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化疗遇上“话疗”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尹晗 秦苗 刘则伯)“尽管医学技术不断进步,但在中国,肺癌、食管癌、肝癌等常见肿瘤的5年生存率仍然不容乐观。这背后包括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治疗方案的局限性,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复杂原因,因此,不能单纯依靠医学手段来解决所有问题。”
2024年11月16日,在2024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适道仁心医学与人文沙龙“化疗与话疗”上,本次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与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中国爱乐乐团副团长夏小汤、演员张嘉益展开了一场医学人文专场的跨界对话,为肿瘤患者的治疗与康复之路增添了温暖和希望。
樊代明院士表示,面对诸如肺癌等恶性肿瘤的严峻挑战,患者在历经手术、化疗、放疗等常规治疗却效果不佳后,常常会陷入绝望的境地。此时,他们不仅期盼医学领域的新突破,更渴望心灵的抚慰和力量的鼓舞。
当医学治疗达到其局限时,应如何探索新的出路?樊代明院士认为,这需要跳出医学的框架,从更广阔的视角中寻找解决方案。“在此方面,文学、音乐和艺术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它们能够激发创造力,提升精神境界,从而帮助人们更加勇敢地面对疾病与生活的挑战。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延长生命。”
相信医学 注重“精神力量”
“医学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不仅是治疗疾病,更是降低慢病发病率,提升人类整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单霁翔说,在他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期间,发现许多游客将故宫作为一个普通的旅游景点,从前门走到后门仅需不到两个小时。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无法让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真正触动人心。为此,故宫团队决心进行环境整治和开放升级,通过举办更丰富的展览、更多的文化活动,以及运用数字技术和打造“故宫文创”产品,努力让游客切实感受到故宫这座文化殿堂的魅力。
单霁翔表示,游客兴高采烈地走进来,满载收获地走出去,这不仅体现了故宫的文化价值,也有助于提升人们身心健康的水平。研究显示:患者的情绪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患者情绪高涨或对治疗充满信心时,常可使病情好转或趋于稳定;当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或受到外界不良刺激而出现情绪剧烈波动时,病情则会伴随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变和情绪波动,出现恶化。
“作为一名演员,我演过医生,也演过患者,对这两种社会角色感触颇深。”张嘉益说,如今快节奏的社会,当我们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与各种困难,尤其是因疾病导致健康状况下滑时,往往会感到焦虑。这时,就需要借助强大精神力量渡过难关。
张嘉益说,不管是文学作品中的描写,还是他在采风中走访过的实例都证明,同样的疾病,同样的治疗方法,对于不同精神状态的患者的治疗效果往往是不同的。如果一个人能从疾病的打击中迅速振作起来,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往往能获得更好的预后。
“我是一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这么多年和疾病相伴走来,最深的感触就是心态很重要。”张嘉益说,作为一名患者,要相信医学、相信医生,积极尝试各种治疗方法。只有以良好的心态去迎接、去配合先进的医疗技术与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直到现在,我的病情一直控制得很好。我要感谢医学的不断进步,感谢护佑我们生命的医务工作者,也要感谢‘相信’的力量。”
“医学不仅是科学技术的应用,更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在医疗实践中,应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与精神状态,为他们提供全面、多维度的关怀与支持。”樊代明院士说。
顺应自然规律 与癌症“化敌为友”
“在疾病治疗中,医生往往过于依赖科学方法与技术手段,却忽视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樊代明院士提醒,人们要深刻理解自然界的规律,把握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以及做人的基本准则。面对癌症等难以治愈的疾病时,不应盲目追求彻底的治愈,而应学会与疾病共存,化敌为友。这要求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从对抗转向和谐,从治愈转向共生。
在临床实践中,樊代明院士发现许多患者在治疗后能够长期生存,甚至无需再依赖医生的帮助。这提示我们,治疗癌症并非一定要彻底消灭每一个癌细胞,而是要学会与癌症共存,通过增强自身免疫力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过度治疗可能会对患者造成更大伤害,甚至诱发新的癌症。
“繁体字音乐的‘乐’字和医药的‘药’字下半部分都是同一个字,这或许是因为古人造字之时便已明确,音乐的初衷是让人快乐,而医学的初衷也是让人远离痛苦。音乐治疗是一门学科,音乐工作中的经验或许也可用于医疗。”面对疾病与生活的重重挑战,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与积极的态度。在讨论中,夏小汤分享了三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顺势而为’。”夏小汤说,解决问题时,要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
