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学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学术资讯/详情

失眠治疗迈入 “自然调节” 新时代

时间:2025-08-18 11:20:58来源:医师报作者:李月 阅读: 2697

8月16日,用于治疗成人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型失眠的创新药物达卫可®(莱博雷生)在国内上市,其可通过精准拮抗OX1R和OX2R受体,靶向调节觉醒通路,在缩短入睡时间、减少夜间觉醒的同时,避免了传统镇静类药物导致的日间嗜睡、药物依赖等问题。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在中国失眠治疗领域的首次突破,更标志着中国失眠治疗领域迎来从 “强制镇静” 到 “自然调节” 的理念革新,开创了国内失眠精准治疗的新纪元。

中国睡眠健康亟待提升

中国睡眠健康现状不容乐观。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黄志力教授在采访中指出,当前中国睡眠障碍呈现普遍化与年轻化趋势。中小学生、大学生的睡眠时长未达教育部要求,而成年人失眠比例居高不下,老龄化也加剧了这一问题。更值得关注的是,睡眠障碍常与其他疾病共病:68% 的抑郁症患者首诊症状是睡眠障碍,45% 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患者首发表现为睡眠障碍,帕金森氏症患者在确诊前 10 至 15 年,最主要的症状也是睡眠障碍,可见睡眠障碍已成为中国严重的医学与社会问题。

针对当前中国睡眠领域的现状与挑战,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黄志力教授认为,首先要加强公众科普教育,提高全民对睡眠健康的重视和科学认知刻不容缓,让公众认识到睡眠不仅仅是休息,更是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并了解何时需要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其次,要加速创新药物的研发与引进,为患者提供国际前沿的治疗选择。大力推动睡眠医学学科建设,支持更多医院建立规范化的睡眠中心,也将进一步提升睡眠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针对莱博雷生这类创新药物的上市,黄志力教授表示这将为中国失眠患者带来新的选择。未来中国失眠治疗将从单一的症状缓解,转向更注重病因治疗、生理调节和长期健康管理的综合模式。这将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最终惠及广大的失眠患者,提升国民的整体睡眠健康水平。

创新药物守护睡眠健康

据悉,莱博雷生在改善入睡困难、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夜间醒来次数以及改善次日觉醒状态方面表现出色,且与传统镇静催眠药相比,其对次日残余效应影响较小,停药后反跳性失眠和戒断症状的风险较低。

从临床数据来看,莱博雷生具有多重优势。它在Ⅲ期临床试验中与唑吡坦进行头对头比较,结果显示,在改善入睡困难、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夜间觉醒次数,以及提升次日觉醒状态上,莱博雷生的表现均显著更优。安全性方面,与传统镇静类药物相比,它对次日残留效应(如嗜睡、认知受损)的影响更小,停药后的反跳性失眠及戒断症状风险也更低,正因如此,日本《失眠治疗专家共识》已将其列为 “入睡困难及夜间觉醒” 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

此外,莱博雷生通过作用于食欲素受体双靶点降低神经觉醒活性,贴合自然睡眠节律,针对 “入睡困难” 与 “夜间易醒” 均有优势。患者服用后次日无药物残留效应,不会影响白天的认知功能,既能降低老年人因传统药物导致头晕而产生的跌倒风险,也能满足不同人群的睡眠需求 —— 对于睡眠问题突出的年轻人,可保障其白天学习工作所需的充沛精力,同时也适配中年人与更年期女性的睡眠治疗需求。

责任编辑:许奉彦
本文为医师报/医师网经作者同意转载文章,任何机构和个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