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樊莹:从“疲惫听诊器”到生命守护者的蝶变之旅
在沁水县妇幼保健院的两癌筛查门诊,38岁的樊莹正娴熟地整理着筛查器械。阳光倾洒,她胸前的党徽与洁白的大褂相互映衬,眼神中既透着医生特有的专业笃定,又饱含着对每一位受检者的温柔关切。自2014年踏入医院大门,到2021年全身心投入两癌筛查工作,这位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的党员,历经近十年岁月,完成了从“技术执行者”到“生命守护者”的深刻蜕变。
听诊器下的迷茫:机械重复中的困惑
“起初,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台停不下来的机器。”樊莹微笑着回忆起职业生涯的早期状态。那时,她每日被长长的待检名单紧紧裹挟,从引导登记,到妇科检查、乳腺触诊,再到取样记录,标准化的工作流程被反复演练,最终化为身体的本能反应。在集中筛查时期,她随团队深入乡村,一天要接待数百名妇女。弯腰抬手的动作不断重复,直累得腰背酸痛,手腕也因过度劳损泛起腱鞘炎,可即便如此,连喝口水的片刻闲暇都难得。
然而,最让她感到疲惫的并非身体的劳累,而是内心与工作的疏离。有一次,在偏远山村开展筛查工作时,一位老大娘捂着胸口,满脸抗拒,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丢人现眼”,无论樊莹如何耐心解释,都坚决不肯配合。当晚,在整理数据时,樊莹盯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名字,不禁愣住:这些名字背后,究竟是怎样丰富多彩的人生?自己日复一日重复地操作,真的能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吗?
“就好像拿着听诊器,却只能听见机械的滴答声,而听不到生命的心跳。”樊莹感慨道。那段时间,质疑的声音时常在她脑海中回荡:有人拒绝免费筛查,有人查出异常却拒绝治疗,难道自己的工作仅仅只是为了完成报表上的数据吗?挫败感如潮水般汹涌袭来,在深夜加班整理标本时,她常常对着窗外的月光,陷入久久的沉思。
一束光穿透迷雾:挽救生命中明晰价值
转折发生在2022年的春天。一位在筛查中被查出宫颈癌前病变的农村大姐,在做完锥切手术后,特意找到樊莹,紧紧攥着她的手,泪如雨下:“妹子,要不是你把这病查出来,我这一家子可就全毁了呀!”
那双手传递的温度,以及大姐眼中闪烁的光芒,如同一道电流,瞬间击穿了樊莹心中的迷茫。她突然领悟到,自己每日面对的并非冰冷的流程,而是一个个鲜活跳动的生命,以及背后无数家庭的幸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绝非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能够拉住徘徊在悬崖边缘之人的有力援手。
从那一刻起,樊莹的工作被注入了更多温暖。遇到怕疼的年轻姑娘,她会先和对方聊聊家常,舒缓紧张的心情;碰到听不懂医学术语的老人,她就用“玉米生虫要趁早治理”这样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筛查的重要意义。有一次,为了说服一位抗拒检查的低保户,她特意登门拜访,耐心细致地讲解,直到对方点头同意。
“现在,我更像是个‘翻译官’,要把专业的医学知识,翻译成大家都能听懂的话。”樊莹的办公桌上,多了一本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村妇女的情况:张大姐担心耽误农活,适合预约在周末检查;李奶奶听力不太好,沟通时语速要放慢……这些琐碎的记录,成为了她与群众之间紧密相连的“连心桥”。
编织温暖守护之网:从个体努力到体系构建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我要编织一张能护佑更多人的大网。”樊莹的笔记本后半部分,写满了对工作的深入思考。她意识到,单纯的筛查如同“头痛医头”,必须打通预防、检查、治疗的全链条,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于是,她开始思索一系列“组合拳”:在妇科门诊接诊时,她会主动询问患者的筛查情况,将检查巧妙融入常规诊疗过程;在计划生育门诊,为前来做节育手术的女性同步进行宫颈癌筛查,让她们少跑一趟路;联合中医乳腺门诊,对发现有肿块的妇女,不仅进行超声检查,还提供中药调理方案。
去年夏天,候诊区多了一个保温桶,里面是樊莹提议准备的酸梅汤。“天热的时候,大家喝上一口,心里就不那么焦躁了。”她还在候诊区循环播放防治视频,并将宣传册改成图文并茂的漫画版。这些贴心的细节,让筛查点的氛围悄然改变,从以往的紧张压抑,变得轻松亲切。
为了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樊莹成了各类培训班的常客。她带着笔记本,积极参加省妇幼举办的学术会议,将最新的HPV检测技术要点,工工整整地抄写下来;遇到复杂案例,就拍照留存,向上级医院的专家请教。“必须像雷达一样敏锐,才不会错过任何一个风险信号。”说这话时,她眼中闪烁着专业的光芒。
守护持续前行:让更多女性沐浴健康阳光
如今的樊莹,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只会机械操作的筛查员。在同事眼中,她是一本“活字典”,能准确说出不同年龄段的筛查频率;在群众口中,她是贴心的“自家人”,不少大姐检查完,都会拉着她唠唠家常;对于年轻同事而言,她更是一位无私的“引路人”,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
“看着越来越多的女性主动前来做筛查,看着她们拿着正常的检查报告,笑容满面地离开,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樊莹望向窗外,几位刚做完检查的妇女正有说有笑地往外走,阳光洒落在她们身上,仿佛为她们披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纱衣。
这场从“疲惫听诊器”到“生命守护者”的蜕变,樊莹走过了近十年的时光。而她深知,守护女性健康的道路依然漫长。但只要胸前的党徽依旧熠熠生辉,只要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始终深植心中,她就会带着专业与温情,在两癌筛查的阵地上坚定前行,让更多女性在健康的阳光下绽放绚烂光彩。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山西樊莹:从“疲惫听诊器”到生命守护者的蝶变之旅
2025-07-03 -
06-192025
山西平陆“00后”大学生村医王平: 以青春为笔 绘乡村健康画卷
-
04-082025
当医生成为患者家属
-
12-112024
中国抗癌协会像一所大学
-
医学人文学科独立建制“是时候了”
2024-11-12
-
医学人文学科独立建制“是时候了”
2024-11-12 -
当化疗遇上“话疗”
2024-11-26 -
在陪伴恩师最后的日子里 —— 夏穗生先生逝世 5周年祭
2024-03-26 -
夏景林教授:培养有温度善创新的医者丨“既是医者 也是师者”第40个教师节特别策划
2024-09-09 -
为什么东西方最优秀的学生都送去学医了?丨“既是医者 也是师者”第40个教师节特别策划①
2024-09-09 -
医学教育要让学生直面病人的痛苦和生命的脆弱丨“既是医者 也是师者”第40个教师节特别策划
2024-09-09 -
当医生成为患者家属
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