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院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院快讯/详情

从患者颈动脉取出的“硬核”斑块,像塑胶片一样卡在血管里!

时间:2025-09-08 09:04:39来源:医师报作者:刘梓琪 阅读: 587

年逾六旬的俞阿姨,本应享受退休后的安逸生活,但近几个月却无缘无故出现头晕感觉,偶尔失去平衡。她以为是年纪大了休息不好,并没太在意。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加重,甚至走路都变得不稳,严重影响了日常起居。

意识到问题不简单,俞阿姨在家人的陪伴下赶紧到当地医院做了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结果令人吃惊:检查显示,她的左侧颈动脉内竟有多发粥样斑块,尤其在动脉起始段发生了严重狭窄——这意味着血液流向大脑的“主干道”已被严重堵塞,随时可能引发脑梗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

一家人顿时紧张起来。通过多方打听和网络查询,他们最后欣喜地了解到广东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王海洋教授及团队在血管疾病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大量颈动脉狭窄手术的成功案例。抱着一线希望,他们迅速挂号求诊。

通过详细检查,王海洋主任团队发现俞阿姨的颈动脉堵塞程度远超预期。血管造影显示,斑块几乎完全阻断了血流,仅剩一丝缝隙维持着供血。“这种情况就像在脑血管里埋了一颗定时炸弹,”王海洋解释说,“随时可能因为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而致完全堵塞。”

病情刻不容缓,俞阿姨很快接受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这项手术能够从源头上彻底清除血管中的“垃圾”。王海洋主任团队成功为她一次性完整剥除了斑块,整个过程犹如一场精细的“下水道疏通工程”——医生一点一点地将那块坚硬斑块彻底剥离,最终取出一条约达3厘米的硬质斑块。王海洋形容说:“取出的斑块硬度类似塑料胶块,紧紧卡在血管内部,几乎造成血管通道完全堵塞。”

通过手术成功清除了这个病灶,俞阿姨今后罹患脑中风的风险也大大降低了。而且手术时间不长,患者出血量很少,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取出斑块后血流一下子就通畅了。

做完手术,俞阿姨当天就能感觉头脑清醒了许多。术后的恢复很顺利,俞阿姨高兴地表示:“头不晕了,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双腿有劲,走路稳当多了!”复查CT显示,她的颈动脉血流已恢复如初,脑供血明显改善。

 

知识链接:什么是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在颈动脉部位形成的局部病变,其主要由胆固醇、钙质、纤维组织等物质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如同血管里的“水垢”,随着年龄增长、血压异常、血脂升高等因素逐渐堆积,最终使血管狭窄甚至堵塞。

医学上,通常通过超声检测IMT(内-中膜厚度)来评估颈动脉的健康状况——IMT<1.0毫米:属正常范围;IMT在1-1.5毫米:提示内-中膜增厚;IMT>1.5毫米:表明已形成斑块。

王海洋教授提醒说,现如今,颈动脉斑块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追本溯源,因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高脂高糖饮食、吸烟、酗酒、熬夜、缺乏运动以及日益增长的工作压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正在显著提前。临床上,三四十岁的中青年被查出颈动脉斑块的案例已不罕见。长期不良习惯会诱发血脂在血管壁沉积,引起慢性炎症,最终酿成斑块。

王海洋建议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或吸烟史的人群,应定期做颈动脉超声筛查;如果发生头晕、行走不稳、短暂性视物模糊或肢体无力情况者,需尽快就医;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和戒烟限酒,有助于延缓斑块形成。

需要强调的是,斑块一旦形成,单纯依靠药物难以彻底清除,严重狭窄时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1.jpg

责任编辑:衣晓峰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