迁移至救护车,院内团队可提前准备;支持多学科专家视频指导现场抢救,实现了远程会诊实时化;在平台的助力下,实现了救治流程一体化,即检查预约、手术准备等环节无缝对接。杨主任举例说:“现在严重多发伤患者还在转运途中,多学科MDT团队就已就位,救治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这种“院前—转运—院内”全流程无缝衔接的模式,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启示与展望:急救体系的数字化转型

阜阳的经验为破解急诊衔接难题提供了重要启示:首先是技术创新,5G网络的高速率、低延时特性为实时数据传输提供了基础;其次是流程再造,通过信息化手段重构急救流程;最后是资源整合,实现院际间急救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急诊科这个与时间赛跑的特殊战场,优化院前院内衔接不仅提升了救治效率,更体现了对生命的最大尊重。从“病人等医生”到“医生等病人”的转变,正是医疗质量提升的最好注脚。


责任编辑:张晶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