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冰冻技术破解保存难题
血小板是体内唯一具有止凝血功能的血细胞,其在22 ℃振荡条件下,活性成分衰减快,保存3~5 d后就会过期报废。因此,血小板的保存一直是国际输血界的重大难题之一。由于保存期过短,造成了血小板资源的巨大浪费,与此同时,急救用血小板常严重短缺。
解放军总医院刘景汉教授率先开展和倡导的血小板深低温保存技术(用此方法保存的血小板称冰冻血小板),是我国血小板资源开发和长期大量储存的有效方法,可实现血小板24 h全天供应,在假期、急诊和突发事件中挽救了无数出血患者的生命。同时,血小板在冰冻保存过程中获得了促凝血功能增强的新特性,成为当前急危重症出血患者救命之首选。
解放军总医院 刘景汉教授
深低温保存血小板技术
研究与应用迫在眉睫
深低温血小板保存技术的核心是使用深低温保护剂及深低温保存箱。深低温保存通过减低生物细胞中酶的活性,减慢或停止细胞代谢。理论上,温度越低,保存时间越长。研究表明,在-80 ℃条件下,用二甲基亚砜(DMSO)保存的血小板1年后仍具有较好功能。冰冻血小板中的血小板膜糖蛋白减少亚群结合Ⅴ因子的能力比新鲜血小板高出5倍以上,促凝血活性明显增强,止血速度较新鲜血小板更快。这些优势成为未来国内外冰冻血小板大规模应用的基础。
目前,国外冰冻血小板的研究主要在实验研究和战场等特殊环境下,用于外伤出血患者、血液病与肿瘤患者,以及同种免疫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偶用于心肺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荷兰军方自2001年起应用6% DMSO成功保存冰冻血小板约1000 U;美国国防部一直资助血小板的深低温保存与应用;在法国与澳大利亚等国家,冰冻血小板已广泛应用于军事与民用输注。
研究表明,冰冻血小板在临床试验中是安全的,能够有效地控制出血,且一直未见深低温保存血小板发生潜在血栓性问题的研究报道。大多数结果显示,在冷冻和使用过程中,约损失28%的血小板,输入DMSO冰冻血小板后的即时反应(血小板复苏或血小板校正增加值)率为新鲜血小板的52%~69%。DMSO冰冻血小板应用于血小板减少患者的出血早期,可预防出血事件,效果与新鲜血小板相似。
然而,国内临床上对冰冻血小板输注效果仍莫衷一是。已有学者对冰冻和新鲜两种血小板制品的输注效果进行较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研究表明,在创伤性大出血、产科出血和各种疑难大手术中,冰冻手工汇集血小板的即刻止血效果优于输注新鲜手工汇集血小板,为今后对冰冻血小板的实际输注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提供了可靠证据。
刘景汉教授带领的团队使用终浓度5% DMSO保存富含血小板血浆, -80 ℃低温保存16个月,在16个月的保存过程中血小板各项指标变化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输注深低温保存的血小板具有升高血小板作用和显著的止血效果, 内科输注总有效率89.8%, 外科输注总有效率95.1%, 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目前,国家还未制定冰冻血小板质量标准及储存期限,但大多数研究认为冰冻血小板保存期可达12个月,解冻后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恢复良好。因此,建立冰冻血小板制品国家质量的控制标准刻不容缓,冰冻血小板制品保存技术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迫在眉睫。
西京医院 徐金梅 尹文
血小板 不仅用于止血
血小板在正常血液中的数量较为恒定,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调查显示,在败血症感染初期或轻度感染时,体内血小板的数量显著增加;而当感染持续或者重度感染时,血小板数量急剧减少,这说明血小板参与了机体抗感染过程。肿瘤放化疗的患者,骨髓受抑制后,细菌感染发生概率较高,需要经常输注血小板以防出血风险和治疗出血。临床观察表明,尽管血小板在22 ℃的环境中发生细菌污染概率较大,但实际上此类患者输注血小板后,极少发生细菌污染。这提示了血小板制剂可能在对抗细菌感染方面存在特殊机制。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欧阳锡林
冰冻血小板促凝血功能显著增强
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冰冻血小板诱导血浆凝固时间明显缩短(43.9%),相当于使创面微环境内凝血因子活性提高50%。由此可见,冰冻血小板膜表面多种促凝血活性分子表达增加或功能增强,具有更快速的止血功效。
血小板体积微小,寿命短,活性成分衰减快,血小板胞内生物活性物质,如血小板因子、凝血因子和促凝血物质等,是血小板发挥止血凝血功能的重要物质。实验表明,-80 ℃条件下,生物活性物质的衰减速度接近零,因此,深低温保存血小板的优势还在于它能更有效地保持血小板胞内生物活性物质的有效活性,从而维持和提高血小板的止凝血功能。
东营市中心血站 丁国良
采供血机构:冰冻血小板很可行
为掌握冰冻血小板的应用情况,对360家采供血机构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冰冻血小板制备技术和相应制剂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且应用时间长、应用量大,无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报道。实践证实冰冻血小板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具有可行性。
调研结果还显示,大部分采供血机构都愿意开展冰冻血小板制备技术。该技术不仅缓解了血站因液态血小板保存期短、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随机性所造成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的被动局面,同时也满足了临床的急救需求。
但由于目前冰冻血小板技术和相应制剂还没有国家标准,大部分采供血机构在应用冰冻血小板的过程中有所顾虑。因此,希望能够得到国家相应政策的支持,尽早出台相应的标准。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刘国强
自体冰冻血小板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安全有效
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患者需要周期性多次化疗,化疗后药物的强烈骨髓抑制作用常导致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
这种情况下,血小板输注是最重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以输注22 ℃振荡保存的异体血小板为主。但这种血小板保存期短,易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出现多次输注致输注无效和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情况,尤以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不合所致的输注无效使临床医生感到棘手。
研究表明,恶性血液病患者完全缓解后,采集自体血小板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少。深低温保存自体血小板输注治疗与输注异体新鲜血小板疗效相当,输血不良反应明显减少。这种方法解决了血小板即时输注的难题,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输注费用。
自体血小板输注为缓解临床“血资源”紧张的社会问题,提供了解决的理论依据和新途径。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7-012025
筑牢用药安全网,专家把脉黄冈药事管理,共绘区域药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new新技术与伦理问题如何并驾齐驱——“脑机接口技术中的伦理挑战与法律因应”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5-06-30 -
new全国高等学校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第一轮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在京召开
2025-06-30 -
new哈尔滨5万志愿者用10个月书写健康服务新答卷
2025-06-30
-
多靶点干预重构慢病管理体系 循证助力破解微血管病变防治难题
2025-06-28 -
全周期综合管理 打出糖尿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组合拳”
2025-06-26 -
破解心血管疾病治疗难题 通络药物引领慢病防治“中国方案”
2025-06-17 -
破局前列腺疾病诊疗困局 夏荔芪胶囊开辟“治补结合”新路径
2025-06-04 -
聚焦临床痛点 筑牢前列腺疾病防治中西医结合防线
2025-06-03
-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4-18 -
中期甲状腺癌也可以经口腔镜手术
2023-04-23 -
2023年度医界好书评审结果公示
2024-03-07 -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招聘启事
2016-09-01 -
郑大附一院消化病院刘冰熔院长内镜治疗新技术受国际关注
2016-12-05 -
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四大变化
2017-07-28 -
72% 坚守是他们的春节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