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大血管通了≠心肌活了!通心络及时解决冠心病“微循环障碍”难题
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是造成心肌缺血的重要原因,也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当前,尽管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能有效开通阻塞的冠脉大血管,但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不良(即“心肌无再流”)仍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曾指出:“即使心梗患者堵塞的冠脉已开通,仍有30%~37%的患者存在心肌无再流情况。冠脉开通并不代表心肌组织能得到彻底的恢复,这也是当今再灌注治疗的国际难题。”冠脉微循环障碍正是导致心肌无再流的核心原因。
可喜的是,通络药物为解决这一问题给出了“中国方案”:ENLETA研究纳入急性心梗患者,在西医标化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第6小时, STEMI患者ST段显著回落,有效改善无复流;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CTS-AMI研究)证实,在西医标化治疗及血运重建基础上,加用通心络第24小时可显著降低ST段,改善无复流(即改善冠脉微循环),通心络可显著降低急性心梗患者30 d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风险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30%;研究1年时,通心络持续降低MACCEs风险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27%,再次心梗风险降低74%。
日前发布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25)》明确推荐,对于STEMI患者,PCI同时,还需促进心肌再灌注,防治心肌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可使用中药通心络(Ⅱa,B-R)。
关注心肌“灌溉危机” 心脏大血管通了≠心肌活了
因冠脉急性闭塞导致的急性心梗是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目前只能解除大血管的梗阻,不能保护开通微血管。数据显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仅有35%的患者在PCI术后获得良好的心肌再灌注,这意味着近2/3的急性心梗患者虽经成功介入手术,心肌细胞却仍处于“饥饿”状态。
不仅如此,PCI术中可能会导致斑块碎片、血栓脱落,阻塞远端微血管,而缺血过程可能会带来再灌注损伤,造成心肌及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据统计,PCI术后有5%~50%的患者出现无复流/慢血流等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这些微循环障碍不仅会加重心肌损伤,还会显著增加急性心梗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因此,在确保大血管通畅的同时,解决冠脉微循环障碍,实现心肌水平的有效灌注,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此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25)》更新特别关注心肌“灌溉危机”,基于扎实的循证医学证据,为解决冠脉微循环障碍这一难题给出科学方案: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从根本上打通微循环系统。
指南推荐的中西医结合方案
基于中医络病理论创新研发的通心络胶囊,成为破解微循环障碍的“中国方案”。《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25)》做出权威推荐:首次将通心络纳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推荐,建议用于行PCI术的ACS患者,发挥抗心肌缺血、改善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Ⅱa,B-R)。
这基于通心络多项高质量、大样本循证医学研究的强力支撑。杨跃进教授团队开展的通心络胶囊防治急性心梗介入治疗后心肌无复流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ENLEAT研究)证实:在手术治疗前和手术治疗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服用第6小时可显著降低心电图ST段抬高幅度,增加ST段回落速度,服用第24小时降低无复流发生率36.6%,缩小无复流面积和梗死面积,改善左室收缩功能。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CTS-AMI研究进一步完善了通心络循证医学证据链。这项覆盖全国124家医院、入组3797例STEMI患者的研究成果于2023年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结果显示,在标准治疗(包括急诊PCI)基础上加用通心络,服用第24小时STEMI患者ST段显著回落, 第30天显著降低MACCEs风险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30%;研究一年时通心络持续降低MACCEs风险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27%,再次心肌梗死风险降低了74%。国际同行评价这一成果为“近十年心梗药物治疗的重大突破”。
三重保护作用 破解微循环障碍难题
临床价值的展现源于对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刻理解与扎实探索。通心络通过血液保护、血管保护和基于微血管保护的缺血组织保护三重作用,调脂抗炎抗凝,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微循环障碍;解除血管痉挛,保护微小血管,改善心肌缺血。
基础研究发现,通心络能够抗炎症细胞浸润,保护再流区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微血管完整性,降低心肌炎症因子表达,减小心肌无复流和心梗面积。在中华小型猪心梗模型中,通心络预给药1~3 h,能够缩小心肌无复流和梗死面积分别达80%和32%。
体外研究还显示,通心络能够通过激活PKA通路增加eNOS磷酸化和活性,提高内皮间连接蛋白表达,从而保护微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缩小心肌无复流面积,减轻心肌出血、炎症、抗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缩小心梗面积。
安全有效 30载守护心血管健康
在临床实践中,通心络适用于冠心病患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急性或择期冠脉介入手术的患者。对于急性期或择期冠脉介入手术的患者,术前负荷剂量为8粒,术后长期维持每日3次,每次4粒;对于冠心病患者,长期维持剂量同样为每日3次,每次4粒。长期用药策略应遵医嘱,结合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上市29年来,通心络广泛用于冠心病患者治疗。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累计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7860例,报告率仅约1.95‱ ,且均为中轻度胃肠道反应。目前已有超过30部指南/共识/教材推荐其临床应用。
通心络的治疗成果不仅是单一药物的突破,更代表着中西医结合模式在解决重大医学难题上的独特价值。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看,通心络为全球心血管病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在介入医生开通堵塞的冠脉时,我们还要从微观层面去守护每一根滋养心肌的微血管,让“血管通了”真正转化为“心肌活了”。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7-152025
冠脉大血管通了≠心肌活了!通心络及时解决冠心病“微循环障碍”难题
-
07-072025
减少血友病患者多种类型出血事件有新策略
-
07-052025
卒中急救有新选择!打造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新标准
-
newCSD 2025|皮肤科中青年医生实战能力提升项目总决赛收官
2025-07-03
-
独辟蹊径!易俊林团队发现缩小鼻咽癌患者放疗靶区新方法
2024-03-10 -
《2023中国高脂血症诊疗现状与疾病管理调研报告》在第六届进博会发布
2023-11-07 -
传承百年创新征程,攻坚糖尿病未竟之业
2023-04-12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泛肿瘤TRK抑制剂罗圣全®在中国获批,开启个体化医疗新篇章
2022-07-29
-
聚焦世界脑健康日五大核心目标,携手同行共促脑健康,2023中国脑健康大会成功举办
2023-07-27 -
18厘米超长阑尾被保住!《胃肠内镜》刊登我国专家保阑尾ERAT治愈最长阑尾急腹症病例
2022-12-11 -
县域医疗机构消化专科精准能力提升项目湖南试点启动会在长沙召开
2023-05-30 -
全球首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国发布
2023-06-12 -
【5·11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天,大声喊出“我要瘦”!
2016-05-17 -
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医学领域儿科、麻醉、神经病学优先增选推荐!
2023-07-27 -
长期肥胖增加食管癌和贲门癌风险
201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