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复苏技术培训,促进新生儿健康保障体系升级
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牵动千家万户的心弦。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妇幼健康水平的核心指标。近年来,我国新生儿死亡率持续显著下降,成就瞩目,但严峻挑战犹存——早产、出生窒息、先天性异常等仍是主要死因,且城乡、区域间救治能力差距尚未完全弥合。高龄产妇比例攀升带来的生育风险,也对母婴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生儿救治存在“黄金时刻”,错过最佳复苏时机,可能引发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即使存活,也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智力低下等终身伤残,家庭与社会照护成本激增。如若遗传病因未明确,延误精准治疗与遗传咨询,更可能造成代际风险传递。
筑牢防线,应对生育风险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生儿死亡率需控制在3.1‰以下。据《黑龙江省202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全省新生儿死亡率已经降至2.6‰,较2023年下降了18.8%,已提前实现国家目标,但农村地区下降幅度(4.9%)显著低于城市(27.3%),提示基层救治能力仍需补强。在此背景下,通过规范化培训提升全省(尤其是基层)新生儿复苏技术,成为应对生育风险、巩固降死成果的必然选择。
在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的指导和委托下,前不久由我们黑龙江省妇幼保健院主办了2025年全省新生儿复苏师资培训班。此次培训聚焦新生儿复苏技术规范化推广,汇聚省内顶尖专家力量,来自全省13个地市的数百位学员进行互动交流并分享心得,旨在进一步提升全省新生儿急救水平,持续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为龙江新生儿健康筑牢“第一道防线”。
关口前移,精准识别干预
当前,我国人口生育形势呈现显著变化,2024年人口出生率已经降至6.77‰,较2014 年下降45.27%;25-29岁主力生育女性占比下滑,35岁以上高龄产妇比例持续攀升,黑龙江省高龄生育带来的风险链已然凸显——孕妇年龄增长导致卵子质量下降、男性精子质量降低,直接推高胚胎质量异常、流产、胎儿畸形及新生儿疾病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生儿健康保障绝非“出生一刻”的救治,而是始终贯穿围产期的系统工程,提升围产期保健质量是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关键。产科与新生儿科需紧密联手,共同识别和管理高危妊娠及高危儿风险,建立预警机制。通过精细化胎儿监测手段,及早发现胎儿窘迫等隐患。对于有早产倾向的孕妇,强调多科联合评估决策,规范使用产前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合理应用宫缩抑制剂争取时间,并谨慎权衡硫酸镁用于胎儿脑保护的利弊,避免在明确感染或临产时盲目保胎。
无缝衔接,把握黄金时刻
新生儿窒息救治的“黄金时刻”转瞬即逝,高效团队协作无疑是成败的重要一环。针对胎儿窘迫、早产倾向、母亲严重感染等产前高危因素,必须提前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新生儿科医生在分娩时及时到场参与救治。同时,持续优化产时发热管理与剖宫产麻醉方案,从源头改善新生儿出生状态。
当新生儿出生后出现呼吸困难、肤色青紫、惊厥尖叫、面色苍白、感染征象、纳差、反应差、血氧不稳定等危重情况时,必须争分夺秒进行针对性抢救。建议在每次培训中,紧紧围绕《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标准》,结合临床案例详解核心技术,深度指导:窒息快速识别与评估;初步复苏步骤、正压通气技术、胸外按压与气管插管的规范操作;复苏药物的合理使用指征、剂量与途径;高效团队协作的核心要素与沟通模式等内容。
延续照护,关注长远健康
新生儿复苏成功仅是第一步,严密监测是预防和早期发现严重并发症的关键环节。新生儿科需建立并强化复苏后及高危新生儿的重点监护体系,特别关注窒息复苏后患儿、早产儿、感染患儿、围产期缺氧患儿、先天畸形患儿群体。我们认为,遗传因素在部分围产期疾病(比如,不明原因的围产期缺氧性脑病、反复窒息、先天畸形)中扮演重要角色。对病因不明或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儿,应及时启动遗传学评估(如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基因panel测序等),这有助于明确诊断、评估预后、指导治疗及遗传咨询。
母乳喂养是改善新生儿生存质量和促进长期健康的基石性干预措施。产后必须全力支持母亲在“黄金1小时”内开始肌肤接触、吸吮乳头/吸乳。通过初乳与持续母乳喂养巩固复苏成果,降低感染风险,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实现从“救得活”到“长得好”的跨越。
持续培训,呵护幼小生命
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核心目标之一,而新生儿复苏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武器”。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新生儿复苏项目全覆盖,通过师资培训、技术推广、网络建设,推动救治能力下沉。黑龙江省自2011年启动相关项目以来,已培训3万人次,已累计培训产、儿、麻醉等相关科室人员约3万人次,培训覆盖率和考核合格率均超90%。我们的体会是,坚持不懈的培训是对这一长效机制的深化——通过“基础-进阶-应急”三级考核、“情景再现-复盘分析”实操训练,有助于将顶尖专家的临床经验转化为全省医护人员的实战能力。随着技术能力的全面提升,必将为更多龙江新生儿赢得生命与健康的“黄金未来”,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坚实力量。
(作者 吕春洋 黑龙江省妇幼保健院院长)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注重复苏技术培训,促进新生儿健康保障体系升级
2025-07-11 -
07-092025
慢病管理的上海社区样本:中西医协同的实践范式与价值启示
-
new西北首个!全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名医工作室落户陕中二附院
2025-07-08 -
new质量控制 | 赣医大一附院成功举办2025年江西省超声诊断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专题工作会
2025-07-07
-
质量控制 | 赣医大一附院成功举办2025年江西省超声诊断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专题工作会
2025-07-07 -
提高质量 健康优先丨第三届江西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培训举办
2025-07-07 -
多靶点干预重构慢病管理体系 循证助力破解微血管病变防治难题
2025-06-28 -
全周期综合管理 打出糖尿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组合拳”
2025-06-26 -
破解心血管疾病治疗难题 通络药物引领慢病防治“中国方案”
2025-06-17
-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4-18 -
中期甲状腺癌也可以经口腔镜手术
2023-04-23 -
2023年度医界好书评审结果公示
2024-03-07 -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招聘启事
2016-09-01 -
郑大附一院消化病院刘冰熔院长内镜治疗新技术受国际关注
2016-12-05 -
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四大变化
2017-07-28 -
72% 坚守是他们的春节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