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院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院快讯/详情

从日喀则到牡丹江:“石榴花”铺就“护心路”

时间:2025-09-22 20:33:51来源:医师报作者:衣晓峰 阅读: 1189

一位名叫白玛玉珍的藏族女孩,让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金中强记忆犹新。他依然清晰记得6年前在日喀则初次见到她的场景:“那是个特别羞涩的小姑娘,悄悄躲在父亲身后,胸骨明显前凸,身材比同龄孩子瘦小不少。”据白玛玉珍的父亲回忆,孩子总是生病,生长发育迟缓,一直找不到真正的原因。之前去过多家医院,都被诊断为“缺钙”,可长时间补钙后,孩子的状态却没有丝毫改善。

经过进一步检查,白玛玉珍最终被确诊为心脏房间隔缺损。她的父亲陷入两难境地:既渴望救治孩子,又对远赴他乡就医和高额的医疗费用感到忧虑。“治疗费我们来承担,您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保证还您一个健康的孩子。”金中强的一句郑重承诺,最终让他们坚定了信心,踏上了前往牡丹江的求医之路。

6年后,白玛玉珍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性格也开朗活泼。更让人感动的是,她的父亲主动承担起了义务宣传员的工作,开车奔走于日喀则的各个县乡,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更多家长:“孩子的病真的可以治好,千万不要耽误!”

这样的故事,在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医疗援藏的工作中不断延续。自2019年以来,依托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天使之旅——西藏先心病患儿救助行动”,已有517名西藏先心病患儿成为该院医疗援藏的受益者。这些孩子在牡丹江这座东北边城重获“心”生,更在“石榴花”般的温暖守护中,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山万水的生命对话。

石榴花旅程,把温暖融入贴心里

赴藏筛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石榴花旅程”恰似他们的秘密武器。2024年,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联合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共同组建起一支由心血管专家、儿科医师、保健医师组成的“院前会诊医疗队”,最大限度减少西藏儿童家庭的治疗时间成本,给予他们最贴心的人文关怀。

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原,医疗队克服急性高原反应、极端天气等多重困难,一次次出色完成筛查任务。他们积极与民航、铁路、公路客运等部门协调沟通,从患儿和家长的旅途购票、行李托运到日常饮食起居,细致入微地建立起一套“绿色通道”机制,让来自雪域高原的家庭真切感受林海雪原的温暖照护。这一切不仅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更筑牢了彼此的信任。一年内,医疗队成功完成4次医疗护送与转运任务,那件印有“石榴花旅程”的定制马甲,也成为万里旅途中的一道暖心风景。

石榴花课堂,把教室搬进病房里

医院还与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积极协作,创新推出“石榴花课堂”党建品牌,目的在于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进而加快探索和转化“把教室搬进病房”的实际行动与育人实践。

农经学院老师、藏族大学生和党员志愿者为藏族儿童、家长进行爱党爱国教育、诗词文化学习、绘画手工制作、文艺歌舞联欢、围术期心理疏导、牛羊牧场管理,使藏族儿童治疗学习两不误,在恢复心脏健康的同时,增加了文化认同感。政府机关、人大、政协、残联、文联、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热心市民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手工、歌舞等文艺活动,捐赠学习用品、生活用品、藏族特色食品等慰问活动,为西藏儿童理发、为患儿家庭拍摄具有纪念意义的“全家福”照片等爱心活动,精心安排市内文化研学体验活动,丰富患儿住院及康复期精神文化生活,用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石榴花驿站,把方便送到家乡里

西藏儿童家长对牡丹江的大米、蜂蜜、木耳等农产品、山货以及俄罗斯商品特别喜爱,他们购买的物品通常需邮寄回家。但除中国邮政外,其他快递只能送达西藏县城,且运费较高。发现这一情况后,医院主动与中国邮政牡丹江公司洽谈合作,推出人文关怀项目,在病区里专门设立“石榴花驿站”。

通过建立“优先收寄、优先分拣、优先投递”的“三个优先”服务机制,打造“细心分拣、贴心包装、暖心关怀、爱心传递、恒心坚守”的“五心”服务体系,所有包裹邮寄费用统一减免50%,迄今已累计为200余个西藏家庭减免邮寄费用10000余元,用心、用情、用力回应他们的急难愁盼。许多西藏家长对医院如此无微不至的服务表示由衷赞许。

石榴花公益,把认同凝进许愿里

医疗援藏党员们邀请已康复的西藏儿童,共同参与编排以筛查、救治先心病患儿为主线的《架起跨越山海的生命桥梁》情景党课,这一党课在全市和全省党课大赛中屡获殊荣;组织西藏儿童前往青少年宫、应急安全实训基地、朝鲜族小学、新华书店、文化创意园、东北虎林园、中兴村等地,参加红色革命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应急安全培训和地域文化体验,通过互动游戏、才艺展示、合作制作民族手工艺品等深度交流,不断增进民族情感,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

孩子与家长共同创作的百余幅绘画作品,在医院“西藏儿童先心病病区”走廊集中展示,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生动窗口;在市委、市政府及各级党政机关的支持下,牡丹江全社会广泛参与医疗援藏,亮出“我们援藏不是孤军奋战”的旗帜,使在此接受诊治的西藏患儿得到更多关注;各志愿者团体持续组织开展“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等爱心帮扶与慰问,捐赠物资价值超过百万元;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院党委第一时间组织全院党员、干部和职工为灾区捐款,共有610人捐款总计10.82万元,并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定向捐赠给曾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患儿家庭。

像白玛玉珍这样的故事,仍在这条护“心”路上不断发生。有的孩子考上了重点中学,有的成了文艺骨干。去年,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党委书记张效宇还收到一条来自第一批手术康复孩子的短信息:“张叔叔,我以后也要当医生,去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人。”

“我们治愈的不只是心脏,更是在雪域高原与林海雪原之间架起一座心灵之桥,让‘五个认同’在孩子们心中开花结果。”张效宇感慨地说。

石榴花品牌,把团结写在守望里

据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党委委员、党办主任滕海龙介绍,选择“石榴花”作为医疗援藏系列品牌的形象,正是因为它紧密贴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高度和深刻的文化寓意——石榴果实“千籽环抱、紧密相依”的天然形态,生动象征我国各民族在守望相助中团结一心、共同发展的美好图景,精准诠释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民族大团结理念;同时,石榴花鲜艳的红色寓意着事业红火、生命繁荣,既是石榴成熟的必然保证,又在中华文化中代表了吉祥、团圆与希望,恰好与医疗援藏事业守护生命、促进团结、传递温情的崇高使命相呼应。

滕海龙表示:“‘石榴花’系列品牌,让这场跨越雪域高原与林海雪原的救治之旅、寓教于乐的爱心课堂、全方位服务的便民驿站,成为承载民族深情、增进文化认同、彰显党和国家关爱的生动实践。”

2019年以来,以党员为主体的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援藏医疗队累计11次进藏,足迹遍布17个县的牧区帐篷、乡村小学和幼儿园。6年来,他们共筛查儿童10.4万余名,确诊、护送并成功手术治疗517人,创下连续6年手术成功率100%的纪录——这份“零死亡、零严重并发症”的成绩单,被同行誉为“生命奇迹”。如今,康复患儿中已有3人立志从医。

当日喀则的格桑花与牡丹江的达子香在两地同时绽放,这首由听诊器谱写而成的民族团结赞歌,正在续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责任编辑:衣晓峰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