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关爱是“吃好”!靠科学膳食为健康老龄化注入新动能
当前,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生命的后半程,饮食和营养不仅是维持机体运转的基本需求,更是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据黑龙江省第六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哈尔滨市职业技术大学医学院特聘讲师刘丹娜介绍,许多老年人由于牙齿磨损或缺失,咀嚼功能每况愈下,再加上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食物的分解和吸收效率明显降低。与此同时,他们的能量需求虽然有所下降,但对蛋白质、钙、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关键营养素的需要反而更高,如果不能得到科学补充,就容易出现营养不良、骨质疏松、免疫力“滑坡”等症结。
更为复杂的是,大多数老年人还伴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等,这些病症往往依赖严格的饮食管理。不合理的饮食会加重病情,而科学合理的膳食干预则能起到辅助医疗和康复作用。同样,心理状况和生活方式亦不可忽视,部分老人因为独居或行动不便而在一日三餐时随意对付;另一些人则因为长期疾病困扰导致食欲不佳,进一步影响营养摄入。因此,饮食健康对于老年人既是生理上的加持,更是生活幸福和生命尊严的重要体现。
科学管理,闭环照护
在黑龙江省第六医院,老年营养管理早已纳入医养结合体系,并形成了科学的管理流程。第一步是全面的营养检测与评估,既包括护理人员对基础健康状态的了解,也包括营养师通过专业工具进行的营养风险筛查,从而掌握老人的整体营养水平。第二步是饮食干预与指导,根据不同健康状态和疾病特点,为患者量身定制饮食方案。这些方案既包含日常膳食的合理搭配,也涵盖针对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等慢病的个性化饮食调整,必要时还会辅以肠内营养支持。第三步是持续监测与动态调整,随着病情变化或康复进展,饮食方案会不断优化,确保营养干预始终符合个体需求。
刘丹娜评价说,这种闭环式的管理模式,使饮食真正成为医疗照护中的一部分,医疗、护理和营养得以紧密结合,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在疾病治疗中获得更好效果,也在日常中为老人提供了持续的健康保障,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医养结合”的温度。
吃得清淡,活得有神
刘丹娜建议,老年人的饮食应当遵循如下四个基本原则,这些原则看似朴素简单,却是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首先是清淡适度,饮食中必需减少过多的盐、油、糖,以减轻心血管和肾脏的负荷。其次是均衡全面,主食、蔬菜、水果、奶类、肉类和豆制品都要合理搭配,避免单一饮食带来的营养缺陷。第三是优质优先,在保证总量合适的前提下,适宜优先选择鱼、蛋、奶和大豆制品等优质蛋白,弥补老年人自身合成能力的不足;同时,少量多餐的习惯同样重要,每天四至五次小餐能够保证能量持续供应,又不会给胃肠造成过大压力。四是因人而异,根据具体疾病和体质给予个性化调整。比如,糖尿病病人需要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肾病患者则要限制蛋白质的食用,而血脂异常人群应该避免大量胆固醇的摄取。只有把这些原则落实到日常的餐桌上,才能真正为健康老龄化打下坚实基础。
食疗八法,灵活搭配
在多年的老年照护工作中,黑龙江省第六医院专家团队总结出八类常见的饮食疗法。这些疗法并非孤立的条目,而是一个依据病情变化灵活组合和过渡的体系。对于术后、发热或急性感染的患者,流质饮食往往最为适合,比如米汤、藕粉、果汁和牛奶等稀薄食物能够帮助补充能量和水分,同时不给消化系统带来过重负担。随着病情好转,饮食可以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汤面、粥类、鸡蛋羹等柔软细腻的食物,既容易消化,又能增添充足的营养。当患者的消化功能进一步改善后,软食饮食便成为主流,如米饭、馒头、鱼虾和软烂的蔬菜,既保证了能量供给,也缓解了胃肠不适。
刘丹娜提示说,在营养成分的调节上,高蛋白饮食常用于体重轻、营养不良或术后康复的老人,鱼、蛋、奶和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有助于组织修复、提升免疫力。而对于肾功能不全或严重肝病者,则建议低蛋白饮食,每日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并尽量选择优质来源,以减轻肝肾的代谢压力。在一些病情消耗大或代谢加快的情况下,高热量饮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在三餐之外增加牛奶、红枣汤、五谷杂粮等加餐,老人能够更快恢复体力。
饮食结构的合理性同样不可或缺。刘丹娜解释说,少油饮食主要面向肝胆疾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者,烹饪方式以蒸、炖、煮为主,少吃猪油和肥肉,以此帮助稳定血脂水平并保护肝胆健康。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上,低胆固醇饮食功不可没,而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必须忌口,建议日常多食用五谷类、豆制品,适量食用鱼类和瘦肉,既能满足蛋白质需求,又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上面八类饮食疗法从饮食形态的过渡到营养成分的调节,再到整体结构的优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干预体系。
