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学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学术资讯/详情

平稳持久改善症状,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诊疗迎新突破

时间:2025-10-11 14:39:26来源:医师报作者:李希 阅读: 546

10月11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批准泽卢克布仑钠(商品名:卓倍可®)上市许可,与常规治疗药物联合用于治疗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的成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

泽卢克布仑钠是经皮下注射、可自行给药并拥有双重抑制作用的新一代C5补体抑制剂,用于治疗抗AChR抗体阳性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一款具备双重抑制作用机制的创新药物,它能够有效阻断补体介导的神经肌肉接头损伤。患者在家中仅需5~8秒即可完成皮下注射,不仅减少了往返医院的负担,也帮助他们在疾病管理中获得更大的便利性与独立性。

未竟之需:聚焦中国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治疗挑战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是一种罕见、慢性且异质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神经肌肉接头(NMJ)功能障碍。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5年报告,全球约有120万名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其中约22万在中国。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常见致病抗体主要包括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和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其中,AChR抗体最为常见,约80%~90%的患者可检测到该抗体。

在AChR抗体阳性的患者体内,异常抗体会激活免疫系统的补体反应,最终在神经与肌肉的连接处形成“攻膜复合物”(MAC),破坏神经肌肉接头,导致肌肉无力及信号传递受损。阻止这一复合物的形成,可减轻损伤,帮助神经维持信号传导,保护肌肉功能。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症状通常不可预测,且容易反复波动,给长期管理带来挑战。现有传统治疗手段存在局限,包括药物副作用较大、疗效维持不稳定以及可及性受限,使患者在疾病管理中面临持续困难。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常呈阶段性波动,部分患者在传统治疗下难以实现持久缓解和功能稳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迫切需要更加安全、有效且便捷的创新药物,为患者提供长期稳定的治疗支持。”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中国罕见病联盟神经系统罕见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重症肌无力协作组组长赵重波教授说。

两种靶向治疗方案 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

泽卢克布仑钠的批准基于Ⅲ期RAISE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2023年5月《柳叶刀·神经学》。研究显示,在AChR抗体阳性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中,该药物显著改善了MG-ADL和QMG评分,与安慰剂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安全性良好。试验结果显示,患者在用药后一周内即可出现呼吸、吞咽、说话等功能的显著改善,长期治疗可带来平稳持久的疗效,并减少对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和血浆置换(PE)的依赖。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病学组委员笪宇威教授表示,“泽卢克布仑钠的出现,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治疗带来了重要突破。作为可在家中自行皮下注射的C5抑制剂,它不仅赋予患者灵活的用药方式,更帮助他们在更好掌控病情的同时,重拾生活的信心。研究显示,该药不仅能在一周内快速改善症状,还能在长期治疗中保持疗效平稳和生活质量持续提升。这种既快速又持久的治疗体验,对患者而言意义非凡。” 

责任编辑:许奉彦
本文为医师报/医师网经作者同意转载文章,任何机构和个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