“第二个方法是‘以迂为直’。即当面临一个一时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可以去尝试解决一个相关的问题,把那个问题解决好,难题往往就会不攻自破。”
“第三个方法是‘无为而治’。”夏小汤说:“有朋友问我:夏老师,你从事指挥专业多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说,身为指挥,在一些特殊的时机或场合下,‘无为而治’往往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世间万事万物都处在变化当中,如果能够看清一个问题的后续走向和趋势,可以在当下选择无为而治,让问题自行往好的方向去变化发展。”
无论是医学还是人文领域,都蕴含着值得深入学习与借鉴的宝贵财富。只有将这些知识与智慧有机融合,才能真正为患者带来更大的希望与福祉。樊代明院士说。
文化和艺术:现代人的心灵栖息地
文化的力量不仅在于延续传统,更在于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单霁翔表示,文化能抚慰人心、治愈情感创伤,为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提供心灵栖息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让历史的智慧得以延续,不仅激励人们汲取传统价值观中的力量,还能通过艺术、建筑、音乐等多元方式触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化活动和艺术创作为大众提供了深度参与和自我表达的机会,不仅能激发创意和幸福感,还能有效缓解压力、改善情绪。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但它与科学亦有很大关系。著名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有句名言:如果你想知道宇宙的秘密,就用能量、频率与振动来思考——而音乐就同时具备了能量、震动和频率。”夏小汤说,优秀的艺术不仅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还能提升人的思维和品质。音乐治疗也能起到疗愈身心的作用。
1665年,荷兰科学家克里斯丁·贺金斯(Christina Huyens)发现了共振原理(Entrainment):当两种有着不同周期(频率)的物质能量相遇,振动频率较强的一方会使较弱的一方以同样的频率振动,形成同频共振的现象。音乐也是一种声音能量,能够作为一种高能量的振动影响人的大脑和身体,同时也可作为情感的传递媒介来影响和干预人的心理。
夏小汤表示,按照对人体的作用,音乐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补充正能量,例如,一个阳光、快乐的人,听一些欢快的音乐,这就是“乐上加乐”;第二类是抵消负能量,例如在堵车时心情容易烦躁,我们可以关上车窗,听一些舒缓、轻松的音乐,这种能量和车外嘈杂的能量会相互抵消,从而平复心情;第三类则是“能量互斥”,即某种音乐和人当下的身体状态产生了矛盾或抵触。“例如,我们在心情沮丧时听一些悲伤的音乐,这就相当于食物相克,会对身心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音乐治疗是一个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具体验证的过程,值得共同探讨和学习。”
突破困境 “整合”世界的智慧
“古都西安是唐大明宫所在地,其是东方园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单霁翔提到,21世纪初,为确保遗址的完整性和与周边历史环境的协调性,西安市委、市政府将遗址区3.5平方公里及周边区域共19.16平方公里的“道北”地区纳入第四次城市规划,整体开展工作,保证对遗址实现整体保护。
然而,大明宫道北地区住有10万居民,由于大明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无法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活条件极为艰难。通过综合治理和妥善安置,当地居民在不到一年内搬离大明宫地区。而让单霁翔尤为感动的是,居民们在搬迁过程中送出了上百面锦旗和上千封感谢信,真诚表达了对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活改善的感激。
“综合治理的理念同样可用于医学领域。”樊代明院士说,例如,由于不同国家的癌症类型、发病原因等存在差异,制定指南时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经验,而需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中国患者特点的治疗指南,同时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技术。
“在整合肿瘤治疗时,不仅要充分考虑西医的治疗方法,还要融入中医的智慧。中医的某些治疗成果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认可。”樊代明院士说,此外,精神力量是统控所有自然力的源泉。文学、艺术、音乐等都能为患者提供宝贵的精神支持,帮助他们增强抗癌信心。
“整合肿瘤学会的成立旨在汇聚全世界的智慧与力量,包括西医、中医、人文艺术等各方面的资源,共同抗击癌症。”樊代明院士说,要为80%难以治愈的患者寻求突破,通过增强人体的“自然力”来有效控癌、抗癌。这不仅是对医学的严峻挑战,更是对人类智慧的极致考验。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12-112024
中国抗癌协会像一所大学
-
12-112024
突破困境 “整合”世界的智慧
-
12-042024
生命“闯关”
-
12-042024
顽强且不怕死 的 总有机会活下去
-
医学人文学科独立建制“是时候了”
2024-11-12
-
医学人文学科独立建制“是时候了”
2024-11-12 -
当化疗遇上“话疗”
2024-11-26 -
在陪伴恩师最后的日子里 —— 夏穗生先生逝世 5周年祭
2024-03-26 -
夏景林教授:培养有温度善创新的医者丨“既是医者 也是师者”第40个教师节特别策划
2024-09-09 -
为什么东西方最优秀的学生都送去学医了?丨“既是医者 也是师者”第40个教师节特别策划①
2024-09-09 -
医学教育要让学生直面病人的痛苦和生命的脆弱丨“既是医者 也是师者”第40个教师节特别策划
2024-09-09 -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2023-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