一餐一饭,健康先行
饮食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更是治疗与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刘丹娜强调,合理的膳食能够增强免疫力,阻止感染风险,延缓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促进术后或病后的恢复,同时提升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对于许多老人来说,一顿可口又科学的饭菜往往比昂贵的药物更能带来安全感和力量感。我们医院通过设立老年营养健康厨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服务,探索出“医养结合、营养先行”的模式,让饮食真正成为守护健康的重要一环。这些经验不仅造福于院内的老人,也为社会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养生之道,莫先于食。”刘丹娜总结说,作为老年生活的基石,科学合理的膳食能够帮助老人延缓衰老,预防和治疗慢性病,从根本上维护生命质量。无论是家庭照护还是医疗机构,健康饮食管理都必然成为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只有当老年人吃得科学、吃得安心,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健康老龄化,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
刘丹娜简介
黑龙江省第六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主任。
参编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中《老年人基础照护知识与技能》教材编写工作。参与起草黑龙江省地方标准《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评价规范》,并获得2024年黑龙江省标准化创新发展奖。参与《黑龙江省城市二级公立医院医养结合体系建设对策研究》课题研究工作。
学术任职: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脑血管病学会医养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老年医学学会第一届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黑龙江省医养结合服务与管理专家库成员、黑龙江省医养结合培训基地培训教师、哈尔滨市职业技术大学医学院特聘讲师。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与瘤共舞,骑遍山河 | 什邡市第四人民医院点亮肺癌患者滚烫人生
2025-10-15 -
new最好的关爱是“吃好”!靠科学膳食为健康老龄化注入新动能
2025-10-15 -
new万源市:达州市中心医院来万调研“组团式”帮扶,共绘健康同心圆
2025-10-13 -
new2025年甘肃“海智计划”项目学术会议在甘肃省人民医院成功举办
2025-10-11
-
医师节暖情慰问丨致敬赣南老区超声医学开拓者叶之中老专家
2025-08-19 -
赣医大一附院:景德镇市超声专业质控中心余健彬主任一行来访交流 共促超声医学发展
2025-03-04 -
朱玉龙教授:规避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发生空气栓塞的策略选择
2025-02-25 -
朱玉龙教授:疑难特殊部位肺结节的穿刺活检策略
2025-01-13 -
北京友谊医院携手辉瑞 推动创新生物药品全球同步研发
2024-12-20
-
甘肃|“十个多一点”暖心行动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2024-08-07 -
广东医附院肾内科发动科研“引擎”,让学科建设行稳致远!
2023-04-11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喜获3项2024年甘肃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24-10-16 -
吴效科团队“针刺治疗妊娠呕吐”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2024-03-22 -
不抛弃不放弃!朱玉龙教授团队成功为87岁晚期肺癌患者完成冷冻消融术同步穿刺活检术
2024-10-25 -
杨巍教授团队一系列研究成果显示:氢医学可望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大展宏图
2023-11-18 -
博爱中山,再绽风华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建院95周年学术大会、202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中山医学管理论坛
202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