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障碍病因及治疗尚未盖棺定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国际上,关于孤独症儿童诊断的“金标准”,往往指向两个相对客观的检查,而不仅是专家的临床印象。这两个相对客观的检查分别是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和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前者是通过父母纵向了解儿童,后者则通过儿童自身对儿童有了横断面的直观印象。通过金标准验证的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究论文在国际交流中比较能得到认可。但国内精通这两项检查的医生屈指可数。大多数儿童是靠专家临床印象诊断的,专家临床印象的真实度取决于其阅历过的真实孤独症儿童的数目。见过的越少,临床印象越偏隘,越易漏诊和误诊。
即使经过金标准的检查,看过的真实孤独症也不少,仍有两类儿童,是所有专家的难题。第一类,智力严重落后的儿童;第二类,边缘状态或不典型的儿童。前者受限于其发育水平,很难界定是“不能”的状态还是“偏离”的状态;后者因其发育水平接近同龄儿童而难以区分其发育“偏离”的度。这两类儿童都需一段时间的随访、实时观察评估才能最终确定。后者常在局部或者横断面上表现如常,而整体上或纵向来看又有突出问题的儿童。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因和生物治疗仍是未解之谜
孤独症的病因和生物学治疗方面,目前为止,仍然在探索和发现的阶段,远未到可盖棺定论的时候。如果当下在这个领域有确切的信息可结论的话,那就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因、病理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也没有任何公认的、可以推荐的针对病因、病理机制的生物治疗措施”。既然如此,社会上流传的、甚至是从个别医院、机构所推荐的种种生物治疗措施(包括各种脑神经营养药物、外科治疗、免疫治疗、排毒治疗、禁食治疗、各种磁疗和干细胞移植治疗等)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临床循证依据支持的治疗,甚至有些是循证依据否定的治疗措施(如大剂量镁加维生素B6,排毒治疗等)。
因此,对于在生物学治疗领域的种种尝试,不论是专业人员,还是家长,保持一个开放的思维和态度是必要的。所谓开放,就是不盲目否定,也不盲目崇信,注重其所以如此的过程和所以能如此的因素,把成功当作个体的成功而不是普适的成功,把失败也当作个体的失败而不是普适的失败,把兴趣集中在对个体性因素(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的发现和探讨上。
个体成功的多了,个体成功因素探讨的明了了,就会有普适的方法出来。从失败中也可以作如是观。对任何个案的成功不必不加分析地报有排斥、憎怨之心,但在引用、借鉴和推广上应当慎重,始终保持着“个案的成功不等同于普适的成功”这个警戒之心。尤其注意收集那些已被循证依据所否定了的治疗方法,不要再无谓地重复错误、甚至有害的治疗。
教育训练有根本干预作用
在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临床个案干预中,充满着伪诈、争议、不支持、未证实、无实效的各种方法,这是该领域不争的事实。
教育训练与行为干预仍然而且将长期作为主流的干预措施。然而,教育训练与行为干预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操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直接影响训练效果的好坏。在这一类的主流干预趋势中,研究最为透彻、实证经验最多是建立在应用行为分析原理基础上的技术和方法,这些技术和方法融合了强化干预、互动式干预、辅助教学、练习与反馈等模式,并且强调在家庭、学校、医疗和社区三位一体的有效合作,以达到训练模式和策略的持续性和最终的成功。
所有儿童都不能忽视教育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根本干预作用。但是教育训练严重依赖操作者个人的学识积累,修养与经验,及其本人是否接受过系统而规范地专业培训,培训时间长短等等条件。
相关链接
二胎:小心自闭症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者在美国期刊《儿科学》上报告说,他们调查了1992-2002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出生的约66万名婴儿的资料。结果发现,若第二个孩子出生的时间与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间相隔不到1年,那么二胎患自闭症的风险可比通常水平升高两倍;如果出生相隔时间在12~23个月,第二个孩子患自闭症的风险比通常水平高约一倍;此后这一患病风险将随怀孕间隔的延长而显著降低。研究还发现,如果第三个孩子和第二个孩子的出生时间相隔太短,第三个孩子患自闭症的风险也提高。
研究者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3个:(1)由于生育时间相隔太近,母亲的体力无法完全恢复,子宫孕育条件不成熟;(2)前一次生育耗尽了母亲体内的叶酸、铁元素和其他营养;(3)较短时间内接连怀孕导致母亲心理压力较大。
因此,建议剖腹产后怀二胎的时间为两年,顺产后怀二胎的时间为一年,以降低二胎患自闭症的风险。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血液病患儿“保命”与“保生育”双赢 | “六·一儿童节”专辑
2025-06-03 -
new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患者的“生命逆袭”
2025-02-09 -
new58岁甲流重症患者的惊心一战
2025-02-07 -
new“甲流风暴”中的生命曙光:80岁高危患者的救治启示
2025-02-06
-
麻风病仍有极个别散发病例存在 不可掉以轻心
2021-06-21 -
蛛丝马迹中找病原 目标性抗感染重拾八旬老妪健康梦
2021-06-21 -
这次,口腔疱疹长到肺里了
2021-02-23 -
多学科共话下呼吸道感染优化诊治
2017-11-23
-
支原体肺炎诊治面临四大困难
2019-12-16 -
关于氯化钾注射液用药三问三答
2021-08-29 -
这次,口腔疱疹长到肺里了
2021-02-23 -
蛛丝马迹中找病原 目标性抗感染重拾八旬老妪健康梦
2021-06-21 -
麻风病仍有极个别散发病例存在 不可掉以轻心
2021-06-21 -
肾衰老人突发脑梗,多学科联合挽救急危患者
2021-06-13 -
中国专家首创消化内镜学 新术语“Endoscopology”
2020-04-14